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藏家被骗5.8亿巨款,变卖古董助他平稳过渡!

学术   2024-09-07 00:02   广东  

香港的私人收藏家,大多是在1949年前后南来,其中既有企业家,也有医生、律师之类中产阶级。生活无忧,加之深厚的国学背景,使他们延续了中国传统文人收藏志趣。由葛先翘先生创立的“天民楼”正是其中的佼佼者。“天民楼”藏品以元青花和明清官窑为大宗,大多来自苏富比和佳士得两大拍场。与一般收藏家物随人散不同,葛先翘先生之后,其长子葛师科先生又继承了“天民楼”的衣钵,一直延续至今。

近日,享负盛名的中国官窰瓷器私人收藏家和鉴赏家、“天民楼”主人葛师科,怀疑收到诈骗电话、堕入伦敦金骗局,痛失5.8亿元。

“天民楼”藏宝阁一景


元青花—私人收藏之最


香港收藏家,祖籍成都,“天民楼”主人。葛师科的收藏以元青花和明清官窑瓷为主,是中国官窑瓷器方面的重量级私人大藏家。“天民楼”由葛师科父亲葛士翘创立,葛士翘先生过世以后,天民楼由其长子葛师科先生接手。

1993年,上海博物馆曾经举办了“天民楼青花瓷特展”,共展出青花瓷127件,其中元代青花24件,明代青花57件,清代青花46件,展示出葛氏父子在瓷器鉴赏方面的造诣及雄厚的收藏实力。

近半个世纪的收藏,使得天民楼藏瓷蔚为大观。早在1996年,上海博物馆汪庆正副馆长就曾评价“天民楼”的元青花称得上世界范围内私人收藏之最。

近20年过去了,在葛师科的细心耕耘下,“天民楼”藏瓷也早已不是当年可以比拟的了。在“天民楼”采访葛师科先生时,最大的感受就是朴素。虽然坐拥常人眼中的“万贯家财”,但他的生活却异常简朴。这让人不禁想起当年葛先翘先生之所以起名为“天民楼”的初衷,“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在葛师科先生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也是“天民楼”唯一的全职员工,从打扫到搬运,无一不是由他亲自完成。

“天民楼”主人葛师科


天民楼的收藏


天民楼的藏品大概分四部分:高古瓷、青花瓷、明清彩瓷和明清单色瓷。全部加起来几百件,收藏重点是明清官窑。

天民楼的收藏重点是明清官窑。明代官窑到万历以后就非常糟糕了,很多官窑停烧了或由民窑来烧,叫“官搭民烧”。到天启、崇祯时,基本就没有了,很多写着“天启年制”的东西都非常粗糙。所以天民楼过去到万历以后就不收了。上次去上海博物馆做展览,汪庆正提到了这个问题,才开始对万历以后的民窑有所关注。

万历之后,文人雅士私人订烧的一些东西非常好,图案也特别生动。当时官窑,题材受到很大限制,都是些龙凤、八吉祥之类的,发挥空间很少。倒是这些私人烧制的,题材包括民间传说、戏曲,发挥空间很大,而且很有文人气息。西方人把这时期叫“转变期”,在瓷器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葛师科父亲本就是文化人,年轻时写文章,编报纸杂志,对文史艺术早有兴趣。只是经济所限,加之连年战乱,没有条件收藏。直到来香港做生意,有了一定经济基础后才开始买一些东西,陶瓷字画都有。当时香港也没有拍卖,苏富比是1973年才来,大部分都是在博雅、中艺、集古斋这些地方买的。买的很多东西都是大陆工艺品进出口公司拿出来赚外汇的,文物精品是不会拿出来的。古画很多是复制品。等到苏富比进来后,才开始真正接触到好的东西,当时又遇上收藏家仇炎之、赵从衍、叶义的东西出来,这才走上正轨,奠定了天民楼的基础。

(元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 天民楼藏)


之所以会选择元明青花收藏,也是因为当时香港普遍喜欢这类瓷器。当时天民楼的东西其实并不多。

1987年第一次在香港艺术馆办展览, 当时也只展出了163件,其中有几件彩瓷还是找其他藏家借的。当时还出了一本由葛师科参与主编的《天民楼藏瓷》。到现在,27年过去了,天民楼又补充了不少东西,当时元青花只有四件,永乐甜白釉只一件,还没有款,现在天民楼永乐甜白有十多件,其中三件有“永乐年制”篆书款。元青花天民楼也补充了不少。还有一些高古瓷器,诸如龙泉、南宋官窑、吉州窑、耀州窑、定窑,天民楼也在不断补充。

天民楼的收藏有一件明成化青花内外缠枝花卉纹宫碗,里外都有花纹,上次拍了一个,要一亿多港元。当然天民楼这个买得早,没有那么贵,但也不便宜。这个碗比一般的要精细很多,像它这样的花纹并不少见,但其他的很多都是直接平涂,而它的叶子、花都留了一个白边。像这样的东西全世界就没有几件,更不要说像我们这个这样精细和完整。这是天民楼公认比较重要的一件。

还有一件是“永乐青花十六子碗”,有人认为这件可能是所有青花瓷器里最好的一件。曾经有位日本行家,三代都是做古董,他提到过青花瓷器能做到这样的还没见过,毕竟画人物跟花卉图案完全是两码事。这件东西,描绘的是十六个小孩在做游戏。用小孩做纹饰,从宋代就有,但大多是一个两个。出现十六个小孩做各种游戏,过去说是宣德以后才有,但其实永乐就有了,但不多见,而这件在永乐中又是最早的。据说这件在台北故宫也有,其他地方还没有。在很多书上和展览图录也都有,流传有绪。对于很多东西,流传有绪是很重要的,如果突然冒出一件,是绝对不敢相信的。

