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建强办好江西师大中国史学科”——纪念章开沅先生赴赣指导江西师大学科建设十周年

文化   2024-11-14 10:47   上海  

十年前的今天(2014年11月14日),我敬爱的导师、享有世界学术声望的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章开沅先生偕师母黄老师在我的师兄马敏教授(时任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国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历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四届)主任、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史评审组召集人、国家教材委员会第一副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历史学部委员)、我的博士研究生同学田彤教授的陪同下,专程来江西到江西师范大学指导历史学专业,特别是中国史学科建设(核心是冲击一级学科博士点),为学校新成立的“中国社会转型研究中心”揭牌。章老师高度重视这次江西之行,做好充足思想准备,精神饱满,兴致很高,虽然当时他已有八十八岁高龄,且四天的行程安排很满,但他毫无倦色,一路上谈兴甚浓,思维敏捷,思路开阔,思想深刻,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章老师十四日下午和晚上在江西师大停留,当天中午到学校,简单吃了一顿午饭,稍事休息,就投入到下午紧张的工作之中。下午先是在音乐艺术广场为大学生做了一场“20后寄语90后”的学术报告,在报告结束后到名达楼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门前为“中国社会转型研究中心”揭牌。揭牌前,章老师亲切会见了参加与马敏教授座谈学科、专业建设问题的学院领导班子、骨干教师。章老师勉励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树立决心,一定要建强办好江西师大中国史学科。”章老师言简意赅、简短有力的讲话,极大鼓舞了士气,迅速引起强烈反响。随后揭牌仪式的热烈场面,与章老师极大提升人气、激励干事创业斗志是密不可分的。晚饭后,章老师还与有关领导、个别骨干教师进行了交流指导。

次日,章老师一行到鹰潭龙虎山道教祖庭考察,与道教传人张天师(张陵)进行深度交谈。章老师指出,在世界宗教体系中,中国人贡献了道教,这是中华文明了不起的一项文化创造;道教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传承、创新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瑰宝和智慧宝藏;把道教文化研究好、守护好、传承好是我们的文化责任,文化意义和学术价值十分重大;在江西发源地,应该有专门的学术机构和专业人士从事这项研究工作,继续为人类文明作出新的贡献;立足江西本土文化资源,推出厚重的学术成果,大有可为。后来,我把章老师的这段话转述给学院从事道教文化教学、研究的陈金凤教授时,他热泪盈眶,觉得遇到了知己,受到了肯定和鼓励,表示要做更深的研究,出更好的成果。

当天晚上,我们驱车到庐山。在随后的一天半时间,章老师主要考察了江西省庐山图书馆,在座谈交流中,他高屋建瓴地发表了具有学术引领性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和意见。此前,章老师已经三次到庐山图书馆查阅资料,对于庐山图书馆的历史和馆藏资料都十分熟悉。这一次,章老师依然表现出浓厚兴趣,关心庐山图书馆馆藏文献保护、馆舍修缮和运行情况。章老师指出:“一部庐山史,半部中国近代史。”一定要把庐山的历史研究好,把庐山图书馆馆藏文献保护好、整理好、研究好。他说,地方高校的学术研究结合地方文化禀赋和资源优势,可以做出有新意、有特色、有贡献的成果,他希望像江西师大这样以人文见长的老校,要有人有学术兴趣投入专门性深入研究,只要有甘坐冷板凳的精神和坚守,就一定能够做出好成果、大成果来。章老师几次以他开创、引领的中国辛亥革命史研究的经历和经验来启发我们,指出,只要坚持地方特色,具有通史眼光,小中见大,就一定能够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正是在章老师的指导下,我拿出部分时间精力关注庐山近代史和庐山文化,研究江西省庐山图书馆,成功获批2022年“江西历史文化研究工程”重点项目“近代庐山社会转型与江西省庐山图书馆研究(1886-1949)”。目前,研究已经完成,30多万字的《近代庐山社会转型与江西省庐山图书馆研究》专著即将出版。近几年,我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时,鼓励他们写庐山社会变迁、研究庐山图书馆,由启动到深化研究,前景乐观。

