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张掖秘密党支部穷尽办法,4个月从敌窝救出300西路军落难战士

文摘   2025-01-07 21:02   福建  

1937年盛夏的一个清晨,张掖城外一支运粮的马车队缓缓驶出城门。马夫们懒散地打着哈欠,谁也没注意到其中一辆马车上多了一个裹着灰布的女子。这个女子就是王定国,她正在完成一项惊心动魄的任务。

就在几个月前,韩起功的三百旅在张掖设立了一个新剧团。表面上看,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文艺团体,可谁能想到,这个剧团竟成了西路军秘密党支部的重要据点。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短短4个月时间里,这个秘密党支部究竟用了什么办法,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救出了300多名落难的红军战士?


一、危机重重的张掖城

1937年的张掖城,表面上看起来平静,实则暗流涌动。城内的马步芳部队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严密监控着城内的一举一动。每天清晨,城门一开,站岗的士兵就会仔细检查每一个进出城的行人。

这座古城的街道上,随处可见马步芳部队的士兵,他们荷枪实弹,不时拦住可疑的路人盘查。尤其是在城西的军营附近,盘查更是严格,就连挑着菜担子的老农也逃不过检查。

城内的茶馆酒肆,驻扎着马步芳的便衣密探。这些人白天装作普通茶客,实则暗中打探城内的动静。一旦发现西路军的失散战士,立刻会被抓捕。

张掖城的南门外,有一座破旧的大庙。庙里关押着不少被俘的西路军战士。这些战士每天只能得到一顿稀粥充饥,有的人因伤病失去了行动能力,却得不到任何医治。

城内的百姓对这些红军战士心存同情,但在马步芳铁腕统治下,谁也不敢轻举妄动。有时会有热心的老人偷偷从庙墙外扔进几个馒头,却总是被守卫发现后毒打一顿。

就在这样的高压之下,马步芳部三百旅旅长韩起功突然宣布要组建一个新剧团。这个消息在城内引起不小的轰动。韩起功派人到处张贴告示,说要招募会唱会跳的人才。

消息传到被关押的西路军战士耳中,他们面面相觑。谁也没想到,在这个风声鹤唳的时刻,敌人竟然要组建剧团。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韩起功竟然优先考虑从被俘的西路军文工团人员中挑选演员。

这时的张掖城里,各方势力盘根错节。除了马步芳的军队,还有国民党张掖县政府的人马。县长马鹤年虽然挂着国民党的牌子,但私下里对红军却颇有好感。

还有一股不起眼但举足轻重的力量,就是由高金城先生主持的福音堂医院。这家医院表面上是个教会医院,可实际上却成了八路军联络站的重要掩护所。

马步芳的人对张掖的统治看似固若金汤,可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都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城里的茶馆、医院、寺庙,甚至戏园子,都可能成为秘密党支部的活动场所。

二、秘密党支部的巧妙建立

剧团成立的第一天,韩起功亲自到场挑选演员。在被选中的演员中,有一位身材瘦小的战士格外引人注目,这个人就是刘德胜,原西路军三十军八十八师二六五团九连连长。虽然他还拄着双拐,但被编入了韩起功的补充营。

不久后,王定国等十多名战俘也被调到张掖剧团。表面上看,这些人都在为敌人演出,可实际上,一个秘密的联络网正在悄然形成。

剧团排练的间隙,刘德胜经常一瘸一拐地在院子里散步。这时,他总会和邱均平、蔡文良"偶遇"。邱均平和蔡文良是原西路军总部电台的工作人员,此时被安排在韩起功的电台工作。三个人看似在闲聊,实则在商讨组建秘密党支部的事宜。

经过反复商议,三人决定成立党支部,由刘德胜担任支部书记。支部成立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要寻找更多的同志。这时,王定国的到来给党支部带来了新的力量。

王定国以前在西路军总部工作时就认识刘德胜,这层关系让两人很快建立了联系。更重要的是,王定国还发现了另一个秘密——在张掖看守所里,还有一个党支部。

看守所的党支部书记是刘瑞龙,他原本是西路军总部宣传部部长,此时化名李占魁被关押在看守所。为了和看守所的党支部取得联系,王定国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

有一天,她借口要找"李姓舅舅",和其他三个同志一起去看守所探监。在看守老头的带领下,她见到了"李占魁"。就这样,两个党支部建立了联系,开始在敌人眼皮底下进行秘密活动。

