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川县探索推进兜底普惠型养老服务改革

政务   2025-01-11 12:10   江西  
更多精彩,请点击上方江西民政关注我们

  黎川县认真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按照“夯实基础、整合资源、优化服务”的改革思路,纵深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探索完善机构管理体制、服务供给机制、政策扶持体系,加快构建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有效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健全养老机构管理体制



  一是集中优势资源,完善养老服务网络。按照“资源分配最优化、区域规划合理化、资金投入节约化”的思路,突出以点带面、辐射中心,将设施差、管理乱、入住率低的15家乡镇敬老院整合为5家区域中心敬老院,在人口相对集中地点或连片村落建设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在非人口集中地点设立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中心(幸福之家),形成农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目前,全县共挂牌成立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和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中心(幸福之家)92个,各级养老机构共设有床位954张,入住老人576名,入住率由过去的35%提升至62.75%。

  二是实行市场化运作,探索公建民营机制。对成熟的公办养老机构,引入第三方养老服务机构,采取“公建民营”方式,从管理、人员、资源三方面帮扶公办养老机构,规范公办养老机构养老服务工作,县发改委物价部门按照普惠性养老机构的规定确定收费标准,提升专业养护服务能力。目前,县社会综合福利院、日峰镇中心敬老院交付第三方运营,已入住老人190余位。

  三是提升管理质效,健全垂直管理制度。按照“机构整合到位、人员整合到位、垂直管理到位”原则,进一步健全完善公办养老机构“人财物”县级直管、市场化运营、社会化服务、定价收费和薪酬待遇等机制,实现新聘人员纳入事业编制管理,乡镇敬老院纳入县财政预算管理,有效激发公办养老机构活力。

构建多元服务供给机制


  一是提供专业化养老服务按照个人申请、村(居)受理、乡镇初审、县民政部门复审的程序对老年人开展能力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提供有针对性的养老服务。对需要建设家庭养老床位的,进行适老化改造和智能化改造;对未建设家庭养老床位但有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提供生活照料、个人护理等服务;依托专业化养老服务团队提供线上预约、线下服务、在线管理等全流程服务,建立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衔接的专业化养老服务体系。目前,已完成家庭养老床位建设300户,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305户,1200余名老年人接受居家上门服务,已服务3.04万余人次。

  二是开展互助式养老试点。启动互助养老“时光益站”试点,搭建办公场所,配齐专职人员,落实保障经费,完成志愿者与老年人信息注册等工作,并整合各种公益服务项目资源,建成一站式公益交互性服务平台。目前,已建成县级互助养老“时光益站”调度中心以及3个试点社区互助养老“时光益站”站点,参与养老服务志愿者人数678人,服务415名老人,完成服务单2024单,养老服务应用场景更加丰富。

  三是创新点餐式养老模式。结合“党建+社会救助”,创新推进点餐式网格化养老服务模式,组建党员干部“代跑队伍”,推出“点餐”养老服务,从“政府端菜”变为“老人点菜”,推行跑腿代购,免费送餐上门。四是探索“智慧养老”新模式。借助信息化、数字化手段,搭建县智慧养老服务平台,通过智能姿态感知看护仪、智能健康感知看护仪等智能设备做好日常监控、消防安全、防止意外伤害以及居家老人上门服务、探视巡访等工作,有效提高养老服务精准化、专业化、便捷化水平。

完善兜底普惠保障体系


  一是健全政策兜底保障机制。制定出台《黎川县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实施方案(试行)》《黎川县基本养老服务清单》《黎川县民办养老机构建设补贴、养老机构标准化补贴和居家适老化改造补贴标准》《养老从业人员人才奖补政策》等一系列政策举措,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养老服务政策体系。

  二是完善财政扶持机制。建立健全与本地老年人口增幅比例相协调的财政补助机制,制定《黎川县农村敬老院财务管理办法(试行)》,按入住老人2000元/人·年标准安排敬老院运营工作经费,城乡特困老人的养老费用由政府兜底。城乡养老服务县级补助资金从2021年的275万元提升至目前的455万元,并落实养老机构等级评定标准化补贴、民办机构护理型床位一次性建设补助、运营补贴等。近三年,全县平均每年投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经费都在3000万元以上,累计投入超7000万元。


来 源:《江西改革动态》

江西民政
江西民政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主要功能是打造政务信息发布平台、加强政务信息公开和提高民政新闻宣传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