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居趣谈丨文昌校歌探源

文摘   2024-11-23 19:38   天津  






文昌宫小学合唱团在故居纪念馆演唱《文昌校歌》

1895年,当李叔同还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年时,他踏入了辅仁书院的大门,在这里,他不仅学习了传统的文学和书法艺术,还留下了自己智慧的印记——天津博物馆至今仍珍藏着他当年在书院考试时的试卷,这份珍贵的文献见证了这位近代文化先驱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李叔同课艺局部 天津博物馆藏







转眼到了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随着时代的变迁,辅仁书院被赋予了新的使命。直隶总督袁世凯决定在其旧址上建立校士馆,旨在通过教授包括物理、数学在内的现代科学知识来培养更多具备全面素质的人才。两年后,即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胡家棋先生又在此址基础上创办了天河(初级)师范学堂,后更名为天津两级师范学堂。直至1910年(宣统二年),这所学校正式更名为直隶省第一师范学堂,继续为我国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红桥区志》第二篇——“四个发祥地”


时间如白驹过隙般飞逝,1911年(清宣统三年),已经从东京美术学校毕业归来的李叔同再次回到了熟悉的土地上,来到直隶高等工业学堂担任图画教师。在此期间,他特意为母校创作了校歌:“文昌在天,文明之光。地灵人杰校士场。初学根本实切强。精神腾跃成文章。君不见七十二沽水源远流长。”

直隶省立第一师范附属小学校歌 







然而,这首校歌背后还有着一段曲折的故事。1988年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李叔同——弘一法师》一书中记有文昌宫老校友宋廷璋先生回忆胡定九先生教校歌之事,误将原歌词中的“校士场”记成了“效师长”。此文虽短,却受各方重视,误传的歌词后被辑入上海音乐学院钱仁康教授参加编辑的《李叔同—弘一法师歌曲全集》中,被一直谬传。

《李叔同——弘一法师》——《李叔同早年撰写的一首小学校歌》 宋廷璋

幸运的是,在后来由著名书画家胡定九之子胡允谟撰写的文章《文昌宫小学校歌探源》中,这一误会得到了澄清。胡允谟回忆父亲不仅教唱《校歌》,还经常介绍李叔同业绩,弘扬其精神,并身体力行。

《红桥区志》第三篇——“红桥精粹”

《红桥区志》第二篇、第三篇中皆记有校歌全文。《近代天津教育图志》天河师范附属小学堂条目中也记有校友回忆的41字正确原创歌词。

《近代天津教育图志》——天河师范附属小学堂条目

如今看来,41字歌词虽字数不多,但意蕴深长,它提醒我们,基础教育阶段应该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发展,激发他们内心深处对于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与热情。同时,“七十二沽水源远流长”也象征着李叔同对自己故乡那份难以割舍的情感纽带,希望这片土地上能够不断涌现出更多优秀人才,为津沽文化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活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






扫码关注预约

取更多精彩活动内容

咨询电话:022-24458572

地址:天津市河北区海河东路与滨海道交口处

图文编辑:李叔同故居纪念馆闫语

天津博物馆TJM
天津博物馆是一座历史艺术类综合性博物馆。中国历代艺术品和近现代历史文献、地方史料并重,藏品近20万件,图书资料20万册。2008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是天津最大的集收藏、保护、研究、陈列、教育为一体的大型公益性文化机构和对外文化交流窗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