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抗日战争中谁才是抗日主力的问题,原本是没有异议的,如果说近代中国谁是最伟大的人,那么答案一定是毛主席,而如果问谁是抗日战争的主力或者中流砥柱?便引起了诸多的讨论。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是毋庸置疑的,而所谓的国民党和蒋介石,则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界爱国人士一步步逼迫下才选择抗日的。
在抗日战争前期,蒋介石一直没有放弃过与日本进行和谈的想法,并且曾与日本进行过三次接触。除了在战场对中国大肆进攻,日本侵略者也妄图通过和谈来软化中国人民的抗战决心。试看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至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共产党一边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共进攻,一边坚决主张抗日战斗在敌占区,在前后14年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正式发表的抗日主张合计290次。
九一八事变
中国共产党多次呼吁团结抗日,并一直坚持下去,而蒋介石的国民党则对日妥协、动摇,并做着实际的卖国行为。今天历史求知所就来大家一起了解抗日战争期间蒋介石与日本人的三次谈判,还原历史真相。新来的朋友可以先点个关注,既方便回顾往期内容,又不错过之后的精彩内容。
三次谈判,对日妥协
抗日战争期间,战斗在正面战场上的国民党军广大的将士付出了巨大的伤亡,这是事实,但前线吃紧,后方紧吃却也表现了国民党政府的腐朽无能,在国军将士战斗的时候,退居在大后方的蒋介石还在犹豫到底要不要抗日。
而在1937年七七事变掀起全面抗战之前,蒋介石还在实行着对日不抵抗政策。“日本终究不能作我们敌人,我们中国亦究竟有须与日本携手之必要。”蒋介石在《敌乎?友乎?中日关系之检讨》一文中这样写道。
蒋介石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东北地区沦陷,无数的同胞惨遭日本侵略者屠戮,全国各地掀起了此起彼伏的抗日爱国运动,蒋介石却还一心沉浸于“攘外必先安内”,势要将代表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中国人民求解放的中国共产党赶尽杀绝,而对于日本人的侵略,蒋介石则派出何应钦与日本进行谈判,1933年4月,日军进攻华北,5月占领通州。
国民政府对侵入华北的日军继续实行不抵抗政策, 因为此时的蒋介石正在为“剿匪”一事而焦头烂额。何应钦派熊斌与冈村宁次谈判并签订了《塘沽协定》,在这份协定里中国军队将撤退至延庆、昌平、顺义、通州等地以西、以南地区,不越过该线做任何挑战扰乱之举。同时日军也不越过中国军队的撤退线继续追击,退回至长城一带。
《塘沽协定》
1933年签署的《塘沽停战协定》认可了长城线是政治分界线,默许了日本对于东北的控制。这也是蒋介石对于日本侵略的底线所在,那就是东北可以丢,内蒙也可以丢,但是日本人不要入关越过长城。这份协定使得日本侵略者巩固了其在华攫取的利益,助长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中国进入全面抗战的时期,但日本高层对于是否要全面侵略中国还摇摆不定,以参谋次长石原莞尔为代表的不扩大派暂时处于上风,石原甚至主张将华北驻军撤回至山海关,以换取国民政府对东北伪满洲国的正式承认。但随着淞沪会战的爆发,国军正面血战于淞沪,主张不扩大的石原被迫辞职,日本高层决定全面侵华。
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国民党军集中大量兵力虽浴血奋战,但仍未保住京沪杭地区,上海、南京的失守更导致长江门户大开,对武汉、华中腹地威胁极大。对于淞沪会战的意图,有一种说法是蒋介石下定决心将主战场和日军主力吸引到长江沿岸,阻止日军自华北南下,因此才在上海主动发起攻势,强迫日军改变战略决战地点。
