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诩为“哲学家”很多年了。
“哲学家”,我把他作为观察者、旁观者的代名词,我感觉这样听起来比较优雅。硬要解释的话,我还是喜欢高中一个朋友的评价: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这一刀真是又快又准。
于是我想起那个总是站在世界的边缘的自己。
我想起了我曾经发现的一种独特的体验——与世界意志的融合(我很容易就能做到这一点)。
但我融入不了现实。
那种感觉,就像隔着一层玻璃看世界,清晰,却无法抵达。
玻璃
但今天量子物理告诉我,观察即是参与,我惊愕地发现,原来我一直在世界之中。
我们的目光从不是中立的。
观察会引发现实的坍缩,单单只是聚焦一次注意力,我都在改变我注视事物的状态。这也意味着:我的每一次凝视都是一次创造。
所以,观察即参与。多么精简的答案,多么不可思议的转念。
今天,在街边人行道上,我站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突然“看见”,我不是在看一部电影,我就在这部电影里。
我所谓的旁观,不过给自己找了一个安全的借口,能让我躲在观察和思考的迷雾里。
量子世界的真相是如此美妙。它告诉我观察者的位置是不存在的。就像你以为你是在用眼睛感受阳光,可它早已拥抱了你的肌肤。
我突然又感到很难过。我想起了那些课堂上没举起的手,讨论中没说出的话,聚会上没分享的故事,派对上没跳的舞。
这都是因为,我觉得自己是个观察者。真是可笑啊,明明我的每个呼吸都在参与宇宙的创生。
所谓的旁观,不过是一种逃避,逃避参与的责任,逃避创造的使命,也在逃避我生命本该有的温度。
此刻我写下这些文字,我不是一个观察者。我的每个字、每个词,都与我以外的世界和其他个体紧密的相连着,我们互相交融,我们密不可分。
还会害怕吗?还会孤独吗?量子纠缠早就告诉我们了,分离是一种幻觉。
我想起了那个总站在世界边缘的自己。
“别看了,过来吧,这里没有玻璃,也没有旁观者。”
“旁观本就是一种参与。只是这样的参与,太过可惜。”
年度社群发布:
城堡、高墙和荒诞戏:教育困局中我们终于探索到了一丝微光(7 个年度社群)
社群的力量:点亮你的星辰与大海(首发的5个年度社群和详细运作机制)
深度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