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三公九卿制的起源与确立
三公九卿制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在秦朝得以确立。秦国在商鞅变法后,国力逐渐增强,其官职体系也在不断演变。秦昭襄王三十六年,秦国官吏系统中已有尉和内史等官职,此时距离秦统一天下正好 50 年。秦国在不断扩张的过程中,逐步借鉴各国的官僚制度,为三公九卿制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了一套以皇帝为尊的政权机构,即三公九卿制度。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则分管具体事务。丞相居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是皇帝的重要助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事事务,但实际上秦朝的军事最高指挥官一直是秦王本人,太尉一职多为虚设;御史大夫辅助丞相并监察百官,防止腐败。九卿包括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等,分别负责宗庙礼仪、宫殿侍卫、宫门守卫、宫廷御马、司法审判、外交事务、皇族事务、财政钱粮和皇帝私人财政等事务。
三公九卿制的确立,使得各个官职之间互相牵制和配合,最终权力汇集到皇帝手中,达到维护其专政的企图。皇帝可以随时调遣或增减九卿的职权,其录用和任免都由皇帝决定,确保了皇帝对国家权力的绝对掌控。
02、三公的职责与地位
(一)丞相:百官之首掌国政
作为帝国大管家,地位崇高,相当于现代总理,负责处理国家政务,秦朝李斯曾担任此职。
丞相作为百官之首,在秦朝的政治体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协助皇帝处理国家大事,统筹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李斯在担任丞相期间,积极参与了秦朝的诸多重大决策。他主张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对秦朝的统一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丞相不仅要处理日常政务,还要在重大事务上为皇帝提供决策建议。他们负责选拔和任用官员,考核各级官吏的政绩,确保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二)太尉:军事统帅护国安
负责管理全国军事事务,虽职位重要但在秦朝多由秦王亲掌,实际无人担任。
秦朝的太尉一职,理论上负责管理全国军事事务,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秦朝实行高度中央集权,军政大权紧紧握在秦始皇手中,尤其是兵权更是不可能轻易授予他人。正如史料记载,秦朝为中央集权制,军政经合为始皇帝一体,若将兵权拱手送于他人之手,秦王政的统治会受到严重威胁。所以,虽然设有太尉这个职位,但一直无人担任。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各国的国防各自为政,没有形成统一的国防建设。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第一个大统一封建国家,开始重视国防建设。例如,为防御北方匈奴南下侵扰,秦王朝动用全国的物力财力和人力,在战国时期秦、赵、燕等国修建的长城基础上重新修筑了万里长城,并设置大量的关、塞、亭、障,加上驻军,形成了强大且巩固统一的边防体系。
(三)御史大夫:监察百官防腐败
负责监察工作,类似现代监察部长,且在丞相空缺时可继任。
御史大夫作为秦朝的监察长官,负责监察百官,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他们的职责类似于现代的监察部长,对官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和纠察。御史大夫不仅要监督各级官员的履职情况,还要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弹劾和惩处。同时,御史大夫还有一个重要的职责,那就是在丞相位置空缺时,可以继任丞相。这一规定体现了秦朝官职体系中的一种权力制衡机制。秦国实权一度被丞相吕不韦所掌控,秦王嬴政在 22 岁除去吕不韦之后,才得以掌握实权。因此,秦始皇设置御史大夫来牵制丞相,使得丞相更加忌惮御史大夫,从而实现权力制衡。
03、九卿的职责与作用
(一)奉常:皇家礼仪掌祭祀
奉常又被称为太常,在秦朝的官职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奉常负责皇家祭祀活动,地位很高,是九卿中的老大哥,类似于现代的文化部长。奉常之下设有太史令、太卜令、博士等属官。太史令负责记录皇帝的言行和国家大事,并掌管历法的修订。据史料记载,秦朝对历法的修订十分重视,因为历法不仅关系到农业生产,还与国家的祭祀活动紧密相连。太卜令负责占卜等事宜,在古代,占卜被视为一种与神灵沟通的方式,对于国家的重大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博士职责较为广泛,一是作为皇帝的智囊团成员,为皇帝出谋划策;二是参加朝会,议论国家大事;三是负责教导那些准备出任国家官员的人员,大多是贵族子弟。奉常所掌管的宗庙祭祀礼仪,是秦朝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王朝建立后,统治者都要先祭祀祖先,大战之前,也要向祖先祷告,即使是造反成功后,也要祭祀祖先,告诉先人自己的功绩。因此,奉常的职责至关重要。
(二)郎中令:宫殿警卫保安全
郎中令相当于后世的大内总管,主要负责宫殿内的警卫工作,包括皇帝的贴身保镖和保姆等工作。郎中令是皇帝的顾问,也是皇帝的对外联络官,便于接近皇帝,因此权力较为重大。赵高曾担任此职,利用与皇帝接近的机会,教唆秦二世办了不少坏事。汉武帝时,郎中令改称光禄勋,但职责并未发生大的变化。郎中令的属官有大夫、郎中、谒者。郎中令作为皇帝的近身侍卫系统,在保卫皇帝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不仅要在宫殿内执勤,还要负责皇帝外出时的安全。在秦朝,郎中令及其下属的官员们虽然号称皇帝的贴身侍卫,但实际上却是文官,郎官们虽然手持战戟,拱卫京师,却是一支仪仗队而非实际的作战人员,并无战斗力。一直到汉武帝时期,随着汉武帝对皇权的逐渐加强,将郎中令改为光禄勋,同时组建了两支禁军:期门军与羽林军,交予光禄勋统领,增强了其战斗力,平衡了其与南北军之间的力量差距。