其实淞沪会战的起因是因为虹桥机场事件,1937年8月9日日本海军中尉大山勇夫等两人驾车闯入上海虹桥机场挑衅,被驻军保安队击毙。为防日军在上海再发动类似卢沟桥事变的挑衅行为,蒋介石才下令积极部署上海军事,当时中国抗日情绪高涨,日本又急切希望尽快使中国屈服,中日双方的态度都很坚决,随着双方的备战举动,淞沪会战打响了。
虹桥机场事件
但直到淞沪会战开始后日本还没有在上海大打一场的意图,根据《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史料长编——大本营陆军摘译》中记载:淞沪战役打响后,日方最初仅想以第3、第11师团组成“上海派遣队”前往,但随着对中国军队决心在上海“大打”的意图逐渐明了,而被动地向上海增派兵力。
同时国民政府一开始也并没有大打的意图,第98师294旅旅长方靖回忆称他们部队于1937年8月12日由武汉乘船开往南京担任警卫,在抵达南京后得知上海发生战事,才于14日下午乘火车奔赴上海,而宋希濂担任师长的第36师在8月13日晚在驻地西安突然接到命令“火速开赴上海参战!”中日双方围绕着淞沪地区不断增添兵力,逐渐发展成了一场惨烈的战役。
方靖
而蒋介石的主要作战意图是希望得到“国际干涉”,毕竟上海当时集结了英国在华投资的72%,美国在华资产的64%,国民党认为在上海开战必然导致英美出面干涉,也就是说蒋介石下令打这场战争,用国民党军将士的命来引起英美势力的重视并赢得支持。淞沪战役,就是一场打给外国人看的战役。因此蒋介石才会在战役开始时突然叫停,又在战役结束时为了配合九国公约的召开,从而推迟撤退命令,致使大撤退演变为大溃败。有蒋介石这样的国民党领导人,不得不说是抗日的国民党军将士的一种悲剧。
虽然淞沪会战打得惨烈,但以蒋介石为核心的国民政府一直没有放弃过与日本妥协的打算,1937年11月5日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在南京向蒋介石转达了日本的七项“议和”条件,这些条件是当时中国无论任何人都不能接受的,蒋介石表示拒绝,并说了意味深长的话“同意日本的要求,国民政府会被舆论的浪潮冲倒,中国会发生革命。”“假如同意日本采取的政策,国民政府倒了,那么唯一的结果就是中国共产党将会在中国占优势,但是这就意味着日本不可能与中共议和,因为共产党是从来不投降的。”
陶德曼
正是因为彼时的中国人民情绪已达沸点,不抗日的政府是决不能继续当政的,因此蒋介石最好的选择只能坚持抗战。不过此后蒋介石并没有放弃与日本和谈的想法。因为国民党军在正面战场的节节溃败,导致全国上下既涌动着抗日救国的热情,又弥漫着战败亡国的悲观情绪。以汪精卫为代表的亲日派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英美派都信奉并宣扬这种妥协投降的论调。
日本侵略者也希望能不战而屈人之兵,通过和谈来占领中国,于是派出所谓的“和平使者”来出面诱降。自从1937年之后日本从没放弃过对华诱降,在战争中日本交替使用武力、诱降这两种方法。在艰苦的抗战岁月中,有国民党大量军政官员投靠日本组成伪政权,国民党部队60余万人降日成为伪军。蒋介石也在1938年开始了他与日本的第一次秘密谈判。
1938年夏,宇垣一成出任日本改组后的近卫内阁外相,此人在蒋介石二次革命失败流亡日本时对他多加照顾,因此结下友谊。蒋介石执政后也曾多次派人与宇垣一成就中日关系交换意见。眼看着日军来势汹汹猛扑武汉,蒋介石主动派人联系宇垣一成,希望能够进行和平谈判。1938年6月26日,宇垣一成与孔祥熙在香港进行秘密谈判。
之所以让孔祥熙出面谈判,是因为宇垣一成认为国民党内汪精卫、张群等人在中国人看来是“亲日派巨头”,由他们出面会被“贵国国民谴责亲日派卖国求荣”而可能导致把和谈之事弄糟,于是宇垣一成建议由行政院长孔祥熙出面。
宇垣一成
