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C刊编审角度切入教你写出高质量论文↑
栏目:全要素生产率与创新驱动发展
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改革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来自全国大豆种植户的微观证据
论文大纲:
一、政策背景与理论分析
1.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改革的时代背景
2.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二、中国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测算与动态演变
1.数据来源
2.农户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测算及动态演变
三、研究设计
1.模型设定
2.变量的设定和描述性统计
四、实证结果分析与讨论
1.PSM匹配结果
2.DID回归结果
3.政策的动态效应
4.异质性分析
5.稳健性检验
6.安慰剂检验
五、影响机理分析
1.补贴政策改革对农户土地配置效率的影响
2.补贴政策改革对农户生产性投资积极性的影响
3.补贴政策改革对大豆种植规模的影响
六、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的源泉: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与贡献
论文大纲:
一、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粮食产能提升的理论逻辑与路径
1.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粮食产能提升的理论逻辑
2.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粮食产能提升的理论路径
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粮食产能提升的现实基础
1.测算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数据来源、模型设定与变量选择
2.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特征及其对产出增长的贡献
3.不同地区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
4.不同种粮农户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
三、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粮食产能提升的战略构想
1.持续提高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思路
2.持续提高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技术路径
四、结论和建议
劳动力成本上升、要素替代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论文大纲:
一、文献综述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1.劳动力成本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2.地形坡度效应
3.种植结构效应
三、模型构建、变量测度与数据
1.生产率测算模型
2.生产率决定模型
3.变量选择、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四、实证分析
1.基准回归分析
2.地形坡度效应分析
3.种植结构效应分析
五、结论与启示
灌溉基础设施对我国种植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影响研究
论文大纲:
一、文献综述
二、模型设定与变量构建
1.模型设定
2.变量构建
3.描述性统计
三、结果分析
1.灌溉基础设施建设与种植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关系
2.灌溉基础设施对种植业全要素生产率动态影响
3.灌溉基础设施平均内部收益率跨期变动情况
四、结论与建议
栏目: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
农业保险是否促进了中国农业绿色发展?
论文大纲:
一、文献综述和研究假设
1.文献综述
2.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算
1.测算方法
2.投入和产出变量选取
3.测算结果
三、研究设计
1.计量模型
2.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四、实证分析
1.基准分析
2.机制分析
3.内生性处理
4.稳健性检验
5.异质性分析
五、进一步分析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空气、水和土壤视域下环境污染对耕地抛荒的影响——来自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的证据
论文大纲:
一、文献综述
二、理论分析
三、数据来源、变量说明与实证模型
1.数据来源
2.变量描述
3.计量模型设定
四、实证结果
1.基准回归
2.稳健性检验
3.工具变量法
4.机制检验
5.异质性分析
五、结论与政策启示
栏目:农业经济
转移性收入促进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吗?
论文大纲:
一、文献回顾
二、理论分析
三、实证模型与数据
1.实证模型
2.变量的设定
3.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四、转移性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
1.基准回归
2.内生性问题的处理
3.稳健性检验
五、门槛效应与异质性分析
1.门槛效应分析
2.异质性分析
六、收敛效应分析
七、结论与启示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如何影响农民幸福感?——基于中国乡村振兴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论文大纲: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二、数据、变量与方法
1.数据来源
2.变量选取与描述性统计
3.模型设定
三、实证分析及检验结果
1.基准回归分析
2.稳健性分析
3.内生性检验
4.机制分析
5.异质性检验
四、进一步研究:Oaxaca-Blinder分解分析
1.Oaxaca-Blinder分解原理及步骤
2.Oaxaca-Blinder分解结果及分析
五、结论与启示
节水技术采纳、价值感知对农户收入的影响
论文大纲:
一、理论框架与模型设定
1.理论分析
2.内生转换模型设定
二、数据来源与变量选择
1.数据来源
2.变量定义与描述性统计
三、实证分析
1.环境价值感知对农户农业收入的影响效应
2.环境价值感知的农业收入效应
3.劳动价值感知对农户非农收入的影响效应
4.劳动价值感知的非农收入效应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农机社会化服务缓解了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吗?
