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荐
《沉沦》
这里是华工学生记者团广播台
欢迎收听本期听荐
郭沫若《再谈郁达夫》中提到:“鲁迅的韧,闻一多的刚,郁达夫的卑己自牧,我认为是文坛三绝。”初识郁达夫,是在高中课本的《故都的秋》。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可以感觉到作者对于萧瑟孤冷感把握的十分准确,而读他的名字也能感觉到一种“郁郁不志”,外加我本人很喜欢民国时期作者,因此读了他的其他一些作品。
壹
郁达夫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爱国作家。他出生于清末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小时候进入私塾读书,后来赴日留学,此后回国继续写作,并且积极投身抗日救国运动中。留日经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写作风格,著作《沉沦》也是那段时间创作的。同时,作为血肉灵魂上的中国人,他的很多作品也极具中式美学。所以,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不同的风格,让作品更加具有吸引力。
贰
在他日本风格作品中,《沉沦》毫无疑问是最佳的。这篇小说具有日本私小说风格,以自白的方式,剖析自我内心。结合郁达夫的自身经历,不难发现文中的“我”其实也算作者本人的一个缩影,是一个“卑己自牧”的形象。小说虽然名为“沉沦”,全篇中主人公却具有革命性。这看似相悖的情感,却恰巧体现了作者“卑己”“自牧”两部分。除此之外,主人公的自卑,也是源于他爱国深沉带来的疼痛。这也体现了上述两种感情的一种内在联系。
至于他的另一种中式风格,我个人最喜欢《春风沉醉的晚上》。这篇小说最大的特点就是中式的含蓄美学,与之前的风格大不相同。首先吸引我的是这个题目,富有诗意与意境美。“春风”表达出轻盈,“沉醉”体现出享受,合在一起又有不露于形的深沉,也确实对应于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压抑且含蓄。小说的结尾定格在了最美好的一瞬间,也给读者留下了遐想空间,留足余韵。
叁
“卑己自牧”是郁达夫作品中鲜明的特点,有些文章将他挖掘放大,有些文章又隐藏起来。作为近代名人,郁达夫留下了许多值得探讨的话题。但作为作家,他的作品毫无疑问是最值得品鉴的。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品,走进作者,走进那个时代。
END
策划:郗星卉
图片:源于网络
文字:郗星卉
音频:郗星卉
排版:郗星卉
投稿请发送至:
huagongjzt@163.com
往
期
推
荐
关 注 我 们
关注“华工学生记者团”
发现更多华园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