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已长大的东亚小孩:请允许自己变有钱。

文摘   2024-12-23 03:33   浙江  

还记得那个画面吗?
六岁的你,站在超市的玩具架前。
塑料包装映出你放大的瞳孔。
那个乐高积木盒,像整个宇宙一样闪耀。

"太贵了。"妈妈说。
一句话,一个瞬间。
但某些东西在你心里悄悄扎根。
像一粒种子,在往后的岁月里生长成一整片黑暗的森林。

这句话像咒语,在之后的二十年,一直回响。
直到有一天,你发现:不是积木太贵,是你内心的那个小孩,已经习惯了不要。
习惯了压抑。习惯了让渡自己的渴望。

你不是一个人。
在这片东亚大地上,无数个你,正在经历着相似的困境。

我们都是那个站在玩具架前的小孩。
只是玩具架变成了更大的东西: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一个创业的梦想,一种不需要理由的奢侈。
而那个"太贵了"的声音,早已不需要别人来说。
它已经变成了我们自己的声音。

这是一个关于觉醒的故事。
关于那些被压抑的渴望,那些被否定的野心,那些被污名化的欲望。
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关于自由的故事。

我们从一个简单的问题开始。
为什么这么多优秀的东亚年轻人,在事业上可以拼尽全力,在学业上可以追求卓越,却在遇到钱的问题时,总是带着一种隐隐的羞耻?

答案藏在我们的集体潜意识里。

那是一段关于贫穷与战争的记忆。
我们的祖父母经历过的苦难,我们的父母童年的艰辛。这些故事像基因一样代代相传。"节俭是美德","钱不是一切","不要太显眼"。这些话听起来多么崇高,多么无私。但它们的背后,是多少被压抑的生命力?

在东亚文化中,我们有一个奇怪的悖论。
要求孩子们必须成功,但又否定成功带来的物质回报。
期待他们出人头地,却又害怕他们太过显眼。
推动他们拼命竞争,却又告诉他们不要太在意钱。

这种矛盾在我们心里制造了一道裂痕。
一边是不断往上爬的野心,一边是对欲望的深深羞耻。

记得那个在留学申请时写下"改变世界"的你吗?
多么纯粹的理想主义。但当理想需要花钱时,当梦想需要投资时,你退缩了。
不是因为不够勇敢,而是因为内心深处,那个"太贵了"的声音又响起来了。

这就是我们的第一层困境:被污名化的欲望

你有没有注意到,在东亚家庭中,"我想要"是一个多么困难的表达?
从小到大,我们学会的是"应该要"。
应该好好学习,应该找个好工作,应该考虑结婚生子。
但"我想要"?这太自私了,太不懂事了,太...了。

但生命力本身就是一种想要。
花朵想要阳光,种子想要生长,这有什么错?

让我们做一个简单的练习。
对着镜子,说出这句话:"我允许自己想要更多。"

感受到那个瞬间的不适了吗?
那种微妙的羞耻感,那种隐约的负罪感?
这就是我们需要面对和疗愈的第一个伤口。

因为我们要明白。
不是我们的欲望出了问题,而是那些否定欲望的声音出了问题。
不是我们的渴望太大,而是我们被教导的恐惧太深。

这就像一个穿着束身衣长大的人。
他以为那种压抑和局促是正常的,是必要的,是美德。
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可以自由舒展的可能。

而这种可能,正是我们今天要谈的。

你已经长大了。是时候重新审视那些种在你心里的限制了。
是时候问问自己:这真的是你的选择吗?
还是别人的恐惧?这真的是你的价值观吗?还是时代的伤口?