这次谈判日本要求国民政府承认满洲独立、将华北、内蒙划为“特殊地区”、对日赔偿、经济合作共同开发中国资源、接受日本在中国驻兵等,孔祥熙回应称“在条约上公开承认满洲独立,我们国内很困难,只有悄悄地逐步实行。”“内蒙设置特殊地区是可以的。”“关于接受(日本)顾问,共同开发资源都是好事情。”
但蒋介石却感觉日本毫无诚意遂下令停止谈判,蒋介石甚至以杀无赦警告主和的孔祥熙等人不许再提和谈。这次交涉得不欢而散不仅是因为日本提出的各种损害中国利益的条件,最重要的一点是日本要求蒋介石下野,这是蒋介石绝不会同意的。
孔祥熙
1938年10月下旬,日军相继攻占广州、武汉等地,国民党军逐步转移到适合防御的中西部地区,日军则作战兵力不足,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为了尽快能够结束战争,日本也加强了对国民政府的诱降,1939年春至1940年冬,日蒋会谈频繁,就连蒋介自己都承认日本“至少每月一次间接及非正式的表示求和之意,并日益提出较优惠的条件。”
当战争陷入僵持之后,日军对于国民党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逐渐将主要兵力用于打击八路军和 新四军,因为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绝不投降、坚决主张抗日,而国民政府则软弱摇摆可以利用。1938年12月29日,在日本的诱降下国民政府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发表“艳电”公开叛国投降,汪精卫对日本感恩戴德,在电报中感谢日本的侵略使中国完成“独立”,帮助国民政府“防共”,为日本侵略者唱赞歌,彻底坐实其汉奸、卖国贼的罪名。
汪精卫
此时蒋介石也有心谈判,日军将主力用于剿灭八路军,蒋介石也发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日益壮大,于是蒋介石希望与日本进行和平交涉。1939年3月4日蒋介石指示杜石山在香港与日本交涉。3月17日、柳云龙、杜石山向日方代表提出条件,主要内容为恢复卢沟桥事变前的状态、日本撤兵、签订防共协定等,而日本却表示想要进行和谈,蒋介石必须将“容共抗日”改为“排共亲日”,首先讨伐共产党,然后局部停战,同时开始和平交涉。
当日方的要求转到重庆时,蒋介石召集部下开会讨论,这其中国民党桂系将领要求蒋介石履行西安事变时所立下的抗日承诺,不得中途妥协,桂系更是宣称,如果蒋介石议和,广西军队将单独抗战。当蒋介石还在犹豫之际,汪精卫的降日活动已经有所进展,日本方面果断实行“倒蒋立汪”的政策,决定扶持汪精卫成立汪伪政府,中断与蒋介石的交涉。这是蒋介石与日本秘密和谈的第二次,也是最让他动摇的一次,但汪精卫的先行一步,让蒋介石放弃了和谈想法。
1940年7月,日本近卫第二次组阁,为了抽出兵力侵略东南亚,同时汪伪集团难成气候日本重新开始与蒋介石交涉,不过这次的交涉日本提出了更为苛刻的条件,日本首先要蒋介石的重庆政府与汪精卫合作,放弃抗日容共的政策,其次承认满洲国,允许日本驻军华北、蒙疆要地。但此时美国开始进行援华,中国共产党反对蒋介石中途妥协,主张坚决抗日的势头更胜,举棋不定的蒋介石最终还是放弃了与日本谈判。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蒋介石开始接收美国大批的物资援助,美国的参战让蒋介石燃起了战争胜利的希望,此后的蒋介石更是在美英等国的扶助下出任中国战区的最高统帅,其声誉和地位达到了人生的巅峰。但蒋介石以及国民党高层在抗战期间的所作所为却极端有害于抗战事业。
日本偷袭珍珠港
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要说在整个抗战过程中屹然挺立的中流砥柱,那么中国共产党当之无愧,他们义无反顾坚持抗战、反对妥协投降。即使蒋介石、汪精卫以及国民政府投降了,中国共产党也仍然会高举着中华民族抗敌御侮的旗帜,与日寇血战到底。从红军到八路军、新四军、再到解放军、志愿军一路走来,这支人民的军队就是中国人民的选择。
中国人民志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