“向上创作”同时必须“向下共情”

文化   2024-10-13 09:02   北京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可谓“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新时代影视文化繁荣发展,精品佳作不断涌现,文化出海渐成声势,已经成为文化强国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近日,在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指导,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北京市电影局主办的2024北京文化论坛“文化传播:影视制作与时代表达”平行论坛上,视听平台代表、编剧、演员、学者等业内人士齐聚一堂,共话行业发展热门话题。


激发情感共鸣 助力精品打造


让观众在光影的世界里,找到共鸣、找到力量、找到前行的方向


在无数实践中得出的经验,其记忆往往是清晰的。“回想刚接到电视剧《功勋》的创作任务时,我是完全不自信的。”著名导演、编剧、出品人郑晓龙坦言,功勋人物所从事的职业大都是老百姓不甚了解的,诸如核物理、核潜艇、航天、医药、农业育种等。但通过阅读大量相关材料后,自己被他们的故事所感动,意识到不应该把功勋当“模型”,而是要把他们当作真正的“人”来写来拍。功勋人物也是普通人,他们和所有平凡人一样,有着生而为人的普遍情感,但他们身上也有着能成就一番事业的特质。



在创作《功勋》的时候,郑晓龙要求所有编剧、导演和演职人员去查看大量的文字和影像资料,去人物曾经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走访,找到每个人物的职业特点、性格特征和所处的时代特色,努力抓住每个功勋人物的精神内核,展现好人物的成长历程,这样才能创作出、演绎好个性化的、有血有肉的、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功勋人物形象。


“编剧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采访到功勋本人”是当时的一条“铁律”。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只要编剧亲自采访过本人,创作出来的剧本效果就会大为不同。比如《袁隆平》单元,编剧去采访时,不仅近距离观察了解了袁老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更获得了一个生活细节,那就是袁老因常年在稻田工作,患了严重的皮肤病,奇痒难熬,经常要用热水烫皮肤才能解痒。这个真实细节被用到作品中后,极大地丰满了人物形象,令很多观众看后非常心疼,大大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观众得以读懂他们的宝贵品格、崇高精神和时代价值。


近10年来,中国电影涌现了不少高票房、高口碑之作,它们的共同点就是能够打动人心。例如,票房超过50亿元的《长津湖》以抗美援朝的壮烈历史为背景,展现了中国军人的英勇无畏和对和平的坚守,体现了“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的民族精神;《战狼2》以紧张刺激的动作场面和爱国主义情怀,激发了观众的民族自豪感,彰显了“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的精神信仰;《你好,李焕英》通过温情而幽默的叙事,讲述了对亲情的怀念和对时光的珍惜,传递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人民情怀;《哪吒之魔童降世》则以传统神话的现代诠释,传递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对抗争命运的坚定信念。“这四部作品都让观众在光影的世界里,找到了共鸣、找到了力量、找到了前行的方向。”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冯远征在谈到这些影片时,也多次强调了影片与观众间的情感共鸣。



贴近生活土壤 讲述时代故事


个体经验与时代变迁的交汇处,往往是孕育伟大文艺作品的丰饶之地


“讲好时代故事,非一日之功,亦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以匠心独运的精神,去深入挖掘每一个故事的灵魂,去细致雕琢每一个角色的血肉。”冯远征呼吁,创作者要有“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勤奋,也要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执着。在创作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宏大的历史背景,更要聚焦那些微小而真实的瞬间,因为正是这些瞬间汇聚成了时代洪流,触动了观众心弦。要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创新,使影视作品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艺要与时代同行,要抓住时代脉搏,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从业几十年的郑晓龙深刻感受到,真正的好作品能够经受住时间考验,而那些能被一代又一代人记住的作品往往也是关注社会现实、能很好地反映时代和记录时代的作品。今年年初,《南来北往》之所以能够热播,也是因其巧妙地以中国铁路人的故事作为切入点,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历的变迁,彰显了时代精神。


“作为一名文艺创作者,我们必须要有在作品中自觉肩负起时代表达的责任感。”演员于和伟表示,这份责任感对从业者的第一个要求,就是专业技能要过硬。“不论是戏剧、影视还是动画、游戏,我们要通过运用专业技能,使作品变成一个好看的故事,让更多人愿意看、愿意听,可以接纳、可以吸收、可以思考。”