因为最可怕的不是外在的束缚,而是你已经认同了那个束缚。

把牢笼当成了家。

但此刻,就在读这些文字的当下,有什么东西正在苏醒。
那个六岁的小孩,站在玩具架前的小孩,带着所有纯粹的渴望的小孩 — 他还在那里。
而且他想告诉你一些事。

那个小孩想告诉你的是:渴望本身就是天赋。

想要,本身就是一种能力。

而这种能力,在我们的文化中,被系统性地压制了。

为什么东亚文化中,"别人家的孩子"总是更好?
因为欲望被投射到了外面。
我们习惯了羡慕别人,却不敢认领自己的渴望。
我们可以为公司拼命赚钱,却不敢为自己赚钱。
我们可以帮别人实现梦想,却否定自己拥有梦想的资格。

这是一种优雅的自我放逐。

记得那个深夜里,对着Excel表格加班到凌晨的你吗?
那个时候,你告诉自己:这是负责任,这是敬业。但那个瞬间,你有没有听到内心深处的叹息?
那个被压抑的声音在说:如果这么拼,为什么不为自己拼?

这就是第二层困境:被转移的主体性。

在传统东亚家庭中,好孩子的标准很简单:听话,不给父母添麻烦,实现父母的期待。
这种教育塑造了一个完美的执行者,却压抑了一个潜在的创造者。

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以优秀的成绩换取认可,以听话的表现换取爱。
久而久之,我们习惯了把自己的主体性外包。
我们的价值需要别人来定义,我们的选择需要别人来认可。

这种模式延续到了我们的财富观。
努力工作是为了公司
赚钱是为了家人
成功是为了证明

但是,钱从来就不仅仅是钱。
它是能量的一种形式,是创造力的体现,是生命力的具象化。

当你开始意识到这一点,一些有趣的事情就会发生。

就在前几天,从巴厘岛冲浪回来的克里斯来到杭州,跟我分享他的觉醒时刻。
他说:"我突然发现,我的整个职业生涯都是在实现父母的期待。
高考填志愿选了他们喜欢的专业,进了顶级商学院。
又进了他们认可的顶级咨询公司。我似乎得到了一切。成了所有家人和亲戚口中的骄傲。
我以为我是个好孩子,其实我只是个好机器。
我的一生都在无路可逃的困境中探索转向自由的道路。"

这个认知让他崩溃。
但崩溃之后,是他的信仰之跃,是崭新的重生。

当你意识到自己一直在为别人而活,你就有了选择的机会。
当你发现自己的主体性被转移,你就有了收回的可能。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谈钱。
不是因为钱本身,而是因为对钱的态度,暴露了我们对自己主体性的态度。

让我们做个实验。
闭上眼睛,想象你的银行账户里多了一个零。
感受那个瞬间的情绪。
是兴奋?是恐惧?是羞耻?还是罪恶感?

你的第一反应,或许就是你需要疗愈的方向。

因为真正的财富意识,不是对钱的渴求,而是对自己创造力的信任。不是对物质的执着,而是对能量的流动的理解。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财富意识。
你如何看待财富,财富就如何回应你。
当你带着羞耻看待钱,钱就会躲避你。
当你带着恐惧看待财富,财富就会成为你的压力源。

但当你开始转变,当你开始允许自己想要,允许自己配得上,允许自己创造——整个宇宙都会重新排列,为你让路。

如果你认为这是玄学,大可只把这当做一次意识实验。
尝试转变自己的心念,持续观察三个月。
如果验证失败了,你收获了一次证明自己对的完整数据。
如果验证成功了,或许你会开始开启自己源源不断的金流。

内驱创作货币化

我们也可以看到新的希望。
现在的东亚年轻一代,选择了内驱创作货币化的生活与工作模式。
这些优秀的 95 后、甚至 00 后,在创作者经济中有优秀的表现。
创作本身就是一种主体性的表达。
而这正是我们需要的觉醒:从模仿者、执行人到创造者的跃迁。

这个跃迁不是关于技能,是关于身份;也不是关于方法,而是关于意识。
当我们的意识发生转变,我们的会越来越多的发现一些和以往认知皆然相反的真相。
原来努力可以是一种享受,而不是自我惩罚。
赚钱可以是一种创造,而不是道德妥协。成功可以是一种绽放,而不是社会符号。
当我们逐步验证这些为真实的时候,我们会真实的感受到生命的美妙。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请允许自己变有钱。

