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石孙拒收毛新宇入北大!四十年来,最令人怀念的六位大学校长!

文化   2025-01-04 08:01   湖北  

你心目中的的大学校长是怎样的?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二十世纪上半叶,优秀的教育家灿若星河,仅大学校长而言:蔡元培、马相伯、梅贻琦、郭秉文、罗家伦、张寿镛、蒋梦麟、任鸿隽、张伯苓、竺可桢、茅以升、唐文治、萨本栋、陈裕光、吴贻芳……这个名单可以很长很长。
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
而八十年代呢?八十年代意味着什么?那是一场浩劫之后的重建,是对此后30年高等教育拓荒的奠基与构想,这是意义深远又责任重大的时期。

幸好,八十年代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大学校长,他们恢复或重建了大学精神,让大学从骨子里更像大学——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思想,甚至可以说为大学重新注入了灵魂。

他们都在20世纪上半叶完成大学学业,因此可以说接续了优良传统,他们永远被怀念。

四十年来令人怀念的六位大学校长
编辑:哲学之路(ID:zhexuezhilu)
📌


推荐关注





01



匡亚明(1906-1996)

南京大学原校长
匡亚明,江苏省丹阳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1963年任东北人民大学(后更名为吉林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1963年起任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文革”中备受迫害,1978年复出,担任南大党委书记兼校长。1982年起为南大名誉校长。

十多年前,由博客中国网站发布的中国最受推崇的十位校长,调查结果依次为:

蔡元培、胡适、梅贻琦、苏步青、茅以升、蒋梦麟、匡亚明、李达、吴玉章

这是匡老的荣光,也是南大的荣光。

“四人帮”倒台之后,在胡耀邦的支持下,匡亚明的冤案得以昭雪,胡耀邦代表中央征求他今后工作的意向,匡亚明经过慎重考虑,仍然选择高校,复出担任南大党委书记兼校长。胡耀邦曾对张黎群(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教育室主任)赞叹说:“匡亚明是有理论、有作为的老同志。”

1978年4月,当时任哲学系副主任的胡福明在北京修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一稿,回宁后他将写稿、改稿情况告诉复出不久的匡亚明校长。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两天后,胡福明向校长请示工作,匡亚明见面就赞许说:“你的文章《光明日报》发表了,我祝贺你,我看了,写得很好嘛。”

当时对这篇文章有多种议论,赞成者有之,反对者有之,社会上一度还有“五胡乱华”的说法,将撰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胡福明与胡耀邦同志等一起列为“五胡”。南大组织了关于真理标准讨论的座谈会,匡亚明亲自到会并首先发言,旗帜鲜明地赞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批判“两个凡是”的谬论。后来,江苏省委推选匡亚明出席对林彪集团和“四人帮”的公审活动,匡亚明热情推荐胡福明去参加,“因为他在解放思想和拨乱反正中有突出贡献”。
 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
匡亚明始终强调:办大学要依靠教师,特别是学有所长的老教师。他认为:“一所大学水平的标志不是看别的,而是看学校拥有教授的数量和学术水平,如果没有可观的教授就不成其为大学。”

原在武汉大学任教的程千帆教授,被错误地划成“右派”,18年之后才获准摘帽,而几乎与摘帽同时,就不得不“自愿退休、安度晚年”。“文革”前的三级教授,只能赋闲在家成为街道居民,领取每月49元的退休金。他的夫人、词学家沈祖棻又不幸遭遇车祸身亡。

程千帆的厄运,引起在苏州参加一个学术会议的南大中文系教授洪诚、山东大学教授殷孟伦、南师教授徐复等“同门好友”的关注。他们公推洪诚先后回宁后向匡亚明校长汇报。匡校长了解到程确有真才实学,当即作出决定:这样的人才,别人不用我们要用。如果调动手续办不成,南大就包吃包住,一定要让他又用武之地。

当时武大还有一位被划为右派的研究外国文艺理论的张月超先生,也愿回母校工作(张原为中央大学外文系高材生),匡校长果断地决定“一起接受。

中文系“文革”后第一届系主任陈白尘,也是匡亚明从北京延聘来的。陈白尘是著名剧作家,创作了《岁寒图》《升官图》《乌鸦与麻雀》《宋景诗》等剧本与电影剧本,享受副部长级待遇。但“文革”中被诬为“叛徒”,由中组部立案审查,当时尚未有结论。匡亚明深知陈白尘是一个忠诚的革命者、一个有才华的剧作家,甘冒风险,聘他南下就职,当时曾引起文化界、高教界不小的反响。

