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几个朋友聚餐,分享关于《深夜急诊》的创作历程和一些经验。
因为谈及到了一些医学常识和急诊室里遇见的故事,有朋友说道他一位年轻的亲戚只是因为和父母吵嘴便选择了跳楼轻生。虽然最终被抢救成功捡回来一条命,但却因为多发伤而在医院里经历了最痛苦的一段时光。
虽然对于我来说,类似这样的事情并不稀奇,甚至经常遇见。但每当见证之后,也难免要唏嘘一番。
有时候生命是很顽强的,我们总能够在病魔面前见证到那些震撼人心的抗争。有时候生命也是很脆弱的,甚至一个转身便是永别。
不知道大家是否想过一个问题: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匆匆过客,都只是背负着各自的喜怒哀乐,行走在生命的旅途中的一个平凡个体罢了。
从来没有人能够真正健康长寿,更加没有任何人能够快乐齐天。如果有,也只是相对而言。如果有,也只是你根本不能体会、了解他人的苦而已。
作为一位常年急诊见证黑夜与黎明交替的医生,我见证了太多生死边缘的挣扎与抉择,那些关于生命与死亡的故事,堪如夜空中最亮的星,虽遥远却引人深思。
在朋友们唏嘘生命之难的时候,我却思绪飘远,又想起了那三件让我难以忘记的场面。
我想通过这三个故事,让大家明白生命之重,让大家能够在绝望的深渊中,寻找到一抹不易察觉的微光。
第一个故事:低糖之殇
很久以前,应该是十年之前。
冬季急诊抢救室的夜班被冰冷的气温笼罩着,就连急诊抢救室里的灯光也显得格外刺眼。
120救护车送过来一位老太太,人已经昏迷了。老太太身形单薄,面色苍白,看上去犹如同秋日里的一片枯叶。
导致老太太命悬一线的根本原因就是低血糖,而她的血糖值低得惊人,1.1mmol/l,那是一个足以让生命之火熄灭的数字。甚至即使到如今,也是我在抢救室里见到过的最低血糖记录。
高浓度葡萄糖如同生命的甘露,一支支的输入到了老太太的身体内。但是却维持不了多久,她的血糖值又会被一次次被无情地拉回极低的深渊。
苏醒后的老太太说:“不要救我了。”
赵大胆说:“为什么不要救你了,命不要了吗?”
老太太病没有作答,只是泪水不断低落,似乎其中隐藏着无尽的哀愁与绝望。我很好奇,一位老人,既不是食不果腹,也不是身患绝症,却为何要使用过量降糖药去选择轻生,而且态度决绝?
真实的答案我们自然是永远也不会知道,但作为见证者却能够感受到那份沉重的无力感。
老太太低泣着埋怨道:“不要救我了,不要救我了。”
我来道床前试图劝慰她:“你孩子把送到医院来,你就好好治疗吧。他们都很担心。”可老太太根本听不下去,只是在那里流泪挣扎,甚至试图要将输注葡萄糖的留置针给拔出掉。
赵大胆按住了老太太的手,大声说道:“你想要你孩子多花钱吗?”这句话虽然直接但却很有效,老太太终于在昏昏沉沉中安静了下来。虽然即使到了老太太康复离开急诊的时候我都不知道她选择轻生的原因,但那流着眼泪挣扎呓语的一幕却让我至今难忘了。
第二个故事:夏夜狂奔
2016年夏季的一个夜班,急诊抢救室充满了紧张而焦灼的气氛,也散发着淡淡的大蒜味。
一位年轻的小伙子,因口服有机磷农药约四十分钟而命悬一线了。
虽然情况危急,但小伙子极度不配合,拒绝抢救,一心求死。他不愿意躺在病床上催吐洗胃,一直在挣扎,力气也很大。而对于这种农药中毒的病人来说,第一时间清除毒物是万分重要的,所以场面一度紧张焦灼。
众人一边试图按住他,一边劝解着他。但万万没想到,他竟然挣脱了众人的束缚,突然冲出急诊抢救室,跑了。然后便是医生、护士、家属、保安在医院里追赶着。
也许小伙子自己没有意识到情况的危急,也许围观的众人也并不能理解对于有机磷中毒患者来说时间的宝贵性。
但我知道,在这生与死的较量中,任何一丝的犹豫都可能成为永恒的遗憾。
我们追随着他的身影,大声的呼喊着,甚至如同赛跑一般气喘吁吁了。最终,在众人的合力下,小伙子再次被带回了抢救室,接受了必要的治疗。
