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中国·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7至10世纪)”展览于11月18日在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开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法国总统马克龙分别为展览题写序言。
习近平主席在序言中指出,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5月我访问法国期间,中法双方达成在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举办唐代文物展的协议。我很高兴地看到,在两国文物专家共同努力下,“中国·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7至10世纪)”展览如期开幕。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鼎盛的一个朝代,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思想包容、艺术恢弘、民族融合。唐代的文化影响辐射亚洲,并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欧洲。唐代的诗歌、绘画、金银器等艺术成就至今仍被人们称颂。相信本次展览能够让法国和欧洲的观众们更为形象地了解辉煌灿烂、自信开放的盛唐气象,感受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中华民族与法兰西民族都有着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两国人民历来相互欣赏、相互吸引,友好交往源远流长。我们要从历史文化中探寻启迪,深化人文领域交流互鉴和文化遗产保护合作,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将历史情感与时代精神融入中法友谊,将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打造得更加牢固和富有活力。
马克龙总统表示,为庆祝法中建交60周年和文化旅游年,吉美博物馆举办了盛大的唐代文物展。唐代在中国文明史上地位特殊,具有辉煌的文化和令人难以置信的创造活力,并通过丝绸之路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创造出令人目不暇接的艺术财富。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展览再次凸显出,法中文化交流充满活力,将继续为两国关系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本次展览由中国国家文物局与法国文化部指导,展出了来自中国10个省区市32家文博机构的207件(套)精美文物。天津博物馆党委高度重视,在天津市文物局的指导下,大力协助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圆满完成了策划组织、遴选文物、文物点交、组织文物运输等相关工作。天津博物馆藏“唐摹王羲之寒切帖卷”“妙法莲华经卷第四”“白釉辟雍瓷砚”等10件珍宝亮相法国。天博党委副书记钱玲受邀出席开幕式。
代表团考察展场
合影留念
展览简介
展览以中国历史上疆域辽阔、政治开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多元交融著称的唐代为主题,分为“走近大唐”“长安: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乐居长安”“海纳百川”“文人世界”“技臻于美”“大唐丝路”“扬帆出海,联通世界”八个单元,展现大唐璀璨文明成果及其深远的历史影响,为法国观众献上来自大唐盛世的文化与美学盛宴。
展览整体采用总分的叙事结构。第一单元“走近大唐”,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总括地阐释大唐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均田、府兵制度等,引领观众在头脑中描摹出大唐的样貌。第二至第八单元在总体框架下叙事,从宫、城、郭、坊、街、市讲述长安城和东都洛阳的城市建制;以茶文化、饮食文化、女性时尚、乐舞百戏为切入口展示百姓富足的物质生活和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通过儒、释、道和祆教、摩尼教、景教等外来宗教的兼收并蓄、和谐共存,诗、书、画和手工技艺令人惊叹的发展水平,让观众领略大唐开放包容的气度、浪漫主义的情怀、勇于创新和精益求精的开拓进取精神;最后两个单元展示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所带来的文化、贸易繁荣。中法策展人从中更希望向观众表达,盛世大唐不仅是中国的大唐,更是世界的大唐。
展览将持续展出至2025年3月3日。
展厅现场
天博展品
