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愤怒、暴躁、生气……我们一般将这种情绪称之为坏情绪。一直以来,大家也有一种观点,要尽可能地去克服和避免它们。随便翻一翻网上的文章,跟坏情绪相关的联想词汇都是“摆脱”“走开”“告别”“扫除”……
日剧《四重奏》里有这么一句台词:“为什么天阴了就说是天气不好呢,阴天就是阴天啊,没有什么不好的。”
同理,情绪就是情绪,为什么有些情绪就是坏的呢?
最近的一些研究者认为,这种对负面情绪进行屏蔽和自我惩罚的倾向,可以称之为“情绪耻感”,即认为感觉难受是个人的失败。
事实上,相比于将坏情绪作为毛病来克服,接受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不把它们定性为“不好”或“不恰当”的人,心理健康水平往往更佳。
难受也是一种鲜活的生活状态
如果能经常看到生活中光明的一面,可能是很坚强、甚至很勇敢的事情。但如果过于苛求,我们却可能会因为对事件作出完全合理的反应而责备自己。人们可能天然地想要避免失望、担忧、愤怒、悲伤等令人不适的感觉,这是再自然不过的,然而,新近的心理学研究认为,消极情绪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起到了有用的作用。我们要看到这些情绪的价值,不加批判地接受这些情绪,从而拥有更好的身心健康。
需要明确的是,这里所说的接受消极情绪,指的并不是指严重的抑郁、焦虑或其他需要专业帮助的慢性情绪障碍。相反,这里指的是可能在我们的生活中暂时存在几个小时或几天的乌云。这些短暂的情绪并不会对我们的长期健康构成威胁,但我们往往如临大敌,避之则吉。
意大利哲学家伊拉里亚·加斯帕里在新书《情绪的秘密生活》中指出,试图抑制情绪只会在我们已有的负面情绪上叠加“羞耻感”和“恐惧”,同时令我们对那些看起来更快乐的人心生嫉妒。她写道,由此产生的情绪甚至比我们原本试图避免的负面情绪“更为加倍发酵、挥之不去”。
她写道:“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明白,情绪化并不代表多变或失衡,相反,这意味着体验世界的一种鲜活、开放、敏感的状态。”
加斯帕里所言是基于个人经历,但一系列的科学研究证实,“情绪耻感”确实可能损害身体健康。了解这项研究之前,请先根据发生频率给下列描述打分,分值从1(从不/极少这样)至7(经常/总是这样)。
我告诉自己我不应该有这样的感觉。 如果有不理性或不适当的情绪,我会批评自己。 我觉得我的一些情绪是不好的或不适当的,我不应该产生这样的情绪。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艾丽斯•莫斯对1,000名参与者进行调查,发现得分越高的人,越有可能出现抑郁和焦虑的症状。他们的总体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健康水平也较低。相反,那些接受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不把它们定性为“不好”或“不恰当”的人,心理健康水平往往更佳。
硬币的两面
大量证据表明,我们可以在生活的许多领域实现自我预言。例如,在医学上,我们知道人们对疼痛等身体症状的看法可以改变他们的真实感受,甚至可以影响我们的生理反应。
我们的情绪是否也是如此?与其改变感受本身,不如改变我们对感受的看法——这可能会改善体验本身以及对我们健康的长期影响。
失望的感觉可能令人不快,但你会发现这种感觉有助于我们从错误中学习。通过赋予这种感受更积极的意义,并承认其潜在效用,而不是觉得它有点“不健康”,你可能会改变大脑和身体对沮丧的反应。
德国柏林的马克斯·普朗克人类发展研究所有一项研究,试图证明上述观点。研究人员要求参与者根据他们的不愉快程度给各种情绪打分,如紧张、愤怒、沮丧等,并回答每一种情绪的适当性、效用和意义——这三个维度共同反映出参与者对每种感受的“看法”。
总的来说,在“坏”情绪中看到积极价值的参与者在心理和身体健康指标方面表现更好,包括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患疾病等患病风险,甚至肌肉力量。事实上,能够从不愉快的情绪中看到价值,几乎消解了三周内不快情绪对参与者健康状况的影响。
促进成长
大量证据证明,认识情绪的潜在益处能够有力影响情绪的作用。
比如焦虑。我们可以认为,焦虑情绪会破坏我们的注意力,降低我们在困难任务中的表现,因而只有学会放松,才能在考试或面试中取得成功。然而,我们也可以把这种情绪看作能量的来源。演员罗伯特·帕丁森在拍摄电影时就是用这种策略来舒缓紧张情绪的。最近的科学研究也表明,这种情绪可以提高我们在短期挑战中的表现,比如难度较大的考试或公开演讲。长远来看,甚至可以降低精疲力竭的风险。
愤怒情绪也有类似的期望效应。我们可能认为挫折会很快耗尽我们的自制力,但我们也可以把它视为一种激励情绪,它会坚定我们的决心,让我们有能力去索取应得的事物。这些心态将决定你在谈判等任务中的表现。
正如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观察到的那样,科学家们仍在探索我们对情绪的感知如何影响身体健康,但越来越多的关于情绪评估所产生生理影响的研究已经提出了一些可信的机制。当我们面对某种对个人构成威胁的压力源时,我们更容易经历皮质醇等荷尔蒙的大幅波动并发生炎症。这种生理变化可以帮助身体为短期危险做好准备,但如果持续时间太长,就会导致身体损耗。
如果我们认为每一种坏情绪都是不适当的、可耻的或对我们有潜在危害的,那就会加重我们的脆弱感和孤立感,从而加剧和延长生理影响。重新评估我们自身的情绪,从而认识到情绪的内在价值,可以消除那些额外叠加的压力,甚至可以给我们一种赋权和自主的感觉。这可能会缓和我们的应对情绪而作出的生理反应,并帮助我们更快速复原,总体上减少对身体的压力。
一项面向28,000多人的纵向研究显示,我们对情绪的解读可能产生重要的长期影响。参与者被要求报告他们的精神紧张和焦虑程度,以及他们是否认为压力会损害他们的健康。这些期望似乎决定了他们的死亡风险。在研究期间,那些承受着巨大压力并相信压力会对自己造成伤害的人,比那些感到压力但对压力的影响没有负面预期的人,死亡率要高得多。
在得出这个结论之前,科学家们已经对其他影响生活方式的因素进行了限制,如收入、教育、体育活动、吸烟等。当然,这并不能证明因果关系,因此仍须对这一发现持保留态度,但这明确符合短期研究的总体模式——所有这些研究都表明,我们对情绪的解释和情绪本身一样重要。
灰色的阴影
新年伊始或许是一个最佳时机,将这种对情感的微妙理解付诸实践的最佳时机。对于那些在北半球的人来说,天气更冷、更潮湿,在新年庆祝活动之后,重返工作岗位可能会是一个痛苦的打击。有些人可能会发现,当我们在渴望更好的生活时,却陷入了“一月忧郁”,产生了无聊、沮丧和悲伤的感觉。
不要因为这些感觉而苛责自己,试着坦然接受这种情绪,允许自己进行适度的自我关怀来对抗这种负面感受。无须与情绪本身作斗争,你可以尝试问自己,这些情绪是否也具有价值。比如,或许这会促使你发现,你可以作出重要改变。
我们有时会经历一段绝望的时期,看不到一丝希望,期间所有可能的支持都弥足珍贵。然而,总的来说,我们的情绪并不是非黑即白,也不是非好即坏。相反,我们的情绪会以不同的方式呈现。通过关注这些细微的差别,我们可能会发现,生活中的风吹雨打,也不是那么难熬。
作者:译言
编辑:井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