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饮食,除了要选择适宜的食谱外,还应注意进食的科学性。那在进食中,应该掌握哪“4度”呢?下面就和药店慧享一起来看看吧!
速度:古藕《医说》中讲:“食不欲急,急则损脾,法当熟令细。”进食时通过咀嚼肌和牙齿的协同动作,把食物割裂成小团块,越是细嚼,食物就被切割得越细。这样就扩大了食物和肠壁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消化液充分发挥作用。老年人的牙齿较稀,加之消化功能下降,如果不充分细嚼,就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有的老年人镶有单个假牙,如果囫囵吞枣,进食过快,还易将假牙吞入食管和胃内。假牙中的细金属丝也有可能划破食管和胃壁,造成上消化道出血。
饱度:老年人的消化能力下降,吃得过饱,食物不能全部被消化,会有许多未消化的食物团在肠道中长时间滞留,经发酵后会产生较多的气体,使人感到腹胀和不适。吃是过饱,对胃肠道也是一个负担,老年人支撑胃的肝胃韧带等会因过饱受牵拉而松弛,易罹患胃下垂。
温度:老年人的胃肠道粘膜变薄,腺体和小绒毛逐渐萎缩,对食物的刺激十分敏感。如果吃入过烫或过冷的食物,都会对胃肠道产生刺激,引起胃肠激惹,影响消化功能。经常进食过烫的食物,使食管的防御功能下降,会增加老年人罹患食管癌的危险性。一般说来,老年人食物的温度以20℃~40℃为宜。
硬度:《寿老养老新书》指出:“老人之食大抵宜其温热熟软,忌其粘硬生冷。”老年人的唾液淀粉酶、胃酸、胃淀粉酶、胰脂肪酶和淀粉酶等消化酶的分泌减少,加之肠道蠕动减弱,消化功能较差。粗糙坚硬的食物不易消化,还易使肠粘膜受损;如进食没有煮烂或不易嚼碎的生硬食物,容易引起胃溃疡、胃炎等疾病。
除了要掌握好“4度”,老年人也要注意以下事宜:
宜缓:细嚼慢咽,吃时有味道,有助于消化吸收。
宜少:俗话说,少吃多得味,多吃活遭罪。要善食也要善节。
宜暖:一热三鲜,胃喜暖恶寒。
宜淡:中医学者认为,咸多伤心;酸多伤脾;甘多伤肾。
宜软:食物软烂,易消化吸收。
宜素:常吃蔬菜、豆制品有利于健康,吃肉容易发胖。
宜静:笑食、说食损身体,静食有利健康;哭食、气食要不得。
宜坐:走食不卫生,蹲食损身体,矮桌食不利消化,坐食有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