因为这个允许,不仅仅是对财富的允许,更是对自己完整生命力的允许。
是对那个六岁的,充满渴望的小孩的一个拥抱。

但是,仅仅允许是不够的。

意识的觉醒需要具体的路径,内在的革命需要外在的实践。
就像冥想需要呼吸作为锚点,财富意识的转变也需要日常生活中的支点。

让我们从一个简单但深刻的练习开始:觉知甚至记录你对钱的所有情绪反应。

那天,社群一位小伙伴给我看她的记录:

"超市结账时看到总价,第一反应是内疚。"
"朋友提议去高级餐厅,本能地想拒绝。"
"看到别人在社交媒体晒名牌包,立刻涌起一种复杂的鄙视和羡慕。"
"给自己买了一件贵衣服,整整一周都在自责。"

这些反应,都是你内在金钱剧本的显现。
它们就像潜意识中的暗礁,即使你的意识想要航向富足,这些暗礁也会不断地使你偏离航向。

但觉察本身就是力量。

当你开始觉察这些反应,你就创造了选择的空间。
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存在着一个微小的间隙。
而在这个间隙中,藏着你的自由。

这让我想起一个朋友 L的转变故事。

她是典型的东亚精英,名校毕业,跨国公司高管。
事业成功,收入可观。
但每次遇到需要给自己花钱的场合,她总是本能地选择最便宜的方案。

直到有一天,她对着酒店的预订页面顿悟:
她不是在省钱,她是在否定自己享受的权利。

这个认知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她内在的牢笼。
她开始做一些小小的实验:

  • 不再自动选择最便宜的选项

  • 允许自己为纯粹的愉悦花钱

  • 停止为每一笔消费寻找合理化理由

看似简单的改变,却是深层意识的革命。
因为这不是关于花多少钱,而是关于如何对待自己。

这就引出了财富意识转变的第一个关键:从压抑到流动。

如果把金钱看作能量,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很多东亚精英的能量模式是"高压积累,压抑释放"。
我们可以忍受高强度工作,却无法优雅地享受。我们善于储蓄,却不擅长让钱流动。

这种模式的问题在于:它违背了能量的基本法则。
就像河流,只有流动才能带来生机。只有循环,才能带来繁荣。

第二个关键是:从被动到主动。

在传统观念里,财富是被动的结果:好好工作,慢慢积累,等待机会。
但在新经济时代,财富更多是主动创造的过程。

这就是为什么基于内驱创作货币化的创作者经济如此重要。
它不仅是一种商业模式,更是一种新的存在方式。
当你创作,你就是在创造价值。当你表达,你就是在创造财富。

为什么我只专注创作内容,没有任何营销,可以在四个月内带来 20 万左右收益。
因为我们不是在售卖产品,而是在创造体验、是在传递价值。

这就是新时代的财富密码:价值创造先于价值交换。

但要真正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完全重新定义"价值"这个概念。

  • 你的故事是价值

  • 你的视角是价值

  • 你的美学品味是价值

  • 你的生活方式是价值

  • 甚至你的困惑和脆弱,都是价值

在信息过剩的时代,真实比完美更有价值、共鸣比说教更有力量。

这就引出了第三个关键:从匮乏到丰盛的视角转换。

在匮乏思维里,我们总是问:我要拿出什么来交换?我要付出什么才能获得?

但在丰盛思维里,问题变成了:我要创造什么?我要分享什么?我要如何让我的独特性创造价值?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认知转变,而是一场完整的范式转换。
就像从牛顿力学跃迁到量子力学,整个世界观都会发生改变。

在这场范式转换中,最关键的可能就是对"自我"的重新定义。

南漓在闭关、远离让自己信息过载的社群10 天之后重新出关。
写出了让人刮目想看的作品;很多人因为他的内容发生内在转变、生活也变得更好。
"我以前总觉得,必须把自己准备好了才能开始。但后来我明白,准备好的那一天永远不会来。于是我决定无论如何直接开始。成长本身就是内容,蜕变本身就是价值;把我进步的整个过程和所有细节呈现出来,对每个人的帮助才是最大的。这种真实的历程会给到人们巨大的力量和信念。"