(三)卫尉:城门守卫管交通
卫尉负责城门城墙的守卫巡逻等安全防范工作,以及皇家车队马队的管理。后来,卫尉的管理范围又扩展到了全国的交通,相当于现在的交通部部长。卫尉作为秦朝的重要官职之一,在保卫皇宫和维护交通秩序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在秦朝,卫尉的职责是保卫皇宫,并协助国尉等官员处理一些日常事宜。卫尉统辖卫士,负责宫门的警卫,是宫殿的警卫队长。他们要确保皇宫的安全,防止外部势力的入侵。同时,卫尉还负责皇家车队马队的管理,确保皇帝出行的安全和顺畅。随着秦朝的发展,卫尉的管理范围逐渐扩展到全国的交通。在古代,交通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军事行动至关重要。卫尉负责管理全国的交通,包括道路的修建、维护和交通秩序的维护等。
(四)廷尉:最高法官断刑狱
廷尉作为国家最高法官,负责法律解释和审判工作,相当于司法部部长。廷尉掌管国家的刑罚讼狱事宜,是全国的最高司法官。其职责是负责全国的司法活动,处理皇帝交给的各类大案要案。李斯曾长期担任此职。廷尉的主要职能包括管理天下刑狱。每年天下断狱总数最后要汇总到廷尉;郡国疑难案件要报请廷尉判处;廷尉也常派员为地方处理某些重要案件。有的还可驳正皇帝、三公所提出的判决意见。廷尉根据诏令,可以逮捕、囚禁和审判有罪的王或大臣。礼仪、律令皆藏于廷尉,并主管修订律令的有关事宜。属于分、寸、尺、丈等度量标准之事,亦由廷尉掌管。
(五)典客:外交事务促交流
典客负责外交事务,接待外国使节,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相当于现代的外交部部长。汉武帝时,改称大鸿胪,除负责对外交往事务外,还负责诸侯王和归附部族的朝觐之事。典客在秦朝的政治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古代,外交事务对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典客要负责接待外国使节,展示秦朝的国威和文化。同时,典客还要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在秦朝,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典客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确保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六)宗正:皇族事务理谱牒
宗正管理皇族事务和宗室谱牒,分辨贵族与皇帝的亲属关系。宗正作为秦朝的官职之一,主要负责管理皇族和外戚的名籍、褒奖等事务,在宗室成员犯罪后,宗正负责处置工作。宗正在秦朝的政治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皇族事务的管理对于国家的稳定和传承至关重要。宗正要确保皇族的血统纯正,维护皇族的尊严和荣誉。同时,宗正还要处理宗室成员的犯罪问题,确保法律的公正和严肃。
(七)治粟内史:财政农业掌钱粮
治粟内史负责管理粮食库存、物资供应、官员俸禄、农业税等问题,相当于现代的财政部长和农业部长。治粟内史是秦代专管财政的官员,其职责十分广泛。他要负责全国的财政税收,并负责计划全国的财政收支平衡。此外,治粟内史还要负责全国各地的钱粮及各种物品的调配,在各地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在灾害频发之时,钱粮的来回调度、以丰补歉就成为治粟内史最重大的职责。由于治粟内史的工作繁重,因此有两丞和太仓令等大批属官协助其工作。
(八)少府:皇室管家理私财
少府管理皇帝的私人财产和生活,相当于皇室私人理财顾问和生活管家。少府是皇室的财政机构,专门负责管理皇室的山泽之税和工商业的税收。也就是说,少府是为皇室收税的,其收入不归国家而归皇室,供应皇室的开销。由于要负责全国的山林物产等税收,还要管理手工业和商业,因此,少府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机构,属官在九卿中是最多的。少府是对皇室负责的,要保障皇室的利益,因此,少府的长官多为皇帝的亲信,和皇帝的关系较为密切。
04、三公九卿制的影响与传承
三公九卿制从秦朝确立后,一直沿用到隋唐时期,虽在不同朝代有改动,但本质始终是为皇帝服务,是封建王朝权力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西汉时期,太尉改成大司马,御史大夫改为大司空,丞相改为大司徒,虽名号有所变化,但职责范围大致相同。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设立内朝官,削弱了外朝官的权力,其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三公的权力也受到一定影响。但总体而言,三公九卿制在西汉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东汉时期,光武帝刘秀将大司马改回太尉,去掉 “大司徒、大司空” 前面的 “大” 字,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此时的三公权力受到尚书台的牵制,日渐稀薄,到东汉末年徒有虚名。但即便如此,三公九卿制的基本框架仍在,对国家的政治生活仍有着一定的影响。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公九卿制逐渐走向没落。这一时期,战乱频繁,政权更迭迅速,国家的政治制度也在不断变化。虽然三公九卿的名号仍在,但实际权力已大大削弱,许多官职已徒有虚名。然而,三公九卿制的一些理念和做法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
隋朝时期,隋文帝创立三省六部制,三公九卿制基本宣告寿终正寝。三省六部制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三公九卿制的一些特点,如分工明确、互相制衡等。同时,三省六部制更加适应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为封建王朝的治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模式,为后世的政治制度发展奠定了基础。虽然在不同朝代有改动,但始终围绕着为皇帝服务这一本质,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