匡亚明慧眼识珠于风尘之中、伯乐相骥于困厄之境,事实证明了他的胆识与魄力。陈白尘、程千帆和张月超三位学者在南大重新焕发了学术青春,很快成为中文系的学术带头人,为中国古代文学、戏剧学等专业争取博士学位授予权(前者还成为重点学科)做出了重要贡献。程千帆教授曾动情地说:“是匡老给了我二十年的学术生命,我终生感激他老人家。”
 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


02



朱九思(1916-2015)

华中工学院(华中科大前身)原院长

朱九思,武汉大学肄业,1953年至1984年任原华中工学院副院长、院长、院长兼党委书记。
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
在华科大,朱九思被人称为“华工之父”。朱九思却称,他在华科大其实只干了两件半事:一是采取超常规的办法广揽了一大批人才;二是提出了发展新思路,“走综合化道路”和“科研要走在教学的前面”;半件事是植树造林。” 

1972—1979年,朱九思顶住压力,不惜一遍遍修改黑档案,共调入教师625名,分别来自20多个省市500个单位,许多被压得直不起腰、用非所学的知识分子,在这里受到信任和重用。他们进入华工以后,华工的教学水平和科研学术能力很快提升。从八十年代初开始,从前默默无名的华工迅速跻身全国一流名校之列。

在刚刚恢复高考那几年,大学里重理轻文的现象十分普遍,不仅工科学生轻视人文学习,连老师们都不太重视这方面。而朱九思却一直有个信念,要培养工科学生的人文情怀。正式提出要把华中工学院办成综合性大学。



03



章开沅(1926-2021)

华中师范大学原校长

章开沅,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1951年 9月入华中大学(即今华中师范大学),在历史系先后任教员、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职。1985年8月至1991年3月担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

他独辟蹊径,在辛亥革命史、中国教会大学史、南京大屠杀历史文献等诸多学术领域均有开创性贡献,著述宏富。他从事教育工作65年,并担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6年,育人无数,华中师大的学子们非常拥戴他,特别喜爱听他的报告。

章开沅在报告中谈到知识分子要善于独立思考,大学应该培育优良的学风,良好的大学学风应该引导社会世风,而不是受其影响和污染。他讲到教师节,省委某副书记、某副省长、省教育厅领导及其各路媒体去他家慰问、采访,被他拒之门外。他说,尊师不是面子工程,而应该做实事。
  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
对于大学,他反复强调“两个回归”:回归常识,回归大学本位、教育本位。不能把大学管得像一个行政机关,完全是行政命令的。他认为自己当校长坚持了一个学人应有的品行,敢于谈与领导不同的意见,有的会不去开,有的事不去做。

2002年,章开沅被学校聘为资深教授,这个待遇能够享受包括每年十万元的津贴福利,但随后的三年,章开沅先生四度提出辞去资深教授,且言辞恳切地表示“荣誉可以终身,待遇应该退休”,最终,学校决定同意他的请辞,章开沅也因此成为我国人文社科界辞去资深教授的第一人。


04



丁石孙(1927-2019)

北京大学原校长

丁石孙,数学家,数学教育家。194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系。1984年至1988年北京大学校长、教授。
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
在北京大学的40多年中,丁石孙的大部分时间花费在教学上,先后教过20多门课。最小的课是用两个小时给图书馆系的学生讲现代数学的分类,大课则有为数学系200多学生讲1年的高等代数。教学方式由浅入深,给学生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石。 

他认为教学对于开拓教员的知识面很重要。每教一门新课都会感到压力,边教边学,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即使有的课程重复地教也会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因此,他的教学赢得了所有学生由衷的尊敬与爱戴。

在管理学校上,他强调从严治校,但希望能给学生营造宽松的成长环境。“个人需要自由发展,老师也需要自由发展。我觉得校长并没有高人一等的地位,你唯一的办法是创造条件让大家能够自由发展。”他后来如此回忆当时的治校理念。