南漓的这段理解道出了创作者经济的核心:不是你有什么,而是你是谁。不是你会什么,而是你如何存在。

为什么某些创作者的随手拍都能引发共鸣?
为什么一些看似普通的日常分享也能带来持续的收入?
因为他们在做一件革命性的事:把你的人格货币化、把存在本身货币化。
和你链接的读者和用户,是因为信任你的人格。是因为能感受到你的存在。
通过信任你而信任自己。通过感受你的存在而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这是买单和价值回流的真正原因。

这不是表演,而是呈现。
不是营销和销售,而是共振和连接。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说:新时代的财富创造,本质上是一场存在方式的革命。

让我给你看一个具体的例子。
那位做美食账号的创作者老达,最初也是一个困在东亚式成功框架里的精英。
高学历,好工作,体面的生活。
但他说,他从来没有感觉如此活着,直到他开始分享他的下厨经历。

不是精致完美的美食照片,而是烤糊的面包。
不是专业的美食评论,而是深夜饿了随手做的夜宵。

"当我停止追求完美,停止模仿他人,反而开始有了稳定的收入。好像越真实,越有价值。"【这句话暂未发生,老达在忙于带娃;老达加油】

这就是新财富密码的悖论。
最个人的,恰恰最有普适性。最本真的,反而最有商业价值。

但要真正理解这一点,你需要完全重构对"专业"的理解:

  • 专业不是没有缺陷,而是敢于真实

  • 专业不是永远正确,而是持续成长

  • 专业不是完美表现,而是真诚呈现

这种重构直接挑战了东亚传统的完美主义。
但恰恰是这种挑战,为我们打开了新的可能性。

因为在信息过载的时代,完美反而是一种屏障。
它阻隔了真实的连接,阻碍了深度的共鸣。
而真实,那种带着所有不完美的真实,反而成为了最稀缺的资源。

这就引出了最后的关键:从孤岛到生态。

在传统的财富观里,我们习惯了竞争思维。
你多了,我就少了。
你赢了,我就输了。
但在创作者经济中,起作用的是生态思维。

  • 你的成长激发我的成长

  • 你的突破启发我的突破

  • 你的真实给了我勇气

在整个相互信任、共同成长的场域下。所有的因素都成了正面因素、所有的经历都成了大家进步的养分。

这不是理想主义,而是新经济的基本逻辑。
在数字和算法时代。
价值不是通过竞争产生的,而是通过连接产生的。
也不再是通过排斥异己和维护垄断产生的,而是通过共振产生的。

请允许自己变有钱。

这个允许,不仅是对自己的解放,也是对整个系统的贡献。

当你允许自己活出真实,你就给了别人同样的允许。
当你敢于追求丰盛,你就为他人打开了可能性。
当你开始创造价值,你就在改变集体意识。

这是一场静默的革命。

它始于那个站在玩具架前的小孩。
始于那个被否定的渴望。
始于那个不被允许的"想要"。

但它不会止于个人的富足。
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这场觉醒,
当越来越多的人敢于真实,敢于创造,敢于绽放。

我们就在共同编织一个新的叙事。

一个不再被羞耻束缚的叙事。
一个允许所有可能的叙事。
一个关于自由、创造与丰盛的叙事。

现在,你又站在玩具店前。
这一次陪着你的,是那个曾经被忽略的内在小孩。
“你可以拥有任何你想要的”你轻声说。
不是因为你现在买得起,而是因为你已经完全理解。
渴望本身,是生命给你的礼物。
创造力本身,是宇宙的恩典。

你早就值得拥有这一切。

年度社群发布:

社群的力量:点亮你的星辰与大海

创作者纪元:
真正的风险不是失败,而是在一个正在消失的世界里追求成功

深度内容推荐:

《内驱创作货币化》,人生自由指南 

《天才的画布》,让天赋自由的个人发展新范式

《创造者原型》,解锁你的内在神性和创造力天赋


镜中观潮
INFP在AI时代|蝶变|观潮| 播种者寓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