天博10件各具特色的馆藏文物亮相此次展览,包括被人们视同为“书圣”真迹的“唐摹王羲之寒切帖卷”;书体工整劲秀、兼具艺术与历史价值的“妙法莲华经卷第四”;唐代较为流行的熏炉形式“兽面衔环五足铜薰炉”;表达功成名就美好祈盼的“‘进禄’箕形陶砚”;圆形凸面、造型独特的“白釉辟雍瓷砚”;表明唐代官员职务身份的“左羽林军铜鱼符”;寓意天马蹄踏四方的“天马蹏(蹄)铜镜”;唐武周时期珍贵遗存“武周天册万岁铜镜”;雕刻工艺精湛的“弈棋人物纹镜”;图案生动逼真的“仙人骑兽菱花纹铜镜”。
图丨唐摹王羲之寒切帖卷(局部)
王羲之是东晋书法家,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工书法,早年从卫夫人学书,后博采众长,精研体势,推陈出新。其书备精诸体,尤擅正、行,字势雄逸多变,为历代学者所崇尚,有“书圣”之称,影响极大。
《寒切帖》(又称《谢司马帖》、《廿七帖》),草书五行,共五十一字。卷尾有明代董其昌、娄坚题记。曾经南宋绍兴内府、明代韩世能、王锡爵、清代王时敏等人鉴藏,是流传有序的书法艺术珍品。
王羲之书法受到历代书家推崇,惜真迹早已毁佚,本作为唐代钩填本,较为完整地保存了王羲之的书法风貌。全帖墨色斑斓,笔意神采超逸,书体遒劲妍润,沉着流动。此帖可见王羲之晚年书法高度纯熟,不激不励而风规自远的风貌。
图丨妙法莲华经卷第四(局部)
中厚潢楮纸 开耀二年(682)
张叔诚先生捐赠
此卷共分14纸,每纸28行,行17或16、20字,乌丝栏。卷首题:“妙法莲华经授学无学人记品第九”。卷中有法师功德品第十、见宝塔品第十一品题。卷尾题:“妙法莲花经卷第四”。后有题记4行:“开耀二年二月上旬,清信女彭法藏敬写法华经一部,为法界众生受持读诵,愿见闻随喜读诵受持,如说修行,并登佛果”。题记后钤“忍斋主人”(张叔诚)白文方印和“通州张文孚所藏”(张叔诚)朱文方印。另有藏卷木盒,上题:“唐人书妙法莲华经卷”,下款:“克庵秘玩 克斋题”(翁之憙)。
此卷在书写上采用楷书,墨色浓匀,流畅生动,在显示书写者高超的书写技巧的同时,也不时流露出女性书者特别的婉约风度。
图丨唐兽面衔环五足铜薰炉
此薰炉分炉盖、炉身和炉足三部分,盖面高隆呈宽沿覆碗状,上有柿蒂纹镂空,盖顶托一镂空塔形为盖钮,镂空部分形成出烟孔,炉身似盆状,腹外壁铆接五只炉足,足上部作兽面衔环的铺首状,足下部弯曲外卷似兽蹄。五足薰炉是唐代较为流行的薰炉形式。
图丨“进禄”箕形陶砚
“进禄”之吉语,反映了读书人求取功名厚禄的迫切愿望。这种形制的陶砚,一般为赶考时所携带,取轻巧便利之用,表达了学子对金榜题名、功成名就的美好祈盼。
图丨白釉辟雍瓷砚
圆形,砚面上凸,四周环形水槽,底有二十六根蹄状柱形圈足。砚面、底无釉,露胎处白净,砚体及水槽均施白釉,釉薄光润,此砚造型规整,是唐代瓷砚的典型器。瓷砚最早见于魏晋时期,多圆形,以三足、五足为多见,隋唐时期演变为由多足组成的圈底圆形砚。
图丨左羽林军铜鱼符
鱼符的形状为鲤鱼形,分左、右两符,鱼眼处有孔,可穿绳佩戴,鱼符内侧有“同”字形榫卯可相契合,下方刻“太和门外左羽林军”。左羽林军属北衙禁军,负责拱卫皇帝及宫室,太和门是唐大明宫东面宫门,左羽林军屯驻于太和门外。
鱼符是刻有官员职务的身份证明,唐代五品以上的官员进出宫门,必须佩戴鱼符,鱼符平常放于鱼袋中,鱼袋系于腰带之上以便于携带,左符放在内庭,右符由持有人随身带着,出入宫门时需合符以确认身份。
图丨天马蹏(蹄)铜镜
此镜呈圆形,镜钮为一只趴卧的天马,两胁长有双翼,以天马的一只前蹄作为厚重的镜体,呈现螺旋状的装饰效果。左侧有铭文“天马蹏”三字,“蹏”为“蹄”的异体字。唐代装饰有马匹形象的铜镜发现不多,此镜寓意天马蹄踏四方,题材体现了唐代尚马之风,这种装饰手法在唐镜中较为少见。
图丨武周天册万岁铜镜
镜钮较平为圆台形,镜背分两区,内区钮上有一“周”字,其外有双马,双马之间有两个圆形图案,圆形图案上有“天册”和“万岁”字样,外区为素面大宽镜缘。
图丨弈棋人物纹镜
镜面满布纹饰,镜钮四周饰一圈祥云,钮上方有两只仙鹤飞翔。镜面由上部有一老者,宽袍舒袖,手牵一牛,为老子青牛图。镜面右部有一人侧卧溪流之畔,以手掩耳,作听涛观瀑状。镜面左部有一山洞,一位仙人正在打坐修行,洞口有一侍者手持华盖,前方立者头戴冕旒,为帝王问道之景。镜面的主体纹饰在镜钮的正下方,为商山四皓弈棋,四位仙人围坐一棋枰,正在侃侃而谈,解棋论谱。整个镜面满而不臃,人物形态各具特色。
此镜采用“减地平雕”的雕刻工艺,先在镜面划出大致纹饰,剔除纹饰以外的部分(减地),再在纹饰上用阴刻线表现人物景观的细部,此工艺带有一种“以画视之”的视觉效果,和唐代的绘画风格类似,颇具时代特色。
图丨仙人骑兽纹菱花镜
此镜呈菱花形,圆钮,厚缘,分内外两区,内区主题纹饰为四位仙人相间骑两瑞兽与两禽鸟,仙人衣襟飞扬,瑞兽灵动呈奔跑状,禽鸟展翅呈飞翔状,瑞兽与禽鸟均有祥云装饰,外区为花草和蝴蝶相间的纹饰。镜背整体纹饰精湛细致,人物纹形象飘逸,动物纹生动逼真,植物纹摇曳生姿,富有仙人骑兽腾云飞翔的意境。
今年7月,天博曾受邀参加吉美博物馆举办的“亚洲艺术展览:中法新视角”国际研讨会,聚焦“未来博物馆”主题,与国际博物馆同仁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分享。
博物馆是展览交流的国际平台,是文明互鉴的对话场馆。天津博物馆不断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坚持在开放与包容的基础上发展,持续探索创新,组织策划精品出境展览,加强文明展示传播,深化与各方伙伴的交流合作,让古老文明绽放出新时代的光彩,让世界因文化的交流而变得更加多彩多姿。
-END-
扫码关注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