明永乐 青花婴戏图碗  天民楼藏


“玩家”和“行家”


行家和玩家泾渭分明,行家想的是,这个东西买了以后,转手能卖多少;玩家想的是什么东西好玩,自己喜欢。

现在突然冒出一件好东西的可能性不是没有,但必须要考虑是怎么回事。最靠得住的,比如说1930年代或者更早,在一些重要展览会上展出过,或某本书上就已经有过记载,这就谁都没话说了。像天民楼这件永乐十六子,在好几本书上都有。

还有一种情况,虽然从未露面,但它的流传经历相对比较靠谱,比如有的法国人祖上曾参加过八国联军到过故宫,那他拿出来的东西,你可以相信。有的则完全是乱编,故事很生动,但经不起推敲。这些故事一定要仔细核实,必须确确实实有这回事才能相信,即便是书上曾记载过。现在也有人在书上做手脚,所以必须特别小心。如果没有这种来历,我觉得对文物的断代必须要有四方面的依据:一、可靠的文献记载;二、确切纪年的墓葬出土的实物标本;三、古代遗址;四、窑址。这四个方面哪怕只一两项确实可靠,就可下结沦了。

明永乐 青花婴戏图碗细节


葛师科老先生觉得应该提倡这样一种轻松的收藏态度,没能力买贵的就买便宜的。并不是说,便宜的都不值得收藏。天民楼现在也买不起很贵的,就买一些一般化的。天民楼也有一些书画。以前画是很不值钱的,当时连统计都没有,价钱也没计过,随便一个瓷器就能买一大堆画。现在反过来,一张画可以买一大堆瓷器。像傅抱石的画,一张好一点的就是一两千万。所以如果真想买好瓷器,要是没钱了卖张画就好了。

清乾隆 粉青釉小僧帽壶,高10cm,“乾隆年制”四字双行篆书款,乾隆本朝,估价:RMB 300,000-500,000,成交价:RMB 632,500,2023年6月11日中国嘉德春拍香港”天民楼”藏瓷专场


瓷器鉴赏的诀窍


葛师科到香港来时已经49岁,当时在工厂做车间主任。到香港来探亲,也没想过要留在香港,准备待待就回去。葛先生曾在采访中这样讲到,“在帮父亲做展览的过程中慢慢就有了兴趣,因为过去就对美术、文学和历史很感兴趣,也能画。当时做《天民楼藏瓷》,葛师科老先生自己讲他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很多线描插图都是自己画的。

正是筹办展览这5年时间,奠定了之后的基础。办展览,写说明,你必须要把这163件东西说清楚,它的形制叫什么,花纹是什么,特点在哪里,胎是怎样的,釉又是怎样的。这都需要读大量的书,最初非常难,有时一天写一件都写不出来,就是一面找数据一面仔细看东西。

元青花花卉八宝纹大盘  天民楼藏


香港有一个很好的条件,就是每年拍卖会都有几百件东西给你看。不管你买不买,你都可以拿起来看,有上手的机会。当然,每次去了,拍卖行一定会专开一个房间请我们进去,慢慢地看。有时候,在预展之前,也会直接到仓库里看。看得多,是提高鉴赏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譬如认识一个人,若你没见过他,只凭一张照片,别人一化妆,就被骗住了;相反,若你和他多次接触,深知此人的音容相貌、脾气禀性,他再怎么化妆也很难迷惑你,鉴定的道理也是一样的。看多了,达到一定的量,自然会有一种直觉。这几十年里,每年的春拍、秋拍,除非不在香港,只要在一定不会错过。”

每一件藏品,都有它的背景和属于它的故事,需要我们深入探求,除非在博物馆工作,那另当别论。买之前的仔细观察,查找数据,比一般的参观浏览要深入得多,如果一旦发现买错了,这记忆更是刻骨铭心。学鉴定,一定要看真东西,纸上谈兵是绝对不行的。收藏的兴趣很大,研究的兴趣才会更大。

葛师科曾担任香港收藏家协会“敏求精舍”会长,2015年借出会员约300组明代珍藏在历史博物馆展出,当年更亲自向时任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介绍藏品。

葛师科向林郑月娥介绍藏品


2017年,特区政府与内地签订合作备忘录,在西九文化区建立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他以个人身份出席“支持兴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大联盟”记者会并发言。

葛师科早年接受访问时称,收藏不是为了投资、赚钱,办展览也不是为了炫耀自己,而是让这些藏品发挥它们的社会功用。


为何收藏能并发出如此巨大的能量呢?

在于艺术品能形成稳定的三角,集消费、收藏、投资于一身。大多数的资金去向,很难兼顾这三点,但古董和艺术品市场能够将其牢牢锁住。


欢迎家人们转发出去支持我们,让更多人受益!


来源:本图文转载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同行转载请声明版权! 

华人收藏圈(ID:HRC6886)

Chinese Collectors' Coterie

商务合作:13318740373(微信)



长按二维码 关注属于世界华人收藏家的公众号




最近,因为微信公众号改变了推送规则,时间线被打乱了。如果你没有将我们设为星标或经常分享点“在看”,我们的推送可能会淹没在你的茫茫订阅列表中。

小编特别害怕会和亲爱的你失散,所以,需要你将本号设为星标,每次看完文章在文尾处点亮“在看”或者分享出去,这样我们才能抱紧不走散!

分享、点赞、在看,3连3连!

华人收藏圈
致力为华人收藏爱好者提供收藏资讯、业界动态信息,以及互动交流支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