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故事 | 走进中国曲艺曲种之一的京韵大鼓

旅行   2024-10-28 18:40   新加坡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名录

名称:京韵大鼓

编号:Ⅴ-48

类别:曲艺

地区:北京市、天津市


京韵大鼓,中国曲艺曲种之一。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形成于京津两地。


京韵大鼓主要流行于包括北京、天津在内的华北及东北地区,是中国北方说唱音乐中艺术成就较高的曲种,同时在中国的说唱音乐曲种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历史渊源

京韵大鼓是在清末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经艺人改革后发展而来。木板大鼓即“怯大鼓”,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叫过很多名称:在北京曾称“京调大鼓”“小口大鼓”“音韵大鼓”“文明大鼓”“平韵大鼓”,在天津曾称“卫调”“卫调大鼓”“文武大鼓”“京音大鼓”。



木板大鼓传入天津、北京后,刘宝全改以北京的语音声调来吐字发音,吸收石韵书、马头调和京剧的一些唱法,创制新腔,专唱短篇曲目。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北京成立曲艺公会后,遂正式统一名称为“京韵大鼓”。


艺术特点


木板大鼓发展成京韵大鼓后,伴奏乐器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上了三弦、四胡等乐器,伴奏结合唱腔托腔保调严谨自如;并将河间方言改为北京的方言,运用北京音系的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说京白、唱京韵,演唱短段曲目;吸取各种戏曲、杂曲的曲调,吸收了京剧的发音吐字与部分唱腔,借鉴京剧的表演程式,运用眼神、面部表情、抬手举足的刀枪架式,形成一套表演身段;并采用了大量“子弟书”的曲本。京韵大鼓有以下特点:雅俗共赏的形式,刚柔并济的风格,说唱结合的方法,一曲多用的唱腔和写意传神的表演。



京韵大鼓唱词的基本句式是七字句,有的加入了嵌字、衬字及垛句。每篇唱词约一百四五十句左右。用韵以北京十三辙为准,一个唱段大都一韵到底。其基本唱腔包括慢板和紧慢板。京韵大鼓是唱说相互兼顾,韵白讲究语气韵味。表演形式是一人站唱(解放后推出双唱形式),自击鼓板;主要伴奏一般为三人,所操乐器为大三弦、四胡、琵琶,有时佐以低胡。


京韵大鼓的唱腔属于板腔体,可分为慢板、快板、垛板、住板。基本腔调为起腔、平腔、落腔、高腔、长腔、悲腔等。平腔适于叙事,高腔表现激昂的情绪,落腔则表现平缓轻松的情绪。


京韵大鼓具有半说半唱的特色,唱中有说,说中有唱。所以,唱词在演唱中也占重要的位置。唱词基本为七字句和十字句,多为上下句的反复,并且比较讲究语气韵味,与唱腔衔接自然。主要伴奏乐器为大三弦与四胡,有时也有琵琶。演员自击鼓板掌握节奏。


传承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在北京建立的中央广播说唱团、北京曲艺团等专业曲艺表演团体,先后在京韵大鼓推陈出新方面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第一个在唱词、唱腔、表演上进行革新的曲目是孙书筠演唱的《黄继光》,其中插入的配乐朗诵等获得了成功,短期内推广到京津两地,并灌制唱片向全国发行。紧接着又产生了一批反映现代生活的优秀曲目,有《罗盛教》《党的好女儿徐学惠》《海上渔歌》《党的好女儿向秀丽》《激浪丹心》《韩英见娘》和新编历史题材作品《野猪林》《桃花庄》《英台哭坟》等。演员孙书筠、良小楼和弦师白凤岩、韩德福等都参加了整旧创新的艺术实践。演出形式也由一人击节打鼓演唱,再次推出了双唱形式。这一时期除一批老演员如良小楼、孙书筠、马书麟、新岚云登台演出之外,还培养了一批中青年演员如马静宜、孟昭宜、莫岐等。



今天的非遗故事到此结束

我们下期再见


#推荐阅读#


【玉田泥塑】【徐水舞狮】

【评剧】【唐山皮影戏】

【北京玉雕】【北京绢花】

【晋祠庙会】【形意拳】

【孝义木偶戏】【闻喜花馍】

【阜新玛瑙雕】【东北二人转】

【江南丝竹】【越剧】

【功德林素食】【无锡精微绣】

【秦淮灯会】【淮剧】

【金银细工制作技艺】

【竹雕】【扬州剪纸】

【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

【琵琶艺术(平湖派)】

【古琴艺术(浙派)】

【余杭滚灯】【西安高腔】

【兰溪摊簧】【青田石雕】

【灯彩(仙居花灯)】

【铜雕技艺】【蓝夹缬】

【砀山唢呐】【蚌埠花鼓灯】

【青阳腔】【徽剧】【庐剧】

【徽州三雕】【徽派盆景】

【界首彩陶】【畲族民歌】

【泉州北管】【梨园戏】

【潮剧】【霍童线狮】

【泰宁梅林戏】【软木画】

【客家土楼营造技艺】

【灯舞(鲤鱼灯舞)】

【采茶戏(高安采茶戏)】【赣剧】

【萍乡湘东傩面具】【瓷板画】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

【歙砚制作技艺】【夏布织造技艺】

【聊斋俚曲】【柳琴戏】

【蹴鞠】【鲁派内画】

【东昌葫芦雕刻】【鲁绣】

【锡雕】【潍坊风筝】

【东阿阿胶制作技艺】【开封盘鼓】

【少林功夫】【陈氏太极拳】

【麦秆剪贴】【跑帷子】【汴绣】

【宝丰酒】【南阳烙画】

【唐三彩烧制技艺】【浚县泥咕咕】

【宜昌丝竹】【土家族打溜子】

【黄梅戏】【武当武术】

【天门糖塑】【黄梅挑花】【汉绣】

【楚式漆器髹饰技艺】

【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

【铅锡刻镂技艺】【汝城香火龙】

【靖州苗族歌鼟】【土家族摆手舞】

【瑶族长鼓舞】【巴陵戏】

【湘剧】【湘绣】

【湘西苗族民歌】【荆河戏】

【花鼓戏】【广东音乐】

【粤剧】【沙头角鱼灯舞】

【古琴艺术(岭南派)】

【西秦戏】【梅州客家山歌】

【麒麟舞】【湛江傩舞】

【惠东渔歌】【中山咸水歌】

【南坪曲子】【川江号子】

【川剧】【蜀绣】

【四川清音】【成都漆艺】

【四川竹琴】【绵竹木版年画】

【泸州雨坛彩龙】【峨眉武术】

【壮剧】【侗戏】

【刘三姐歌谣】【桂剧】

【广西文场】【彩调】

【壮族织锦技艺】【京族哈节】

【宾阳炮龙节】【布洛陀】

【酉阳古歌】【木洞山歌】

【秀山民歌】【铜梁龙舞】

【梁山灯戏】【南溪号子】

【荣昌折扇】【金桥吹打】

【永城吹打】【走马镇民间故事】

弥渡民歌【热巴舞】

【遮帕麻和遮咪麻】【哈尼哈吧】

【傣剧】【四季生产调】

【纳西族东巴画】白族扎染技艺】

【傣族孔雀舞】【关索戏】

【大理三月街】【大本曲】

【苗族花山节】【乐作舞】

【天津时调】【杨柳青木版年画】

【梅花大鼓】【拦手门】

【京东大鼓】【回族重刀武术】

【戏法】【无极拳】

特别说明:图文部分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中国驻新加坡旅游办事处
中国驻新加坡旅游办事处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