剧团的演出也成了掩护革命活动的最好方式。每当排练新节目时,同志们就借机聚在一起商量工作。他们还把红军的《儿童舞》《海军舞》《农民舞》等节目编排进去。虽然敌人要求把"红旗飘飘"改成"国旗飘飘",但演出时大家仍然坚持唱"红旗飘飘"。

为了扩大联络网,王定国主动承担了服装道具的管理工作。她把服装室变成了秘密联络点,同志们借着借换服装的机会传递消息。有时候,她还会把一些服装布料撕成条,偷偷送给被关押的战友御寒。

在张掖城内,两个互通声息的党支部像两颗跳动的心脏,默默地为营救战友输送着力量。剧团的演出也从未间断,每次演出都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掩护战。同志们知道,只要这场戏能继续演下去,就能救出更多的战友。

后来,通过张文彬、吴波的引荐,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的代表谢觉哉派来了高金城。这个新的联络点的建立,为党支部的工作打开了新的局面。

三、出人意料的援手

一个阴雨绵绵的下午,张掖县县长马鹤年突然造访剧团。他向王定国等人道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五军进占高台时,是我开城门迎接的。董振堂军长、杨克明主任对我很好。"这番话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剧团内部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经过反复打探,证实马鹤年说的是真话。更令人意外的是,马鹤年不仅主动提供帮助,还向王定国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县监狱里关押着几位红军领导干部。为了保护这些干部的安全,马鹤年特意安排了一位姓何的老看守。

这位县长的援手来得正是时候。在他的暗中协助下,王定国等人得以经常出入监狱,探视被关押的同志。每次探视,马鹤年都会想办法支开其他看守,给他们创造谈话的机会。

与此同时,另一个意想不到的援手也伸向了这些落难的战士。高金城先生虽然不是共产党员,但他以福音堂医院院长的身份,巧妙地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他手持甘肃省政府的公函,以甘凉肃三州抗敌后援会主任的名义,在张掖城内外活动。

福音堂医院很快成了秘密党支部的重要据点。医院后院的偏房里,经常住着二十多名"伤病员"。这些人表面上是来看病,实际上都是等待机会转移的西路军战士。高金城不仅为他们提供住处和医疗,还常常自掏腰包资助路费,帮助他们经兰州辗转返回延安。

更令人感动的是,张掖城内的普通百姓也在默默地伸出援手。负责修惠宁桥的青马工人绽永贵就是其中之一。他经常暗中筹集路费和干粮,支持战士们逃离虎口。有时候,他还会借修桥的机会,为转移的战士提供掩护。

城南的一家面铺老板娘也在暗中帮助这些战士。她总是借给邻居送面的机会,将写有联络信息的纸条藏在面团里传递出去。每当有战士化装成客人来吃面时,她都会特意多放些面条,让这些饥肠辘辘的战士能够吃饱。

甚至连一些敌军中的普通士兵,看到这些被俘战士的遭遇后,也会偷偷地施以援手。有的哨兵会在换岗时装作没看见,让战士们溜出营地;有的伙夫会趁发放伙食时,多给这些战士一些食物。

这些来自各方的援助,像一条条细小的溪流,汇聚成了一股暗流,默默地冲刷着敌人的防线。每一个伸出援手的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参与着这场惊心动魄的营救行动。

正是有了这些出人意料的援手,秘密党支部的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尤其是在高金城的协助下,一个更大规模的营救网络正在形成。这个网络不仅覆盖了张掖城,还延伸到了周边的乡村,为后来的大规模营救行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机智勇敢的营救行动

随着各方援手的支持,一场精心策划的营救行动在张掖城悄然展开。王定国和徐世淑以剧团演员的身份,开始频繁出入福音堂医院。表面上是去看病,实际上每次都带着重要的信息。

为了不引起敌人怀疑,她们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每次去医院,都会故意咳嗽几声,脸色也刻意搞得很差。久而久之,连守卫都习以为常,不再仔细盘查她们。

在医院里,王定国和同志们用复写纸写了一百多张字条。这些字条上写着:"中国工农红军改为八路军,在兰州驻有办事处,地址在兰州南滩街五十四号,朱良才同志在那里接应你们。"她们把这些字条藏在药包里、衣服夹层中,甚至裹在从街上买来的馒头里,传递给散落在城内外的战友。

