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开国大典骑兵方队擎旗手的马褡裢

文摘   2024-12-12 05:58   河北  
示意资料
开国大典 资料图

记张东坡见证开国大典

骑兵方队擎旗手的马褡裢

作者:赖京力

张东坡在开国大典骑兵方队擎旗手时使用的马褡裢

202311月是原北京军区通讯兵部副部长张东坡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其小女儿广冀只记得父母亲生前反复叮嘱过,一定要保管好一个旧箱子。她从家里的衣柜上面找到一个陈旧的皮箱,翻到底部,看到父母亲珍藏着的一件珍贵压箱底的物品-褡裢,他静静的沉默了74年之久。打开一看马褡裢洗的干干净净,折叠的平平整整,但保留着洗干净后拧干的折印。马褡裢也可以称为马褡子,是一种搭在马背上的口袋,下垂的两头可以装东西,也叫捎马子。马搭子上面放上马鞍,可减缓马鞍对马背的摩擦还可以携带物品和文件。

张东坡珍藏的马褡裢其长1500mm,宽780mm,两头同侧各有一个口袋,口袋长270mm240 mm,系着纽扣,他的主人张东坡是原察哈尔军区骑兵第三师通讯科长。也是1949年开国大典骑兵方队的擎旗手。

192311月张东坡出生于河北省宛平县青白口镇付家台村(现北京市门头沟区雁翅镇付家台村)。

1955年张东坡,时年32

18的个头,鼻梁高挑略显鹰钩,单眼皮眼窝深邃,下颚略尖,有着契丹人的某些典型特征。据传祖上是于明末清初两朝争霸时明朝为了防止清军入侵,从西北方征召大批的和满族人对立的契丹人,来守卫北京的西北方而从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赤峰)迁徙到宛平县青白口镇付家台村(现门头沟区),其家族和当地人融合两百多年78代后,后人身高确一直遗传着男1.8米以上,女1.7米以上至今。

契丹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有深远影响的民族。“契丹”本意为镔铁,表示坚固。契丹是骑马打天下的民族,骑兵部队是其立国之本,契丹骑兵骁勇善战,与宋、西夏战争中经常取胜。但伴随着大辽帝国的灭亡(辽朝907-1125年),契丹人多融入汉人、女真人和蒙古人,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也从史籍中突然消失了。家族也无从考证。

张东坡祖上辛勤劳作,垦荒耕种,苦读诗书,为官为民,到清末民初时家道殷实,他高小、初中就读于门头沟大峪中学。

1937“七.”事变后,他回乡积极参加抗日活动,于19385月由同族兄长共产党员张庭深(森)(曾任怀柔县委书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平西地区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后由组织派往涞源南山抗日学校学习,这是一所以培训共产党外围组织-抗日民先队队员为主的学校,由北京大学、燕京大学的共产党员学生担任教员,如后来成为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等人。通过宣传我党联合抗日救国纲领,建立推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辟扩大抗日根据地等,培养和输送了大量抗日英才。

1939年八路军东渡黄河开辟华北抗日战场,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设立在门头沟斋堂的马栏村。八路军急需扩大兵源,在平西地区招募抗日爱国青壮年加入队伍,父亲随即参加了八路军,开始了戎马一生的部队生活。”张东坡二女儿广敏说。

她接着说:“由于他上过学,有文化,一入伍就被选中做通信工作,从干摇马达(手摇发电机)工作开始,做过电报员,电台区队长,电台队长等,先后在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八路军第10团等从事通信工作。1942年日本鬼子实行五一大扫荡,他在平北怀柔地区的反围剿战斗中负伤,为解伤痛,养成了吸烟的习惯,后来右腿留下残疾。在一次战斗中由于他截获了敌人的作战电报,及时和机要人员配合破译了电报密码,对部队取得战斗胜利起到至关重要作用,为此荣立了三等功。

解放战争期间他曾在冀热察独立第五旅、察哈尔军区任通信科长。参加了解放隆化、张家口、新保安、沙城等战役,1949年初调入察哈尔军区骑兵第3师,在綏远(内蒙古)商都、赤峰一带参加剿匪战斗。

1949101日,有幸参加了新中国开国大典阅兵仪式,并作为骑兵方队的擎旗手接受了新中国开国大典的检阅。

19525月华北军区装甲兵司令部进驻北京市区,张东坡奉调进入装甲兵司令部通信科任科长。

1956年调入北京军区司令部通信处通信科任科长。

 1952年华北军区装甲兵组织团以上干部培训班,张东坡讲解通讯设备的性能与使用。 照片由时任华北军区装甲兵参谋长赖富留存

1957年秋,为培养我军高级通信指挥人员,军委(总参)抽调各大军区、各大军兵种指挥机关中经历过战争考验的中高级通信领导干部,进入西安军事电信工程学院通信工程高级指挥班学习5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

1962年秋任北京军区通信总站主任,1965年调任北京军区司令部通信部副主任(副部长),期间晋升上校军衔。

1969年全国全军全民进入备战状态,北京军区处于三北前线,在内蒙成立了前线指挥部(内蒙前指),他又被派往前指工作,负责华北地区军事防线通信实力的总体规划,设施配置、协同调度等领导和组织工作。

繁重的工作压力使张东坡的身体终因积劳成疾没有顶住旧病复发的厄运,于19753月病逝,享年51岁。

儿女们每当回忆起小时候和父亲聊天时,他总会提到1949101日他做为骑兵方队的擎旗手参加开国大典时的情景,眼里总是充盈着激情的泪花,自豪感满满,好似当年受阅的风采又呈现在眼前,军旗迎风飒飒的舞动,天安门前的马蹄声声又在耳边回响。

