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想要找到志同道合的恋人,可心里却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总认为获得一份亲密关系,自己就得要减肥瘦身,必须得先拥有一个令人称羡的完美身材。
有的人想要拥有一份自由而有趣的事业,可却总是被眼下的账单和忙碌所牵绊,认为追求理想,自己就要努力赚钱,辛苦工作,必须得先拥有足够的财富和时间。
有的人想要获得高质量的社交关系,但却总是担心别人看不上自己,认为构 建更稳固的友谊,自己就必须阿谀奉承,肆意讨好,必须得先懂人情世故来 获得别人的认可。
你以为的就真的是你以为的吗?
想要找到合适的恋人,就必须拥有完美身材吗?想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就必须要积累足够的财富吗?想要高效的社交, 就必须违心地委屈自己讨好别人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你总是可以从周围的生活里看到很多反例,美女配丑男并不少见,大部分创业者在成功之前总是资源匮乏,自古以来友情的双方往往都是势均力敌。
很多人是带着自我设限的心智模式生活着,内心充满了对自己的怀疑和否定,受困于自设的小格局之中。
自我设限的三种心智模式
家养的鹦鹉,如果不放在笼子里,一般都会有一根铁链拴着它的脚,防止它飞走。但是墨西哥的鹦鹉却没有,它不需要一根真实的铁链,因为有一根隐形的铁链已经占 据了它的心智,牢牢拴住了它的脚。
当墨西哥鹦鹉刚出生没多久的时候,它就会被放置在一根棍子上,然后训练它的人会 突然一下把棍子抽走,它就摔下来,然后又让它站在棍子上,又抽走,再让它摔下来。为了避免从棍子上摔下来,它会牢牢地抓住那根棍子,直到你再怎么抽棍子,它都不 会再掉下来。这个时候,它对于不抓紧这根棍子有一种强烈的恐惧感,所以它的整个心智空间都被这种恐惧填满了。
当它长大之后,羽翼丰满可以飞翔了,但因为它的整个心智空间被这种恐惧意识风险意识所填满,所以它不敢尝试飞翔,只愿意牢牢抓住那根棍子,所以主人根本不用拿铁链拴着它。
尽管它眼前是一片广阔无边的空间,但是它内心的空间格局却已经小到只能容纳下那根棍子。
其实我们有时候和鹦鹉一样,自我设限很容易就造成一个人没有格局,在遇到事情的时候,首先占据他头脑的是不确定性,不可能性,因为这种对外在风险和困难的恐惧意识,所以他的思考能力和行 动能力都会明显地变弱,只敢固守于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牢牢抓住那些确定性的东西。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很多人喜欢为自己的人生设置各种条件——
“只有拥有了这个, 才能实现那个......"
“等我们怎么怎么样了, 才能怎么怎么样......”
可这些都不过是假想的障碍,而布局的正是我们自己。
事实上, 自我设限源自于那些掩藏于恐惧之下的一些限制性的心智模式:
1. 没有希望
认为自己无论怎么努力,想要达成的目标都不可能实现,就像有的人因为遭受过太多的挫折,面对生活就会有一种「习得性无助」。
所谓习得性无助,其实就是指并非先天而是后天形成的,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没用,干脆就自我放弃,听天由命。
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做过的一个实验, 他把狗关在笼子里,铃铛,就施加电击,反复多次之后,再把笼门打开,结果大多数狗听到铃铛响,并没有逃跑,反而是躺倒在地,等着被电。
这种本来可以规避伤害,却选择绝望等待痛苦降临的心态,就是习得性无助。很多时候,我们经历过几次失败和打击,失去了控制感,就容易在明明可以有所作为的时候,选择不作为,变得不再想要抗争。
就像有的人找工作碰过几次壁, 就准备在家呆着,甚至啃老;也有的人谈过几次失败的恋爱, 就觉得再也不能够相信爱情了;当发现工作有困难,没法达到老板要求,干脆什么活都不想干, 这些其实都是习得性无助在现实中的体现。
生活中一旦有过几次「然并卵」的遭遇, 人就容易陷入习得性无助的颓丧状态, 于是这种没有希望的限制性心智模式, 会让很多人于是在做事情的时候, 就总是会给自己暗示——“我总是做不好, 我命中注定就是这么倒霉。”
2. 无能为力
虽然你认为目标有可能实现,但是你却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得到想要的结果。
而这种限制性的心智模式背后的潜台词是——“别人有可能实现这个目标,但却不是我。我不够好,我不够有学识,不够有能力来达成目标。”
有这种信念的很多人,就会自发地给自己设置很多门槛,因为自己不是专业出身,就放弃了原来的梦想;因为自己不够漂亮,所以就自惭形秽,自认找不到理想的恋人;因为自己没有积累足够的财富,所以就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3. 没有价值
很多人的自我认同感低,喜欢把自己的缺点无限放大,而这种无价值感会让你虽然相信目标有可能实现,甚至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但是你却会认为自己不配得到它。
在社会上,有些人明明很有才华,却总是不敢去尝试新事物,不愿主动去争取机会,结果他就容易碰壁,失败比成功的概率大,而这也将进一步增强他的无价值感。
