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被誉为“天下第一善书”,连曾国藩也推崇备至,将它列入子侄必读的智慧之书。今日精选其中最经典10句话,字字珠玑,寓意深刻,值得一读再读。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译文】命运是由自己创造的,福报也是自己积累的。
【感悟】常言道:“我命由我不由天。”先天之命是父母给的,但后天之命靠自己修来的。每个人的命运和福报,都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人生在世,别让出身困住了脚步,别让抱怨迷失了方向。只要你努力向上,心怀善良,世间美好终会和你环环相扣。
举头三尺,决有神明;
趋吉避凶,断然由我。
【译文】举头三尺有神明,所以趋福避祸都是自己决定的。
【感悟】曹植也说:“只畏神明,敬畏慎独。”人在做,天在看,做人一定要有敬畏心。
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说不该说的话,不做不该做的事。上不欺天,守住内心的良知和原则,才是受福之基。
倘若行事肆意妄为,毫无分寸和底线,则是招祸之源。
闻谤而怒,虽巧心力辩,
如春蚕作茧,自取缠绵。
【译文】如果听到别人毁谤我就大发雷霆,那就如同春蚕吐丝成茧一样,自己把自己束缚了。
【感悟】生气,就是拿着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为什么要拿着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对于一个反求自身的人来说,外界的毁谤虽然很多,谣言满天飞,但都变成了他历练自己的磨刀石,是成就他的东西,他不但不会生气,不会抱怨,反而会生出感恩心,因为正是这种毁谤为他提供了历事练心的地方,他又怎么会生气呢?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
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此义理再生之身也。
【译文】原来的所有,就像昨天,已经过去了,以后的所有,就像今天,刚出现。做到了如此,就相当于又重生了一次,拥有了仁义道德的新生命。
【感悟】曾国藩曾在日记中写道:“自今日起改号涤生。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
人无完人,如何改变自己呢?与其悔恨过去,不如从今朝做起。人过往的一切,不管是懒散怠慢,还是不思进取,都如昨日死,而今控制住自己的念头,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重生一个新的自我,的确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事情。
过于厚者常获福,
过于薄者常近祸。
【译文】厚道的人,福泽深厚;刻薄的人,福薄命浅。
【感悟】正所谓:“厚道之人,必有后福。”厚道,是最好的处世之方,也是最顶级的为人之道。
做人厚道,与人为善,必然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拥护。无论走到哪,也都能收获源源不断的善意和福报。
而正如曾国藩说的“薄福者必刻薄”,刻薄之人,难有福气。这样的人,心胸狭隘,处处计较,只会为自己招灾惹祸,把路越走越窄。
一时劝人以口,
百世劝人以书。
【译文】言语劝人,只在一时;以书劝人,可流传百世。
【感悟】这一句出自《了凡四训》中的积善之方。意思是,用嘴劝人向善,功在一时,难以跨越时空。唯有传承文化,传播好书,留下的恩泽才最为久远。
正如《左传》中所讲:“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其中立言,说的就是著书立说,流传后世,可造福无量。
我们也应以我观书得好书,以书观我成善我,从书中汲取力量,成为更好的自己。
地之秽者多生物,
水之清者常无鱼。
【译文】土地污秽的地方才会有生物,水流清澈的地方常常没有鱼虾。
【感悟】古语有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一个有德行有修养的君子,应当有含垢纳污的雅量。绝对不能自命清高,自以为是,丢了宽和与从容。否则只会是自断后路,自取灭亡,活得越来越狭隘和痛苦。
唯有大方容人,宽心容事,才能放大格局,拓宽前路,无往不胜。
善心真切,
即一行可当万善。
【译文】做好事要出于真心,而非弄虚作假,这样,一个善行就可以抵得过万善了。
【感悟】“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坏事就去做,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善事就不去做。做善事不在大小,而在于内心是否真诚。
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
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
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
【译文】做人必须要每天都能知道自己的过错,并且每天都进行改错。一天不知道自己的过失,就一日都是安逸地认为自己没有过错。如果一天没有进行改错,就少了一天进步的机会。
【感悟】《亢仓子》中有的一句名言“贤者见之宽恕而不言,小人暴爱而溢言,亲戚怜嫉而贰言。人有偏蔽,恶乎不自知哉?是故君子检身常若有过。”
君子检点自身,随时反省,就好像常有过失一样。人对自己的认识都会有“灯下黑”的时候,贤人因为性格宽容而不愿意揭人之短,小人因为有求于你而多有吹捧,亲戚因为爱护你故常顺从你的脾性。久而久之,自己也容易产生完美的幻象。
所以,自己更要时时反观自身,检视不足。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多一点谦虚,少一点盛气;多一点自励,少一点自负;多一点忧患,少一点自满;一分为二地认识自己,实事求是地估计自己,正确客观地看待自己。从而不断完善自我人格,。
即命当荣显,常作落寞想;
即时当顺利,当作拂逆想。
【译文】即使是命中应该荣华显贵,也要常常存落魄的念头;即使是命中应该万事顺利,也要常常存不顺的念头。
【感悟】我们常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眼前光景很好不代表以后很好,原因多半是因为人无远虑。一个家庭即使富贵至极,他终究挡不住只消福不种福。比如一个人身体很健康,体质很好,但若他过度消耗,不注意养生,那大病总有一天会找到他。反之,如果他本来就体质好,却当成有着重大疾病一样的爱惜身体,必定会益寿延年。
*声明:本平台非原创内容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仅作分享使用。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阿弥陀佛!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鲁(2022)0000164
版权声明:
文章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
版权属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
汇编 | 昊
整理发布 | 客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