丁石孙的电话号码在北大是公开的。有学生觉得食堂太难吃,直接打电话向他投诉,他立刻进行食堂改革,引进竞争机制,让饭票在各食堂通用,才有了现在北大食堂的质量。除此之外,他还常让王义遒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意见,他自己也常常直接跟学生对话。有一段时间,他几乎每周固定和一些学生见面交流。这些学生思维活跃,关心国内国际大事,双方常就学校改革平等交换意见。他的开明,深受学生的喜爱。
 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
丁石孙拒收毛新宇入北大的故事至今都令人津津乐道。1988年7月,毛新宇北大附中毕业,其母邵华曾找到北大校长丁石孙,说“咱家三代都属于北大”。而丁石孙却说,“无此必然性啊”。邵华说,“新宇就该上北大”。丁石孙又言,“北大校风自由,同学好动,我担心他进来无法保障安全”。无奈之下,毛新宇最终只能屈尊就读了人大历史系。“我是一个像空气一样自由的人,妨碍我心灵自由的时候,绝不妥协。”



05



江平(1930-2023)

中国政法大学原校长

江平,1948年至1949年就读于燕京大学新闻系。1951年入莫斯科大学法律系,1956年毕业后回国进入北京政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前身)任教。1983年至1990年历任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校长。
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
1983年中国政法大学成立,校长由司法部长兼任,江平是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主持校务。他不仅是中国政法大学的精神符号,也是整个法学界的精神符号,被称为“中国法学界良心”。

江平主持校务期间开创了极为宽松、自由的法大文化和精神传统。江平时代首创了法大学生选老师的自由选课传统。法大同一教研室的几位老师同时开课,任由学生选择。学生的选择给老师也带来压力,努力提高教学水平。那个时代的学生说:“与其说我们当时在法大学到了什么知识,不如说我们从来没有被强迫灌输意识形态的教条。”江平担任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期间,发扬民主,按期召开的学生对话会,带领同事与学生展开对话,并积极回应学生的合理诉求。
                                              
江平爱护学生的事例不胜枚举,虽然只在1988到1990年间担任了两年中国政法大学校长职务,但却被法大人称为“永远的校长”。江平卸任校长以后,为中国的法治建设奔走呼号,以其“只向真理低头”的精神品格和人格魅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法律人。

江平在2012年法大60年校庆上的演讲中指出,中国政法大学尽管成立60年,但作为一所大学应有的精神基础还很欠缺,法大的校风尚未成型,法大的精神传统更有待于完善。人格独立和学术自由才是大学的灵魂,没有人格独立和学术自由的大学就没有灵魂。
 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


06



刘道玉(1933—  )

武汉大学原校长

刘道玉,195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1979年5月-1988年2月,先后任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校长。
 
刘道玉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原武汉大学校长,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教改风云人物。“四人帮”被粉碎后,他被“借用”到教育部,担任部党组成员兼高教司司长,主抓高等教育的拨乱反正。在邓小平召开科教座谈会期间,他作为座谈会的组织者之一,建议来自武汉大学的代表查全性当面向邓小平建言,废除了“文革”中盛行的大学推荐制,从而恢复中断多年的高考招生制度。 
 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
高考的恢复,是全国改革的先声。就是在这种春潮涌动的关口,以身体不适为由辞却教育部一切职务的刘道玉,回到了武汉大学,旋即被任命为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1981年,他48岁,被任命为武汉大学校长,成为当时中国重点大学当中最年轻、最富有改革精神和勇气的校长。

他上任不久,就大刀阔斧,从教育体制入手,进而对教学内容到管理体制进行全面改革:学分制、主辅修制、转学制、插班生制、导师制……推行新制度的时候,他从不向上头打报告,坚持认为这些都是校长的职责和权力。这一系列现代高校的教育制度和管理模式,均始于武大。高等教育改革的序幕自此拉开,扩散全国,武大也被称为高校战线上的“深圳”。

改革是刘道玉一生的关键词,际遇、世故、权力甚至岁月都无法从他身上夺走对教育改革的执着。1988年,刘道玉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被免去武汉大学校长之职,原因众说纷纭。在很长一段时间,武大校长的名册里甚至没有刘道玉的名字,校报也不刊登他的文章。然而,几乎每一个武大学生都认为,刘道玉校长是这所学校的精神力量,是他们“永远的校长”。


刘道玉一生心血为教育改革,为此还曾拒绝了教育部要职、武汉市市长等多个任命安排,最终却落了个孑身退场的结局。2013年3月,武汉大学新任党委书记韩进来看望已经80岁高龄的老校长,向他询问当年的第二个改革规划是什么,韩进听后直呼:“道玉校长,如果您的那些改革措施实现了,其影响不仅仅是在国内,而且是具有世界性的影响!


