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买保健品?这些坑,他们帮我们排查了

时事   2024-12-22 15:15   广东  


“想给爸妈买点保健品,超市里保健品花样繁多,标志也不统一,该如何选择?”“逛菜市场领了些免费的鸡蛋,最后却高价买回了养生产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公众的健康需求日益增长,不少市民对“保健食品”十分关注。
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培育建设多个特殊食品安全教育站点、举办多场特殊食品科普宣传活动,引导市民科学认识保健食品,营造诚信、透明、健康的保健食品市场环境。同时,对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及保健食品经营单位开展定期监督检查,有效化解食品安全风险,为市民构建坚实的保健食品安全屏障。
加强科普宣传
守护市民健康生活

“辨别保健食品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产品左上角有没有‘蓝帽子’标志。”“阿姨,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替代药品治疗疾病。”今年10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2024年“守护健康”保健食品科普宣传活动,通过悬挂横幅、派发宣传册和礼品、现场接受咨询的形式,向群众科普保健食品的功效、选购保健食品的方式、如何避免保健食品消费陷阱等,提升市民对保健食品的科学认知,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

在江城区石湾南社区的特殊食品安全教育站点,特殊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栏和科普漫画生动传神,十分醒目。特殊食品基本常识、选购消费警示、常见保健食品骗局辨别、特殊食品信息查询途径、二维码以及消费维权举报投诉渠道等信息清晰详细。“老年人特别容易相信保健食品骗局,我在宣传栏这里跟爸妈讲了半天,现在他们的警惕意识特别强。”该社区居民张女士说道。

这是该局积极推进保健食品知识宣传普及,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的生动缩影。小到企业、超市、市场,大到社区、公园广场、学校,处处都有科普人员的身影。今年以来,该局在全市各个县区共开展了20场特殊食品科普宣传活动,培育建设了9个特殊食品安全教育站点,引导市民群众科学认识保健食品,了解行业法律法规,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念。


提升监管质效

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食品抽检是保健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手段,能有效实现食品安全风险早发现、早预警。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我市唯一一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开展了两次监督检查,指导其制定并落实符合企业实际的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通过开展“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督促其全面落实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发现问题后及时督促其整改完成。

特殊食品安全科普教育站点

同时,该局督促各县(市、区)市场监管局(分局)加强对保健食品经营单位的监督检查,特别是针对各经营单位没有设立保健食品销售专区(专柜)销售保健食品,将保健食品与普通食品或药品混放销售,销售来源不明或假冒的保健食品,未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标注“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的消费提示,虚假夸大宣传保健食品等问题进行重点管理督促。

今年是阳江“营商环境年”,加强保健食品的安全监管不仅关乎每一个市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更对我市保健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加大典型违规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大力纠治不当市场干预行为,对持续创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市场环境具有重要保障作用。除此之外,依法严惩危害公共安全、制假售假、侵权假冒、破坏公平竞争、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等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运用监管手段为经营主体保驾护航,既是企业所盼,也是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具体要求。我市正加大力度筑牢保健食品安全防线,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选购保健食品
消费者要“擦亮双眼”
最近几年,市场上的保健食品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的健康作用使许多市民疑惑:保健食品究竟有什么功效?购买时应注意什么?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健食品》规定,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并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我国正规的保健食品,会在产品标签上以“蓝帽子”标识标明,并在下方标注注册号或备案号,这是保健食品的唯一“身份证”,可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查询。

保健食品可以调节身体机能,维护身体健康,它的存在对健康及亚健康人群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不能以“是否治病”或者“是否达到自己的预期”为标准来衡量保健食品是否是“智商税”,如果已经发生疾病,切不可用保健食品代替药品来治疗疾病,需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接受治疗。请牢记: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代替药品!


消费者在选购保健食品时,
  • 一是要注意选择正规渠道,到证照齐全的正规场所购买保健食品,特别要注意是否有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
  • 二是要认准“蓝帽子”标志和相关批准文号。“蓝帽子”代表已经在国家或省市场监管部门注册或备案。
  • 三是要仔细查看保健食品的标签信息,包括成分及含量、保健功能、适宜人群、食用方法及食用量、注意事项、保质期等信息。
  • 四是购买时要科学理性消费,不可轻信各种关于疗效的广告宣传,根据自己实际需要,合理购买。
  • 五是在购买时要索取并保存好发票或销售票据,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同时,消费者要擦亮双眼,警惕名医义诊、免费体检、免费旅游、先免后加、价格虚高、饥饿营销、夸大功效、健康讲座、情感推销等“营销花招”和“销售陷阱”。如果生病了要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切勿因为迷信保健食品而耽误病情。


 来源|阳江日报(记者/张莹)

图片 | 阳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编辑 | 陈子玲
校对 | 颜振勇
审核 | 张健青
终审 | 黄   庆 

日报精选 

年产值突破7亿元!程村“蚝产业”成致富“好产业”

栏目推荐 




阳江日报
阳江大小城事,每天为您呈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