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人的精神状态,竟然是这样的

文化   文化   2024-08-05 08:30   北京  

你还记得第一次与法国文化接触的场景吗?

或许是中学时代,你翻开了名著书单里的《悲惨世界》,第一次震撼于大洋彼岸的爱与救赎;又或许是你在历史考试时背诵着法国大革命与启蒙运动的关系,记住了那幅女性高举红色旗帜的自由画像。


再后来,你在看不惯一切的年纪接触到了新浪潮,一群同样莽撞而热情的青年,闯进了死气沉沉的大银幕。你开始接触波伏娃的女权思想,了解存在主义,幻想过一种巴黎知识分子式的生活……


巴黎奥运会将我们零星的文化回忆凝聚起来,当我们穿越过法国历史,有多少成长轨迹与之交叠?法国的精神世界究竟带给了我们什么?

今天,单读编辑部和大家分享法国文化的私家回忆,其中既有影响深远的作家、电影人和思想家,也有单读编辑部在“出海”法国途中打捞起的新星创作者。



01
《工厂日记》


只靠感觉而活的人除了自欺欺人以外,别无他法。于是原本为哲学教师的薇依走进工厂,拿起扳手,砸碎所有虚伪的道德和矫饰的利己主义!

薇依在流水线上日复一日地做着切割和包装,经历了疾病、事故和解雇的折磨。同时,她也“以近乎超凡的努力去超越自身所在的环境”,思考着何为劳动者真正的救赎之路。

02
《形影不离》


在波伏瓦还未被视作女性主义明星之前,她曾遇到过这样一个“酷女孩”——聪慧异常却叛逆不羁,为了拒绝参加社交活动,不惜用斧头砍伤自己。

这本小说以波伏瓦少女时代的挚友扎扎为原型,她们读书、思考、辩论,关心女性应该为什么而活——“我们对美貌和聪明这两种特质的评价并不高,爱和反抗才是我们在乎的东西”。

这对双生花始终被命运的绳索连接,最终走向彼此的背面:一边是走上解放女性道路的“波伏瓦”,一边却是在礼法约束下挣扎死去的“扎扎”。

03
《一个女孩的记忆》


这是一个“我”与六十年前的自己的故事。“安妮·D”在十八岁时将初夜连同爱一起“献祭”给了夏令营的辅导员,这段羞耻的回忆在几十年后仍然隐隐作痛。

历史已然不可避免,但安妮无法抑制叙说的冲动。她用极致真诚的写作重新撕开伤口,讲述十八岁时“我”的欲望、疯狂、愚蠢和骄傲,这关乎一个女孩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耻辱和暴力,以及女性从这个社会野蛮的男性法则中解脱的方法。

04
《迷途:杜拉斯谈电影》


我们或许熟悉杜拉斯的文学:她将自己的痛苦和爱欲掰开揉碎,再放进字行里,成为一部私密的“拒绝读者”的作品。但杜拉斯却认为电影的成功根植于写作的溃败,影像的瞬时魅力是对写作的屠杀。

杜拉斯一如既往地用破碎但炽热的语言展现了对于写作、电影等多种媒介形式的思考。电影是否能够延宕文学作品的想象力呢?杜拉斯所要尝试的正是走进模糊的边界地带,在“迷途”中重新激发书写的多元性。

05
《阿涅斯的海滩:瓦尔达访谈录》


巴黎开幕式以大量篇幅致敬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新浪潮运动——这是一场反叙事、高举实验性和个性的反叛,让电影的目光回落到现实和自我身上。

“新浪潮祖母”瓦尔达的电影生涯超过 60 年,她在边缘地带不断雕刻着自己的电影语言,同时也极其关注女权运动等议题。在这本访谈录中,瓦尔达像是在阿涅斯海滩上晒太阳的旅人,侧身与你娓娓道来女性电影人的自由与热情。

06
《单读 23·破碎之家:法国文学特辑》


四年前,单读主编吴琦前往巴黎,在法国知识分子无数次言说与书写的场景里游走。但在浪漫的想象之外,他却发现了当代性的裂缝,以及一种理想和整体性努力下残酷的失落。

本书是单读聚焦海外文学的第三次尝试,集中呈现了法国文学界最切近和关心的议题。或许在巴黎之梦的背面,我们可以看到更加真实的世界。

07
《单读 PLUS·漫象集:小地方》

(点击图片购买 ⬆️)

长居法国的 Papayep 工作室不断游走于中法之间,用漫画记录着工作生活和不断迸发的奇思妙想,也把法国当代的漫画家带到了大众视野。去年,Papayep 和单读推出了独立漫画合集《小地方》,收录了十六位漫画者的作品,其中有六篇来自法国。

这些作品珍藏着创作者对于家乡最隐秘的思绪,在不同模样的“乡愁”中重建地方的意义。当我们为奥运会集体欢呼的时候,或许我们也可以抽空回想各自的“小地方”,在大浪潮中保有一份牵挂。

编辑:贾舟洲


加入 2024 单读全年订阅

了解世界的精神状态



单读
单读是单向空间旗下集出版、声音、影像、活动等全媒体原创内容为一体的文化品牌。坚持全球化视野,挖掘新一代创作者和思想者,发表小说、诗歌、剧本、非虚构和视觉艺术作品;推崇沉静、深入、优雅的阅读,尊重清醒、独特、富有活力的声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