论文大纲:
一、理论分析
1.农机社会化服务、劳动力转移与收入差距
2.农机社会化服务、土地经营规模与收入差距
二、数据来源、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1.数据来源
2.模型设定
3.变量设置
三、实证结果分析
1.基准回归结果分析
2.异质性分析
3.稳健性检验
4.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村收入差距的影响分解
5.农机社会化服务影响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检验
四、结论与启示
栏目:农村社会
农民集中居住政策的发展主义逻辑及转向
论文大纲:
一、理论框架:发展主义的溯源及本土化
二、微观案例:农民集中居住的Y村实践
1.等待者:被消极建构的生活困境
2.坚守者:被简单转译的生计场域
3.异乡人:被排斥和漠视的“落后文化”
三、农民集中居住政策的内在逻辑:发展主义脉络及时代转向
1.传统农村的问题化过程:发展主义逻辑的农村改造路径
2.乡村改造的阶段形式:农民集中居住及其内在特征
3.新发展主义的话语转向:中国式农村现代化的理论探索
从适应到自主:资本下乡背景下农业雇工管理模式变迁
论文大纲:
一、理论与分析框架
1.资本主体性:理解下乡资本经营活动的一个新视角
2.资本下乡背景下农业雇工管理模式的变迁逻辑
二、资本化农业经营的雇工管理困境与资本主体的策略性入场
1.资本下乡与农业经营的资本化转型
2.资本化农业经营过程中的雇工管理困境
3.资本主体的适应性自我改造与策略性入场
三、资本化经营与农业生产体系变迁
1.效率优势引导农民转变生计模式
2.规模化经营加速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进程
3.雇工需求推动农业劳动力转向市场化配置
4.土地流转加速“熟人社会”瓦解
四、农业生产体系变迁与雇工管理模式转型
1.生计模式变迁改变农民的受雇劳动态度
2.生产方式机械化降低农业劳动的监督难度
3.劳动力配置市场化保障资本主体的管理权利
4.熟人社会解体削弱雇工对合理管理行为的对抗能力
5.困境消解赋予资本主体雇工管理自主权
五、结论
经营型治理:新发展阶段乡村振兴中村庄治理的逻辑转向——基于关中西部石头坡村的个案分析
论文大纲:
一、经营型治理:乡村振兴中村庄治理的一种新型分析框架
1.经营型治理的逻辑构建:村庄经济发展主导下的乡村治理转型
2.经营型治理的类型学划分
二、田野呈现:基于陕西关中凤翔区的调研
1.人才引领:经营型治理的智力驱动
2.公司化运作:经营型治理的组织驱动
3.公共保障与经济发展分离:经营型治理的任务驱动
4.政策的事中支持:经营型治理的制度驱动
三、经营型治理对于乡村治理的重塑
1.治理主体:老板治村,经济型能人成为乡村治理的主体
2.治理方式:经营型治理手段驱使不断职业化
3.治理机制:经济与政治的有效分离
四、结论和讨论
权力、资本与生活:乡村公共空间生产的三重逻辑
论文大纲:
一、乡村公共空间生产的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1.空间生产理论:乡村公共空间生产的理论视角
2.权力、资本与生活:乡村公共空间生产的整体性分析框架
二、乡村公共空间生产的权力逻辑
1.权力的本质与权力的空间化
2.乡村公共空间生产中的权力作用机制
3.增进政府权力合法性:权力逻辑下乡村公共空间生产的目标导向
三、乡村公共空间生产的资本逻辑
1.资本的本质及其与空间的内在关联
2.资本空间化与空间资本化:资本逻辑下乡村公共空间生产的过程分析
3.资本逻辑下乡村公共空间生产的目标与路径
四、乡村公共空间生产的生活逻辑
1.生活与乡村公共空间的互构
2.生活逻辑下乡村公共空间生产的内在机理
3.基于美好生活的乡村公共空间生产路径