然而,一切都已成为历史的遗声。为弥补这份遗憾与损失,2019年底,86岁高龄的刘道玉开始执笔撰写一部关于80年代教育改革的亲历回忆录,并将自己被罢职前夕设想的改革计划全盘托出,作为书的最后一章。

在这部《其命维新:刘道玉口述史》中,他从1979年辞去教育部职位、来到武汉大学主持改革工作开始写起,不仅完整记述了武汉大学改革的全部过程、举措,还将自己的种种教育理念、改革理念娓娓道来,这对于今天的大学教育仍是一座思想宝库。尤其是他那份未完的“第二个五年改革规划”,对于今天的教育变革仍是一剂“醍醐灌顶”的猛药。


教育的重要性从来不需多言,它不仅关乎整个国家社会,更关乎每一个个体的灵魂与思想自由。


在这个我们依旧需要教育变革的时代。为此,@思想潮流诚荐“刘道玉作品2书”:

《其命维新:刘道玉口述史》是92岁高龄的刘道玉迄今最看重的一本书。回顾中国教育改革四十年,洞见中国教育的未来!

刘道玉教育思想新书《珞珈子规啼》是一本先生亲自编选随笔集,全书共90篇文章,分为“子规啼血春不归”、“瞻前顾后看教育”、“人生修炼大境界”、“丹青难写是精神”、“病需爱心作良医”五部分。刘道玉在《珞珈子规啼》序言中说:“90篇文章,有的是学术性的论述,有的是有感而发,但都是我真实思想的记录。”
立即抢购
(出版社直发,品质保障,放心购买)
(若需要开发票请备注留言)



《南渡北归》(增订版)

记叙抗战年代学人的艰苦卓绝
再现国难当头知识分子的风骨典范


民国时代,有一群风骨绝尘的大先生,他们的个性,或迂或狷或痴或狂,珍贵有余,然而遗憾的是,大师之后,再无大师。我们都说,一个民族需要仰望星空的人,然而,为何今天我们只能通过回眸历史,才可追寻大师的足迹?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鲁迅、胡适、梅贻琦、傅斯年、金岳霖、梁思成、林徽因……民国大师,都是什么样的人,又历经了什么样的人生和时代?民国大师,都是何等气度与风骨?可惜,民国大师的集体风范和人格,才确立,就终止了,改道了,无法挽回。

为此,@哲学之路特别推荐《南渡北归》(三卷),作者岳南对这些知识分子群体命运作了细致的探查与披露,对各种因缘际会和埋藏于历史深处的人事纠葛、爱恨情仇进行了有理有据的释解,读来令人心胸豁然开朗的同时,又不胜唏嘘,扼腕浩叹。

本书为最新增订版,未删节最全本,增加十二万字增订内容,首次披露大量珍贵史料、照片,增加大量亲历者采访资料,如曾氏家族后人、刘文典等大师后人亲述。


首部全景再现20世纪中国一批知识分子命运变迁的史诗巨著。为救亡与复兴,无数的知识分子前仆后继,试图将中国重新导入正确的轨道。我们通过阅读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在追思独立与自由的精神时,不也是对当下种种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思吗?

荣获《亚洲周刊》2011年度华文十大好书之冠,以及诸多大奖,好评如潮。

历史纪实文学第一人岳南巅峰力作,作者耗费十余年心血,三下江南与西南边陲实地采访与考察,并远赴台湾,更兼2015年重走抗战中知识分子内迁路,搜阅整理近千万字珍贵史料及亲历者口述资料,第一次全面描述了20世纪一批知识分子群体命运的剧烈变迁。

原价195
限时优惠特价:128元
出版社直发,正品障,放心购买)
(若需要开发票请备注留言)


精品推荐


西南联大通识课全11册礼盒装


在中国教育史上,曾有过这样一个奇迹:

学校没有一座高楼,却大师云集,人才辈出。

明明是“最穷大学”,却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与哈佛、剑桥、耶鲁齐名而毫无愧色。

林语堂评价它:物质上,不得了!精神上,了不得!

