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吕丹主任对一年级新教材前两单元的进行解读,吕主任紧扣新课标,从一年级教材编写思路、新旧教材相关内容设置的对比以及每课中的变化进行了三个方面详细阐释了新教材的编排逻辑和特点,强调了教学中应把握的重难点,为教师充分理解新教材,用活、用好新教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次培训活动重点针对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安排了一节课例展示、二节说课来诠释新教材的理念,分别是望湖路小学新世界校区孙思阳老师的《认识感官》、石钰莹老师的《借助工具观察》和望湖路小学总校李瑶老师的《感官总动员》,意在为在场教师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教学思路。
孙思阳老师执教的《认识感官》一课,清晰地设定了让学生认识各种感官及其功能的教学目标,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丰富的活动,使学生对眼、耳、鼻、舌、皮肤等感官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说出不同感官的名称和主要作用,教学目标达成度较高。孙老师的课程内容涵盖了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多个方面,全面地介绍了人体的主要感官。课堂上运用了图片、实物、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对感官知识的讲解准确无误,没有出现科学性错误。同时,能够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孙老师采用了讲授法、演示法、小组讨论法、游戏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通过让学生蒙上眼睛猜物品的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视觉的重要性;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不同感官的感受,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总体而言,这节《认识感官》公开课是一堂非常成功的课。教师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等方面都表现出色,值得肯定和借鉴。
第二节石钰莹老师进行《借助工具观察》说课,本节课是按照2022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编排出版的2024年新版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第二节。这要求教师重新审视科学课程和科学课。聚焦核心概念,走向素养导向,明白新教材的脉络和结构,组织教学内容。借助工具观察在小学科学学习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对学段目标、内容和学业要求的落实,能够极大地拓展孩子们的视野,还能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具体来说,其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增强观察的深度和广度、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培养耐心和细致的品质,借助工具观察是小学科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对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本课的教学中,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用教材隐含的思维发展线和概念建构线作为主线来设计教学流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认知冲突和任务驱动中促进概念建构和科学素养的发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与科学思维。教育,是一场心灵的旅行,而我们是旅者,也是引路人。每一把工具,都是开启科学大门的钥匙,每一次观察,都是科学精神的萌芽。
李瑶老师在分析了这三节课的关系后着重介绍了关于《感官总动员》中教学模块的设定及实施建议。从本节课的观察、讨论、观察、阅读四个模块,带领老师们品味新教材的特点。新教材让学生可以清楚了解每个环节应该做什么。在旧教材的基础上,新教材增大了学生的阅读量,让孩子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收获。
最后,和平区小学科学教研员王庆志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王老师提到,结合新教材,我们的老师既要做好幼小衔接,注重引导孩子在“玩”中明白科学道理、掌握科学学习方法,提升科学探究技能。在新课改实施、新教材落地的关键时期,要精心研读新教材,创造性使用新教材,上好科学课,发挥新教材的真正价值。
用眼去观察科学的奇妙色彩,用耳去聆听科学的动人旋律,用手去触摸科学的神奇纹理,用心去感受科学的深邃魅力,通过此次新教材培训活动为教师明确了教学方向,为用好、用活新教材打下了良好基础。相信通过此次培训,教师们将带着所学、所思、所悟,以更为饱满的教学热情和专业素养,为探索新课标、新教材的实践路径而不断努力。
-end-
撰稿:吕 丹、李 瑶
图片:张 磊
排版:宋美琳
初审:吕 丹
复审:丁 雯
终审:王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