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乡吾土】北桂村

时事   2024-12-28 15:00   广东  


乡土文化是地方族群繁衍发展的

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

随着网络平台的发展

开放性、互动性强的短平快阅读

已经成为趋势


为搭建一个阳江乡土文化作品

展示和交流的公众平台

阳江日报利用新媒体

开设“吾乡吾土”栏目

旨在挖掘、宣传、推介阳江乡土文化

为阳江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

去北桂村

探访这条有着近300年历史的古村落


北桂村

文/图 陈健瑜


从阳东区新洲镇沿县道705驱车北行,穿过盘旋的山路渐入深山丛林,北斗导航将我导进了北桂村。村东闸门上的书法——两个圆润的大字“北桂”,把我拉进了历史的天空,让我仿佛触摸到这个古村落近300年的历史以及褪去的商贸繁华。这个依山傍水的古老村落像一个深居幽山的长者,安然自若,枕着绵绵的青山,看着潺潺的北桂河向东流入海。


赵宋皇裔

赵姓是北桂村的大姓,村民们向我讲起了他们祖先的故事。北桂村赵氏一世祖至四世祖居住在汴京(现河南开封),是北宋太宗赵光义长子汉王赵元佐之后,五世祖迁居南下,后经几世迁徙,十世祖迁入阳江,二十四世祖赵铉到北桂村定居。1938年建成的“赵铉书室”就是为了纪念二十四世祖赵铉。自赵铉迁入北桂村以来,已有300年的历史。在明清时期,阳江有民谚曰:“东水北桂赵,西水上洋姚”,这句话反映出北桂村赵氏是当时的名门望族。


村子依然安静祥和地坐落在池塘边,村道将池塘和民居环绕着。一排排青砖瓦房整齐地排列着,一条条巷道幽深僻静,一直通到后山的茂林修竹。时光变迁,河山不改,留下来的故事记录在了族谱里,也在人们的口中相传。

碉楼的旧日时光

北桂村身处深山,旧时常有劫匪山贼出现。为了防御劫匪山贼,村里的乡绅建起了碉楼以保护自己的私产。这些现存的碉楼是北桂村的风景之一,每幢碉楼都有自己的名字,永昌堂、泰康楼、雾滋堂、松桂楼,这些碉楼名字已经铭刻在一代又一代村民心中,每座碉楼都承载着一段历史。

永昌堂

永昌堂始建于上世纪30年代初,1938年竣工。又名“赵铉书室”,是为纪念北桂村赵氏家族第二十四祖赵铉而建。整个建筑物都很气派,作为公族的活动场所,见证了北桂村的历史。永昌堂门口有一副对联“文章赵翼家声远,举目河山气象新”。据村民介绍,清代作家、史学家、诗人赵翼是北桂村赵氏家族的同宗,所以有“文章赵翼家声远”之说。碉楼上的彩绘浮雕在20世纪60年代遭到破坏,剩下的痕迹显示了过往的繁华,让游人从中读取历史。解放战争时期永昌堂是恩阳台边北桂武工组游击活动据点。上世纪50年代,“永昌堂”改为供销合作社,并用作地方党政办公楼和文化站。

泰康楼

泰康楼是北桂村碉楼中保存最完整的。泰康楼的主人叫赵尚驱,他于上个世纪20年代初建造该楼,历时三年才完工。其后人曾对碉楼多次修缮过,所以保存完好。泰康楼依山傍水而立,基座是花岗岩,坚实牢固,楼身是青砖石,美观大方。花岗岩与青砖石塑造得稳重,让泰康楼经受住了百年岁月的磨砺。我站在泰康楼前,端详着这座高20米、面积300多平方米的碉楼,品味着楼门前的对联“泰应长庚凝瑞气,康居戊己接祥云”。我问村里的长者,为什么起名泰康楼?村里的长者说,古人称黄昏时出现在西方天空的金星为长庚,戊己代指土地,楼名以及对联表达了主人祈求吉祥安康之意。碉楼顶层四周的墙和四角设有瞭望台,内有很多枪眼,居高临下,防御性极强。

雾滋堂是北桂村中建造最早的碉楼,该楼主人是赵芷萧、赵战秋兄弟。赵芷萧为清末举人,据说曾弃官不当,回到村里经营生意。现在村中东闸门门楼的“北桂”二字即为其手笔。

支撑乡绅们建起这样豪华的碉楼的自然是他们手中的财富,民国时期的北桂村乡绅以经商贸易为生,积累下大量财富。他们经商贸易离不开千年古河道——北桂河,北桂河长达25公里蜿蜒曲折,河水经北桂村向东北方向约10公里流入镇海湾,再顺流而下于台山出海口流入南海。北桂村乡绅靠着这条航线将贸易做到了江门等地,造就了“北桂赵”的名声。

天然氧吧

竹林繁茂,山泉清澈透亮,北桂村是天然的氧吧,走在竹林中,有一种透心的清爽,仿佛荡平了心中的尘埃,让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我坐到了水边,把手浸泡在溪水里,感受水的润泽。常年从山上流淌下来的山泉,聚集在北桂村,形成了一条绵延的北桂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马庙山有一个昼夜不停的涌泉,经有关部门确认其水质属偏硅酸型弱碱性含硒山泉,水质清甜可口,非常有益于人体健康。村里已经与投资商合作建立山泉水厂,生产优质山泉水,供应市场。

赵宋皇裔的历史沧桑、民国碉楼的旧日时光与现在生态优美的自然环境,北桂村既有人文瑰宝,又有好山好水,在这里,山与水相依,建筑与历史共舞。漫步在古村里,我如同穿梭在时光的隧道里,感受着那历经风雨的岁月静好。


“吾乡吾土”专栏征稿启事


本报利用新媒体平台开设“吾乡吾土”专栏,挖掘宣传推介阳江乡土文化,搭建一个阳江乡土文化作品展示和交流的公众平台。现诚邀社会各界乡土文化专家、学者和网络作者赐稿。
       稿件要立足阳江乡土文化,内容可涵盖自然地理、风土人情、衣食住行、诗词楹联、历史文化、名人掌故等方面,以散文、随笔为主,一般不超过1200字,并适当配以图片、短视频。
       稿件内容要求原创,主题健康,积极向上,不得抄袭、套改,谢绝一稿多投。来稿请以电子版本形式发送至邮箱yjrbwxwt@126.com,并注明“吾乡吾土稿件”。稿件一经采用,稿酬从优,请作者在文末附上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联系电话、身份证号、开户银行支行名称及账号等信息。




文审 | 董洪国

编辑 | 任明皓

校对 | 叶尚昕
审核 | 李宗君
终审 | 黄   庆

日报精选 

开门办报!《阳江日报》改版在即,诚邀副刊作者出金点子

栏目推荐 




阳江日报
阳江大小城事,每天为您呈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