文艺作品在创作期间不能脱离群众,而在文艺作品面世后,创作者也要多和观众交流。于和伟深有体会的一点是,在新媒体时代,有时候观众的兴趣点是创作者始料未及的。他提到,自己有一个很火的片段“接着奏乐接着舞”,在网络上被很多网友自发地进行了几何式传播,自己也猝不及防地获得了一些“流量”。他表示,“流量”是没有错的,但不能抱着“流量至上”或者“为了流量”的心态去进行创作,还是要怀抱着给观众提供好内容的初衷去创作。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迅速增长,文化消费能力大大增强,欣赏水平不断提高。广大观众不仅渴望得到简单纯粹的娱乐体验,还渴望看到更多观照社会现实、带来审美愉悦的优质内容。对此,爱奇艺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龚宇表示,当前,时代情绪、国民心态正在成为影响文艺创作的重要因素。个体经验与时代变迁的交汇处,往往是孕育伟大文艺作品的丰饶之地。创作者在“向上创作”的同时,必须“向下共情”,讲述当代人关注的大历史命题下的小人物命运。


在刚刚揭晓的第34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中,爱奇艺制播作品及主创荣获11项荣誉,《人世间》《风吹半夏》《警察荣誉》《狂飙》等精品佳作得到肯定。今年以来,爱奇艺推出了大家剧场和微尘剧场,其中,大家剧场聚焦严肃文学作品的影视化改编,微尘剧场则通过精品短剧集的形式,展现普通人的生活命运。“我们不仅要为观众提供情绪的价值,更要为他们建立情感的连接。”龚宇表示,优秀的影视作品,一定是有根脉、有魂魄、有气度、有神韵的。古装题材要能够观照现实议题,现实题材也应当体现文化传统,这样的作品才能叫得响、立得住、传得远、留得下。



结合传统文化 传递中国风范


让我们的后代知道我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让其他民族、其他国家知道,我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尹鸿道出了中国影视跨文化传播的使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艺的根基,火热而丰富的现实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宝藏。借助影视作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转化、创造性发展,记录、描摹新时代的万千气象,是影视工作者的职责所在。2014年,中国大运河在联合国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条大运河始建于隋唐,至今已有1000多年,漫长岁月里蕴含着无数丰富多彩的故事。由编剧马继红创作的《运河边的人们》,以崭新的视角描述了今天生活在运河岸畔人们的幸福时光,让这条从历史深处流淌出来的运河,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新的生命、新的光彩。马继红用心用情地落实了这样一条创作原则:创作者应用当代视角去展示文化遗产的崭新气象。


平行论坛上,不少嘉宾也一致认为,创作具有中国品格、中国气派、中国风范的影视精品,需要创作者从真实的中国故事出发,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关注作品的价值观,并在创作过程中深刻挖掘人性和时代背景。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真正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被观众铭记的精品之作。


“我们在创作中要时刻铭记,影视作品不仅仅是娱乐产品,更是文化载体,是传递中国声音、展示中国形象的重要窗口。只有在坚守中华文化根基的基础上展现中国气派的时代精神、传递中国风范的审美追求,才能创作出真正具有中国品格的影视精品。”郑晓龙说。


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要热爱这片土地。于和伟表示,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各个地域都有独特的文化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最终各种丰富的文化汇聚成了一座绵延5000年的文化宝库。文艺工作者需要把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继续弘扬,不断创新,让我们的后代知道我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让其他民族、其他国家知道,我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把我们的真善美、我们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向后代传承、与国际交流。


此外,于和伟还提到,文艺创作者也应该更多地进行国际文化交流。“不仅要多学习、了解国外的文化和作品,也要通过输出作品,在国际上展现我们民族的艺术和文化。要打造文化名片,让更多的国际友人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到我们的文化。”



编辑:刘子靖

审核:杨为民
 

本报今日推出《首届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特刊》

● 

中非广电媒体这样携手创新讲述美好时代故事




最近更新了微信版本的人,大家很难在杂乱的消息列表里找到我!
其实只要简单的几步操作,将我置顶起来——




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微信矩阵

↓看看更有针对性的细分领域↓

版话儿

版人版语

传媒瞭望

发行观察

广电家

好书品读

印业独家

中国农家书屋

中国出版

↑喜欢我,就点开二维码图片并识别我吧↑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发布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版权管理部门、图书、报纸、期刊、数字出版、音像制品等行业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