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试登高临远,望丛林烈焰,大漠惊沙。”赵朴初这几句本是咏梅的佳句,但用以描述中纪委2024年摧枯拉朽的反腐气势和辉煌战绩,颇为形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纪委国家监委带领地方各级纪检监察部门,打虎拍蝇不停步,快马加鞭未歇鞍,其成效有目共睹、深得人心。
仅今年以来中纪委公开通报查办的中管干部,截至目前就已达53人,刷新了年度记录。其中,正部级干部8人,副部级干部35人,中管正厅级干部10人。
一列长长的名单,一串累累的硕果,让人警醒与深思!扫除了阴霾毒雾,才显天空蔚蓝;荡涤了污泥浊水,方得海晏河清。
我们在为各级纪检监察部门点赞的同时,也为腐败分子如此之众深感忧虑。难道应了“洪洞县里无好人”的魔咒?难道走不出“前腐后继”的怪圈?
腐败分子为何难以绝迹?这首先与巨大的利益驱使有关。马克思有段名言,可以视为对此作出的生动注脚:“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绞首的危险。”
所以严密监督机制,斩断官场利益链条,可以避免官员一半以上的腐败机会。在制度设计上多下功夫,让领导干部“不能腐”,或许反腐大业可以坐收事半功倍之效。
其次,提高贪腐成本也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措施。若能拿出1983年“严打”的铁手腕,可抓可不抓的抓,可判可不判的判,可杀可不杀的杀,加大震慑力度,让领导干部“不敢腐”,或亦可增大反腐效果。
既密织制度之网,又加大惩治力度,使领导干部既“不能腐”,又“不敢腐”,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就有望变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