杨振宁说:它是他中国最好的大学。

后世人赞它:“讲台上,人人是大师,讲台下,则是未来的大师”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最群星闪耀”的大学——西南联大。



在它存在短短8年时间里,诞生了:

2位诺奖得主,4位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8位“两弹一星”元勋,170多位院士……

以及上百位霸占历史、文学、外语的人文大师。

惊人教学成果的背后,离不开它豪华的师资力量。西南联大校长梅贻琦说过,“真正的好大学,不在有大楼,而在有大师

翻译泰斗许渊冲老先生回忆说:
那时国文课真是精彩,中国文学系的教授,每人授课两个星期:闻一多《诗经》陈梦家讲《论语》,许骏斋讲《左传》,刘文典讲《文选》,唐兰《史通》罗庸讲唐诗,浦江清讲宋词……

国宝级翻译家许渊冲

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年轻学子们还能津津有味地听课、读书,可见大师们的授课内容有多精彩绝伦、妙语连珠。

如果你也梦想一睹朱自清、闻一多、钱穆、雷海宗等清华北大的教授风采;

亲身感受属于汪曾祺、许渊冲、杨振宁等泰斗级学霸的快乐。

建议你,一定不要错过这套能够全面还原西南联大课堂风采的教科书合集。

出版史上,首次整理编校了陈寅恪、张荫麟、冯友兰、朱自清西南联大著名教授的作品和讲义。

一共11本书,文学+历史+哲学+美学+写作+逻辑+国学+诗词+艺术+神话+心理学,可以说这11门课知识含量如高山深海。

可以说,其中任意短短一节课的内容,就抵得上普通人读10本书。

《红楼梦》的真实创作动机,究竟是什么?

楚汉之争的始末,到底是怎样的?

魏晋南北朝,为什么多出风流人物?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讲到明末农民起义和清初闭关政策;

从明朝锦衣卫和东厂的权力高低,讲到自古以来的“君臣距离”。

张荫麟、雷海宗、傅斯年、吴晗四位教授,把5000年历史拆开了,揉碎了,讲给你听。


朱自清、罗庸、闻一多等六位先生主讲文学课,道出了朝代更替与文学作品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对普通人理解古典名著简直不要太友好。

既是绝版教科书,也是难得一见的文学瑰宝。阅读价值、文学价值、收藏价值,都是教科书中的瑰宝之作。


豆瓣评分高达9.5,可见大家对它的喜爱和认可程度。

有人说,书中很多观点是从未想过的,见解新颖、醍醐灌顶。

有人感慨,如获至宝!



对成年人来说,它圆了我们一个关于西南联大的旖旎长梦。

大师们对学问的问真、对研究的务实,教育风格和内容上的自由奔放,都能让你读到心潮澎湃、如痴如醉。

喜欢历史、文学、诗词的读者,直接闭眼入。增添深厚的学识和文化涵养。


对孩子来说,也是一套再合适不过的“通识教育大餐”。

读文史课,可以帮孩子系统地梳理从夏商大事、周朝兴起,一直到大明帝国、清朝盛世。

读诗词课,就如“亲临”朱自清、罗庸的课堂,聆听大师们目光独到地剖析唐诗、宋词。

读哲学课,懂得什么是“知行合一”,对自己的人生也会有新的领悟。


想想看,如果孩子在9~16岁的求学黄金期,就能读到当年2位诺奖得主、8位“两弹一星”元勋大学时才接触的教科书,哪怕每门课只读懂一两篇,都能终身受益。


想要拥有深邃的思想、过人的心智、深厚的艺术品鉴力,这套书真的别错过。


《西南联大通识课》全套共11册(原价:710 元)。

限时限量特惠仅需298元就能带回家,仅需一顿火锅钱,便能获得享用终身的精神食粮!绝对超值!

现在购买《西南联大通识课》11册套装除精美礼盒装外,全套书内还包含超值赠品:2025年台历、帆布包、签字笔、主题笔记本、木质书签、西南联大教授学生名录及大事记手册、西南联大学籍卡、西南联大学生证、西南联大纪念碑文、纸质书签与藏书票,共11种、33份西南联大主题文创赠品。

如此丰富的文创赠品,这就是西南联大文创应该有的样子!

《西南联大通识课》全套共11册
 原价:710元
限时限量特惠价仅需:298元
(领券之后更有惊喜优惠)

立即抢购

(出版社直发,品质保障,放心购买)

(若需要开发票请备注留言)

@哲学之路公号始终致力于精选优质文章,相信思想的力量,拒绝贩卖焦虑,以有价值的阅读,有意义的思考,遇见不一样的观点态度,看清社会与人性的复杂和纯良,成就更美好的人生。长按识别二维码赞赏,支持我们一起传播更多优质内容。

商务合作请联系

微信:553660332

📌

推荐关注


现在关注思想潮流、世界人文历史公号:

回复“福利”,即可免费获取人生最值得阅读的30本书

回复免费资源即可免费获取北大清华复旦武大等名校的文史哲艺术精品课程

哲学之路
自由而有趣的灵魂终将不期而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