这种没有价值的心智模式,会让我们产生一种自我妨碍情节,心理学家马斯洛就专门研究过这种心理现象,发现很多人并不会拼尽全力去追求最好的结果,而是在越是靠近成功的时候,人们往往越容易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干扰自己的表现,比如刻意的疏忽,拖延等等。
这种无价值感的自我妨碍情节,会让我们在迈向目标的过程中,故意去设置很多障碍,以让自己在失败的时候,看起来好像只是因为自己故意不努力的样子。
这种无价值感,其实就是内心缺乏安全感,背后的传达出来的信息是:我什么都不是, 我这个人有太多问题,很少人会认可我的成绩,我不配获得幸福和健康。
没有希望,无能为力,没有价值这些限制性的心智模式,会让我们无意识地给自己的人生强加许多枷锁,在我们的内心架起了一堵高墙, 让我们的人生作茧自缚。
一个问题
打破「没有希望」和「无能为力」
想要突破自我设限,我们可以通过回答「如果 / 怎样」式问题来打破「没有希望」和「无能为力」的限制性心智模式。
很多自我限制性心智模式,都是没有回答「如果 / 怎样」式问题的结果,它们直接让我们无意识地相信这些假设和前提,从而给自己的人生设置障碍。
当我们开始回答「如果 / 怎样」式问题,我们其实就是在识别心智模式背后的正面意图和前提假设,进而发现限制性信念,对它进行更新或者替换,最终让我们的思考和行动都不再受到局限。
如果你想要去旅行,但你心里却觉得,去旅行就必须要有很多钱。
这时候,你就需要问问自己——
如果没有很多钱, 我能怎样去旅行呢?
当你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即使没有很多钱,你依然可以去旅行。
你可以选择在自己所在的城市进行一个徒步计划, 参观从来没去过的博物馆,去到从来不曾踏足的大街小巷,这样近距离地感受自己居住的城市,一定会给你带来另一番惊喜。
谁又规定了旅行就一定要去日本欧洲东南亚呢?那不过是流行的消费主义强加给我们的观念罢了。
关键的是,即使是在自家的后花园,你眼里依然能够看到一个新奇的世界。
如果你想成为插画师,但你觉得,只有专业学习绘画才能达成梦想。
这时候,你就需要问自己———
如果我没有专业学习过画画,我能怎样成为插画师呢?
这时候,你可能会去搜索这个世界上存不存在没有专业背景的插画师,你也可能会去探索没有绘画基础的人该如何开始学习绘画。
随着你不断深入地探索,你会发现,有很多从小学习美术直到大学毕业的人,虽然专业功底了得,但却并没有创造出很大的价值和影响力,反而是一些半路出家,自学成才的人,他们更具有灵巧的创意和点子,绘制出来的作品更能让人眼前一亮。
事实上,绘画的基础技能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你的创造力,想象力,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而最终,在这样一个探索的过程中,你会找到一条让自己成为插画师的成长路径。
限制性信念中的大部分假设和前提都只是纸老虎, 在经过我们的思考之后就 会变得不堪一击,而当我们去回答「如果 / 怎样」式问题, 我们就开启了人 生的探索之旅。
通过认识自身来打破「没有价值」
在突破自我设限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通过自我探索来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找到自己的优势, 发挥自己的专长,让自己能够持续收获成就感和愉悦感,进而从根本上打破「没有价值」的心智模式。
在自然界里,所有动物都会为了生存而全力以赴,这是动物本能的生存需求所驱动的。
在《动物世界》的纪录片里,当一只狮子饿了的时候,它就会去猎捕斑马,水牛,因为这时候他的生存需求没有被满足。
当生存需求没有满足的时候,它就会不爽,它就会饥饿,它的状态,情绪就会驱动它自发地追捕猎物,尽管它这时候会感觉到很吃力,很勉强。
而当一只狮子吃饱了,生存需求被满足的时候,它就会懒洋洋地躺在草原上晒太阳,它不再需要为生存奔波劳累。
动物有本能的生存需求,而人和动物一样,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也会本能地追求存在感。
这种对存在感的追求会塑造我们内心的价值观,会触发我们的情绪和行动开关,让我们努力让自己的存在感得到满足。
每个人追求存在感的方式都千差万别。
有的人能够在家庭关系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家人对自己有足够的认可和爱意,他就会很满足。
有的人无法只通过一段关系来满足自己的存在感,他还需要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在社会上获得认可来看到自己的存在感。
有的人则希望帮助别人,为他人创造出价值,甚至是从影响世界改变世界的过程中收获存在感。
如果我们没有感知到自己的存在感,我们就很难收获成就感和满足感, 而这种对于存在感的追寻,会驱动我们去扩充自己的能力圈和资源结构,让我们日思夜想, 废寝忘食,然后去做那些让自己真正得到满足,能够确认自己存在感的事情。
换句话说,你内心渴望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就塑造了你内心的价值观,它会直接影响你的性格特质和动机——于你而言,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重要的,相较于别人,你的独特优势在哪里,你能够做好什么,能够做成什么。
只有你认识清楚了自己的独特价值在哪里,你才会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价值,从而自然能够打破「没有价值」的限制性心智模式。
如何发掘自身优势,提升价值感?