五、互动与协同:乡村公共空间生产的逻辑关系
1.三重逻辑下乡村公共空间生产的现实困境
2.乡村公共空间生产中的逻辑互动
3.乡村公共空间生产逻辑的协同发展路径
栏目:土地问题
农地确权与农户政治信任:基于中央和基层组织的分析
论文大纲: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二、研究设计
1.数据来源
2.变量设置
3.描述性统计分析
4.模型设定
三、实证分析
1.基准模型结果分析:农地确权对农户政治信任的影响
2.作用机制分析
3.进一步讨论:确权程序规范性对农户政治信任的影响
四、稳健性检验
1.平行趋势与动态效应分析
2.随机性问题讨论
3.潜在遗漏变量
4.替换被解释变量
5.替换计量模型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土地流转与农村家庭收入差距:家庭发展视角下的经验探讨
论文大纲:
一、理论机制分析
1.土地流转与收入差距
2.家庭发展、土地流转与收入差距
二、数据与方法
1.数据来源
2.变量选择
3.家庭收入差距计算
4.倾向值得分匹配
5.多元线性回归
6.变量描述性统计
三、实证结果分析
1.共同支撑域与匹配结果分析
2.平衡性检验
3.土地流转处理效应分析
四、家庭发展视角下的机制分析
1.发展目标、土地流转与收入差距
2.代际联系、土地流转与收入差距
3.家庭生命周期、土地流转与收入差距
五、结论与讨论
栏目: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纵横协同:新乡贤文化建设的双重路径
论文大纲:
一、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二、纵向推进:政府主导式建设路径
1.通过顶层设计为新乡贤文化建设提供遵循
2.通过资源整合为新乡贤文化建设提供保障
3.通过授权赋能为新乡贤文化建设提供动力
三、横向协商:社会主动式建设路径
1.乡村社会关系网络是新乡贤文化建设的社会基础
2.乡村优势资源为新乡贤文化建设提供鲜活载体
3.村民参与式行动使新乡贤文化建设更具成效
四、互嵌互融:双重路径纵横协同的逻辑
1.双重路径纵横协同的必要性
2.双重路径纵横协同的可能性
3.双重路径纵横协同的具体方式
五、结语
主体性视角下农民集中居住区文化秩序重建的实践逻辑
论文大纲:
一、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二、社区文化变迁及其秩序重建:理论视角与分析框架
1.文化主体性:考察社区文化变迁的新视角
2.“空间-主体-要素-机制”:农民集中居住区文化秩序重建的分析框架
三、农民集中居住区文化秩序重建的实践逻辑:来自N市的实证经验
1.文化空间融合化营造
2.文化主体内生性重塑
3.文化要素多元化整合
4.文化机制协同化创新
四、结论与讨论
近几年,由于学者发文需求量大、期刊版面有限、审稿流程长、投稿要求高等原因,核心期刊难发是不争的事实。
一篇好的论文不仅要求选题大小合适、有张力,具有新意,在执笔成文阶段也要做到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确保论文从内容到格式都禁得起推敲。
论文写好后,投稿又是一大难题。刊物怎么选?拒稿怎么办?怎么回复编审意见?
总之,从选题、写作、改稿......定稿,到投稿、审稿、返修......出刊,论文发表过程注定充满压力。这个过程中,如果能有“过来人”指导就再好不过了。
基于此,学术成长学苑特推出“核心期刊论文审稿与一对一指导”服务,助力大家期刊论文写作与投稿能力的提升,欢迎学友扫码添加老师了解详情。
长按扫码添加老师,回复【论文审稿】
咨询课程内容
核心期刊
论文审稿与一对一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