福音堂医院后门成了秘密接应的重要据点。每当有战友来寻求帮助时,只需在后门轻轻敲三下,就会有同志来接应。这个暗号传遍了张掖城的大街小巷,成了落难战士的希望之声。

为了打探更多战友的下落,王定国和蔡光波装扮成普通农妇,经常到乡下去"走亲戚"。她们带着自制的草药,挨家挨户地询问是否有生病的人。这样既能打探消息,又不会引起怀疑。

有一次,她们得知在花家寨可能有西路军高级将领陈昌浩的下落。两人立即赶往那里查探。虽然没有找到陈昌浩本人,但通过一位姓郭的老人证实,陈昌浩已经安全离开。这个消息对党支部来说非常重要。

营救行动中最惊险的要数接应被关押在监狱里的战友。王定国和同志们发现,每到傍晚换班的时候,守卫最为松懈。于是他们专门挑这个时间,借着给犯人送饭的机会,将写有联络方式的纸条藏在饭菜中传递进去。

为了转移更多的战友,党支部还在城外的几个村庄设立了临时落脚点。白天,这些战友装扮成农民在地里干活;夜幕降临后,就由联络员带着他们向兰州方向转移。

最富有戏剧性的是一次借着演出机会营救战友的行动。剧团到城外的一个大庙演出,台下坐满了敌军官兵。就在大家聚精会神看戏的时候,几名被关押在庙里的战友趁机从后门溜了出去。等敌人发现时,人早已经被送往安全地带。

这些看似简单的接头方式,却是经过反复推敲和实践的。每一次成功的营救,都凝聚着同志们的智慧和勇气。而这些努力,为后来更大规模的营救行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为了应对敌人可能的搜查,党支部还在城内设立了多处秘密联络点。每个联络点都有专门的接头暗号。比如去裁缝铺要一件蓝布棉袄,就是接应一个战友;到茶馆喝碗盖碗茶,就是有紧急情况要通报。这些看似平常的举动,却编织成了一张严密的地下营救网络。

五、最后的转机与胜利

随着营救行动的不断进行,敌人开始察觉到异常。韩起功派人暗中调查剧团的活动,特别是对王定国等人的行动格外关注。一天,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敌人要将刘瑞龙等八名被关押的同志解往青海。

形势危急,党支部立即行动起来。蔡光波带着秘密写就的营救报告,冒着生命危险直接奔赴兰州。同时,王定国在剧团里暗中募集了二十元,设法送进监狱,交给即将被解往西宁的刘瑞龙等同志,以备不时之需。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韩起功突然提出要王定国嫁给一个修枪工人。这个要求来得蹊跷,显然是敌人设下的圈套。王定国当即表示自己已有丈夫,并与前往兰州的甘州中心县委书记吴健初和丁世芳商量对策,由他们在平番假扮她的"丈夫"写信来证明。

敌人虽然暂时相信了这个说法,但又提出要把王定国送往平番。党支部意识到,这是敌人要图谋不轧的征兆。此时,刘德胜已经带着情报赶赴兰州,向党组织汇报情况。留下的同志们面临着空前的压力。

关键时刻,地下党组织想出了一个妙计。他们得知近日有一支运粮马车队要出城,便立即着手准备。在城内热心群众的帮助下,王定国装扮成一个普通的农妇,混在马车队中。

那天清晨,当马车队缓缓驶出城门时,守城的士兵果然没有仔细检查。就这样,王定国平安地离开了张掖,辗转到达了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

王定国的成功脱险,标志着张掖秘密党支部完成了最后一项重要任务。在短短四个月的时间里,这个秘密党支部通过医院、剧团、茶馆等各种掩护形式,先后营救了300多名被俘、伤病、流落的战友。

这些获救的战士中,有的是在医院养伤时被救出的;有的是借着演出机会逃出的;还有的是通过地下联络网转移的。他们经过兰州,最终陆续返回延安,重新回到了党的队伍中。

四个月里,秘密党支部和众多热心群众一起,用智慧和勇气编织出了一张严密的营救网络。他们用平凡的举动,完成了不平凡的壮举。这些战士的获救,不仅保存了宝贵的革命力量,更为党的事业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事实证明,正是这种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让西路军的战士们即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始终没有放弃希望,最终重返革命队伍,继续为党的事业战斗。

老祖宗
好家庭,敬祖承德;好家风,润泽后世。 家风,不仅关系到子女的成长,也关系到家族的兴衰。 家风好,万事如意,人丁兴旺;家风差,子孙不肖,危害无穷。 老祖宗留下的这些家风,虽然至今已过千年,但如今依旧适用,家中长辈必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