总是会有很多人在成长的路上高喊着努力坚持的口号。
任何一件事情需要你不停地暗示自己“努力坚持”,那往往都坚持不了多久,因为需要你费了劲地努力坚持,本身就说明你不大愿意做这件事情。
如果是一件你喜欢做的事情,你擅长做的事情,那你大脑里根本就不需要“努力坚持” 这四个字,因为你每天都会乐此不疲地做这件事情,比如爱打游戏的人,他每天都能准点开始,甚至熬夜,你不让他这么努力坚持,他还不乐意了。
所以这里要努力坚持,是你内心真正擅长真正有优势的东西,它可以是你的某项知识技能,也可以是你的个人性格或者价值观特质。
当我们弄清楚自己的优势,在生活中发挥自己的长处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就处于奖励模式,我们也就更容易提高积极性和表现力,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让自己的存在感得到满足,感受到别人的肯定,理解和尊重,实现自身的高效能,而此时我们对自己 的认可度和满意度都会提升,也就更能够感受到自身价值。
那我们该如何发掘自己的优势,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呢?
你需要在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之后,才能够真正地找到自己的优势,而这需要我们愿意花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实践和回顾。
我们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法来识别自己的优势。
1. 做一些科学的性格,优势测试
这里提及的测试,指的是一些专业机构提供的测试,比如九型人格自测, MBTI ( 迈 尔 斯 布 里 格 斯 类 型 指 标 ) 测 试 等 等 ,千 万 不 要 去 做 一 些 科 学 根 据 不明的星座类测试。
通过这种比较科学的测试,你对自己会有更多的认识,也会得到一个对自身比较客观化的描述。
但这只是认识自己的一个快捷方法,并不能代替你自己对自身优势的感知,所以,我们还需要结合其他方法来了解自己。
2. 向值得信赖的朋友,同事和家人寻求反馈
我们对自己总有一些主观化地美化,所以,向周围值得信赖的人寻求反馈,可以获得更加客观化的感受,而这也有助于更清晰地了解自己。
而你需要让他们列举出他们敬佩你,觉得你充满热情的事例,问问他们从中看到了你的那些闪光的优点。
3. 寻找你的高光时刻
通过回顾过往的时光,找出你过得最好的时光,也就是你生命中的高峰时期。
比如,你可以回忆你事业上攀上高峰的时期,你是如何做到的,你采取了什么样的态度,做了什么样的事情,为什么你能把事情做得这样好,通过深层次地分析这些让你满意的案例来找到背后潜藏的优势。
4. 回馈分析法
要发现自己的长处,管理大师德鲁克提供了一个途径,叫做「回馈分析法」 (feedback analysis)。
每当做出重要决定或采取重要行动时,你都可以事先记录下自己对结果的预期。9 到 12 个月后,再将实际结果与自己的预期比较。
只要持之以恒地运用这个简单的方法,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现自己的长处。在采用这种方法之后,你就能知道,自己正在做的哪些事情会让你的长处发挥出来,同时,你也将看到自己在哪些方面的能力不是特别强。
其实,我认为「回馈分析法」不仅仅局限于对现在和未来的记录, 还可以回顾过去的选择和行动,看看自己曾经做成了哪些事情,而在那些成功的事情上,我们发挥了自己哪方面的优势。
这里说的优势, 并不仅仅只指我们常常提到的一些知识技能, 比如我会画画, 我记忆力很好, 其实还包括哪些源于个人价值观和性格的一些特质, 比如你为人谦逊,善于融入组织,很有同理心。
当明确了自身的优势,我们就知道自己能够做好什么,做成什么,从而才能有意识地将自己的精力,资源都投入到自己擅长做的事情上,从而收获人生的价值感。
最后的话
成长是什么样子呢?
成长就是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之间的那条沟,你掉进去了,叫挫折,你爬出来了,叫成长。
人生中总是会有很多人、很多事会与我们的认知和内心发生冲突,这时候,你要勇敢地打破自我的设限。
那些你不熟悉的东西,那些让你难受的东西, 你主动地让它们击碎你的认知,你的观念,你的习惯,摊在一地,然后,你要做的,就是默默地把那些被重新组合起来的新的东西摞起来,装进你的身体里,然后重建你的认知,你的思维,你的心智模式,最终,成就一个新的你。
当这世界上没有你害怕的事情,没有你害怕的人,没有你害怕的后果的时候,其实,就没有了自我的限制。
越来越不怕事,越来越不怕人,我们就活得越自由。
而敢于打破自己的人,总是会有很多裂痕。
万物皆有裂痕,那又怎样?
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作者:雨令
编辑:雯子
你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