当年接受检阅的骑兵部队全是从战火中走来的精锐之师,骑兵和战马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精锐将士。特别是放在排面上的马和骑士一定要精神漂亮,有气势。察哈尔军区骑兵第3师代表骑兵方队光荣的参加了开国大典。红马队、黑马队共1900余匹战马组成的骑兵师方队,继步兵师、炮兵师、战车师之后,通过天安门前,接受伟大领袖毛主席和党中央领导同志和全国人民的检阅。因战马的特殊性,为了不影响整个检阅队伍的整齐性,总指挥部特地将骑兵方队安排在最后,为此骑兵成了阅兵式的“压轴戏”。

选择参加受阅的骑兵将士是很严格的,不仅是战斗沙场的勇士,还要个头在1.75米左右的高度,不能骑在马上有高有低。战友们都争着希望能参加到开国大典的受阅部队。

指挥部要求擎旗手:不仅骑术好,形象好,身高1.8米,还要有资历、有战功、有地域性,能够代表八年抗战和解放战争的中国人民英勇斗争的气势。还必须出身好,没有历史污点。

当时的几个候选人中,只有张东坡完全符合上级的要求,这个光荣的任务落到了他身上。首长的信任令其终身难忘。

二儿子广湖回忆道:“父亲擎旗手最关键的是,不仅要保证军旗的稳定性,更要控制好马的状态,还要做到马步稳健,能够镇得住整个骑兵方队,如果我的马步乱了或惊了,那整个队伍就全乱套啦!不得了啊!”。责任重大,压力可想而知。

接下来就是极其严格的训练。1949年的骑兵方队训练,难度最大。部队前天还在草原上剿匪战斗,第二天就被选去进行阅兵训练。将士的战斗心情还没来得及收拾,就投入到紧张的阅兵式训练中。骑士们练着练着人马的急行军步伐就自然出来了。

部队领导急的嗓子都喊哑了,这不光是训练人,最关键的是畜生啊!马虽然通人性,但它更有野性。因此骑兵的训练非常刻苦,士兵们都狠下功夫,经常一起琢磨探讨如何掌控人马和队列整齐的问题。

训练中还有一个难题,就是草原马还必须适应北京的干燥气候。在北京驻训时正是炎夏,北京热呀。我们骑兵常年驻在草原,凉快惯了。京城中训练本来就热,一天下来搞的人和马都受不了。有的马实在顶不住败下阵来,看的我们好心痛啊。

骑士们每天早上4时起床,5时就开始训练,练到10时才休息,下午接着练,一直练到黄昏。特别是马不好练。我们的马都是从战场上下来的,打仗可以,骑手双腿一夹,马撒腿就往上冲,现在不行,必须步伐整齐。一匹两匹训练起来好说,一批几批,几千匹马还要排着横平竖直,向刀切出来的一样,马步踩着音乐,跟上拍子齐刷刷的走,谈何容易。

阅兵时还有个更头痛的事,就是马匹平常排便不受约束,会随时发生。可是这几千匹马走过天安门,后面还有游行队伍,街上不能有马粪,马屁股后面挂个粪袋大煞风景,还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嘲弄,更影响队伍的威武啊。又不可能在骑兵方队过后整一批人扫马粪。我们就把这个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我们了解掌握马排便的规律,阅兵那天让马吃精料,吃窝窝头,少喂水。每个骑兵都要和自己心爱的伙伴唠叨唠叨,它们都很懂事的点头应允。阅兵前一个小时,全部让马排便尽量干净。这样基本解决了这个难题。

做为擎旗手骑在马上一只手握旗杆,军旗是随风和前进速度自然飘起的动态,要保证旗杆的稳定性,另一只手要握住缰绳,保持身姿挺拔,还要把自己的腿管好,一激动稍一用劲,马窜出去了,可不得了啦,那可闯大祸了。可你也不能耷拉着两腿,人就没精神了。擎旗手还要多练一项手臂力量,长时间擎稳旗,臂力要好,气势要硬,体力要壮,要一直保证军旗的稳定性,全队看着军旗,倘若军旗晃动人心就会慌乱,马匹也会随之失控。我们没有捷径可走,所做的就是一遍遍的刻苦训练,到人马合一。要让马适应新的要求和环境,还要会听音乐,不受锣鼓和喧嚣声的影响,踩准步点。就这样训练了半年多,终于迎来了激动人心的时刻。

1949101日我们怀着激动和忐忑不安的心情,排好队列等待着总指挥部的命令,骑兵进行曲响起的时刻。

总指挥一声令下,我轻夹马肚,战马听着熟悉的骑兵进行曲迈开马步有序的前进。按中华民族的习惯,革命成功红马是打头阵的。我作为擎旗手在中间高举“八一”军旗,两边各有一名抗战时期战功赫赫的护旗手,后边是两名身披战功的领队,引领着骑兵方队一一列队通过天安门。

此时,我内心高度紧张,外表镇定自若,目光直视前方,马儿很争气,知道这是严肃的场合,认眞的按照演练走完了整个方队的检阅过程。我长长的舒出一口气! 张东坡这样对孩子们描述着当年的情景。

阅兵结束后,听领导说,骑兵阅兵走得不错,队伍很整齐又威风,就是马矮了点,远远看去像毛驴。因为骑兵驰骋坝上草原,多用蒙古马,个头矮,跑得快,第二年阅兵时就全都换上高大的“三河马”。

1949101日骑兵方队经过天安门(图片来自网络的开国大典视频截屏比例有变形)

感谢张东坡全家儿女的支持与帮助!

2024-12-08 于北京

红色作家
面向京津冀 报告文学 文化生活资讯 专家智库背景 中国作家 京都资深新媒体团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