幸运的是因为及时洗胃,又及时用上了药物,小伙子除了有些恶心腹痛之外,并无大碍。
在准备收住院之前,我问他:“年纪轻轻为什么要这么做?”小伙子只是沉默不语,只是在已经阿托品化后瞪着抢救室的天花板发呆。
倒是他的叔叔告诉了我事情的真相,原来小伙子创业失败后又出现了情感矛盾,一时间难以接受才选择了这条不归路。
我和这位叔叔一起感叹着:“逃避,只能让问题更加复杂;而面对,才可能找到解决办法。”
第三个故事:毒影重重
除了这位小伙子之外,还有一个中年男子也让我至今难忘。
患者是一位比我年龄稍小一些的同龄人,因为被家属发现口服农药约一小时而来到急诊抢救室。
患者对自己服用了何种农药、多少农药闭口不谈,让其催吐、洗胃时也是牙关紧闭,并不配合。情急之中的姐姐甚至当场打了他几个耳光哭着求他配合治疗,但他依然不为所动。
直到将其镇静后才得以插管、洗胃,将其还没有被消化吸收的毒药清除出来。
患者恢复神志后,却一直在拼命的喊:“给我打一针吧。”他要求的是打一针之后便结束生命,而不是缓解疼痛、恶心等症状。
我告诉他没有这种药物,他便又呻吟道:“为什么要救我?”我劝他既不缺钱也没有大病,有什么坎过不去了,而且年纪轻轻,老婆孩子以后怎么办?他并不回答我,只是在那不断央求:“给我打一针吧。”
后来其姐姐从家中带来了农药瓶,竟有三种之多,也就是说患者可能服用了三种农药以求死。
家属哭着要求一定要救救他,那一刻,我看着躺在病床上的患者,彷佛感受到了他内心深处的痛苦与挣扎,也突然产生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气愤。然而,作为医者,我又怎能不努力,又怎敢懈怠呢?
他还在央求给其打一针,我并不想理会这个要求,只是斥责道:“你姐姐快要急死了,你怎么能忍心?我们这么多人在帮助你,你一点都不珍惜?”
他沉默良久,泪水在眼眶中打转。或许,在这一刻,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对于家人而言,是何等的重要。当然,那个时候他的大脑也可能已经处于抑制状态了。
后来,他在医院里经历了漫长的治疗,也付出了沉痛的身体代价才得以离开医院。八个月前,也就是今年春节的时候,我在急诊室里再次遇见来了他。他告诉我说自己现在在一家能源企业工作,日子过得还可以。
其实对我们所有人来说,人生都是一场漫长的修行,期间充满了未知与挑战。
我们肯定会遇到挫折,会感到迷茫,甚至会想要放弃。但请记住,死亡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它只是将问题留给了那些爱我们的人。
在急诊科的每一个日夜,我都深刻体会到生命的脆弱与坚韧。那些从死亡边缘被拉回的人们,用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只要我们不放弃希望,就总有重生的可能。
我不敢说什么大道理,也不敢给大家灌一些心灵鸡汤,不仅是因为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更是因为不幸的人有着各自的不幸,但在见证了许多悲欢离合之后我深知一点:选择死亡本身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留给亲人的创伤却是永远难以磨灭的。
让我们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在痛苦中学会成长。只有经历过风雨的洗礼,我们才能更加珍惜眼前的阳光与温暖。愿每一个在生命旅途中徘徊的灵魂,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束光,照亮前行的道路。
祝大家明日胜过今日,越来越好。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