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宁可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

旅行   2024-10-30 18:05   新加坡  


竹之乡在中国

竹之韵在四川

“宁可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

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

浸润在竹林之中的四川

似乎与竹有着天然的契合



在四川的日常衣、食、住、行中

到处都有竹的倩影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说:

“食者竹笋、庇者竹瓦、

载者竹筏、炊者竹薪、

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


竹的神韵、竹的精神、竹的价值

都在四川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崇尚天人合一的四川人

对竹子有着特殊的感情

不仅在房前屋后遍植翠竹

更用竹子制作出了许多

或实用或精致的竹制品

这些竹制品也就成为了

蜀竹在非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神竹编


竹编是一门古老的传统手工艺

诞生在竹丝篾条的纵横交织编织下

在青神这片宜居之地

竹的生长可谓欣欣向荣

四川人自古爱竹

并善于用竹“编织”生活

青神竹编便是四川在竹产业发展上

所培育的重大品牌



这孕育在指尖上的巧妙工艺

以其高超的竹编艺术、

浓郁的竹编文化

先后荣获“中国竹编之乡”

“中国特色竹乡”等殊荣

青神竹编

也顺利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瓷胎竹编


瓷胎竹编是四川省邛崃市平乐镇

独具特色的竹编品种

又称“竹丝扣瓷”

平乐镇盛产慈竹

故慈竹也是瓷胎竹编最主要的原材料



四川竹编源于汉代器皿

巴蜀工匠原先在锡壶上编制竹编

后因锡壶原材料紧缺

改用瓷作载体

编制出的成品较锡壶竹编更为美观

受到人们的欢迎,由此形成瓷胎竹编



瓷胎竹编工艺繁复

首先需选竹、刮青、破节、晒色成竹片

然后通过十几道工序加工成丝

再将竹丝紧扣景德镇白瓷的瓷胎

以挑压方式进行编织

其中包括起底、翻底、翻顶、锁口等环节
以保持竹丝经纬比例

匀称地编织在白瓷外表



手工人通过自己双手和一把刀

将这些细软的竹丝

变成了清脆瓷器的软胄

最后呈现出了那些精美的作品

始于精作,终于新创



道明竹编


竹篾的清香早已浸入工艺人们的指尖

每一次熟稔的动作间跳跃出的

不仅是淡雅的生活与竹器

更是优秀传统技艺的保护与传承



一根根慈竹

经过青皮、剖片、日晒、

划蔑丝、染色等工序后

再通过编、绞、琐等技法

编制出造型优美、丰富多彩的

竹编工艺品、日用品



道明竹编这项民间艺术

孕育新生走出乡村

走向世界

传递着独特的文化内涵

展示着崇州的生活美学和劳动智慧


江安竹簧


竹与四川的渊源造就了

这些独具特色的竹雕、竹簧



竹编工艺品其中

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江安竹簧

竹簧,又叫翻簧

因天然色泽近似象牙

又有“竹象牙”的美誉

是四川省突出的传统竹雕工艺品之一

也是宜宾市乃至全省的竹文化显著符号



青城山竹椅



青城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

丹梯千级,曲径通幽

青城山脚下马氏家族

百年来一直在传承竹椅的制作工艺

因制作的竹椅扎实耐用、美观

而被世人推崇

便有了“马椅子”的美誉



竹椅制作工艺

是古人通过不断地探索总结下来的经验

后人的不断传承和发扬
一边揣摩生活的脉动

一边洞悉时代的强音

这样的与时俱进

让竹椅得到真正的传承和发展



“衣之有竹布,食之有竹笋

写之有竹管,书之有竹纸”‍‍

从生活中的竹席、竹椅、竹筷

到生产中的竹筐、竹篮、竹筏

再到装点生活的竹雕、竹编、竹琴

可以说,竹文化滋养了四川人的性情

已经成为了四川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


特别说明:图文部分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中国驻新加坡旅游办事处
中国驻新加坡旅游办事处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