在章老师一行来赣进校指导期间,分管教育文化工作的副省长朱虹教授高度重视,亲自指导我们安排章老师的行程,指示我们珍惜这次好机会,领悟好、吸收好、消化好、落实好章老师的指导意见,深化专业改革和强化学科建设,把专业、学科建设搞得更好!他还电话指示鹰潭、九江等地做好对接服务工作,安排好章老师的行程。省政府副秘书长宋雷鸣同志、省教育厅十分重视章老师一行进校指导,叶仁荪厅长出席朱虹副省长主持的晚宴,向章老师一行表达敬意和感谢。江西师大按照朱虹副省长的指示,热情、积极、周到、认真做好对接服务工作。党委书记田延光教授全程陪同章老师一行,党委副书记聂剑教授代表学校主持章老师的报告会,我作为联系学院的副校长和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主持召开马敏教授主讲的座谈交流会。几天连为一体的整个活动,显得十分温暖、内容实在,很有收获。它成为学校学科建设、大学文化具有标志性意义和价值的重要事件,已经载入史册,具有温故知新、常学常新的学术文化意义和教育价值。

历史的步履从来不会停顿,历史的发展从来不会止歇。在历史过程中发生的历史事件终将画上句号,历史的场景也终将随着历史的年轮而远去,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历史的必然发展。但是,历史发展积累的文化、形成的精神是我们接续奋斗、继续前进的养料,是一本有用的教科书,是一杯有益的营养剂,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历史已经成为过去,但是,章老师亲切高大的背影、具有穿透力的思想指导,十年来,它一直没有随着历史而远去!它扎根在精进日新、生生不息的江右文化沃壤中,与谷霁光先生培育的江右史学精神汇聚在一起,鼓舞和激励师大史学学人知耻后勇、鼓足精神、开拓奋进、追梦圆梦,续写江右史学的精彩未来。历史从来不是死的,而是人的启示,是具有活力的精神指引,是转化成干事创业强大物质力量的文化支撑,是后来者继续前进的可靠基石。











十年来,我们牢记章老师的教导,“一定要建强办好江西师大中国史学科”,不泄气、不失望、不懈怠,朝着光辉的未来追梦,靠团结的力量逐梦,靠创新的力量圆梦,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可以告慰谷霁光先生、黄今言先生的殷殷期盼,我们没有辜负章老师的殷殷嘱托,江西师大历史学专业、中国史学科取得了历史性成绩,我们站在新时代新出发更高的新的起点上。

十年来,我们抓教风、正学风、形成良好院风,把历史学专业建设放在基础地位,秉持“培养一个人才,振兴一个家庭,造福一方社会”的教育理念,“以父母之心待学生”,弘扬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强化专业综合改革,增强学生创新素质和创业能力,培育学生人生理想和职业理想,制定“知中国、探世界、务实学、致世用”的院训和本科人才培养规格,把专业改革的各项要求、任务落地、落实、落细,在成功获批江西省首个(至今也是唯一一个)中国近现代史国家级教学团队的基础上,又成功获批国家首批一流专业历史学建设点(江西省首个),获得了江西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历史学专业获评校友网“六星”专业,顺利通过两次历史学专业审核评估、一次师范专业二级认证,获得专家好评。

十年来,我们围绕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目标,弘扬“十年磨一剑”的顽强精神,组建学科团队,凝练学科特色,开展有高度、有厚度、有深度的史学研究,靠史料说话,以道理服人,体现史学研究的思想力度和人文温度,我和石嘉教授分别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方志远教授、万振凡教授和我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理论、学术版,《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中共党史研究》等报刊发表高质量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术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科研成果获得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二等奖;我们承办以“思想与时代”为主题的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承办教育部历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年会暨高校历史学专业院长(系主任)联席会议,取得成功,扩大了高层次、高水平学术交流,宣传了学院专业、学科建设成绩,跟上了历史学专业改革和学科建设的时代步伐。章老师揭牌的“中国社会转型研究中心”成功获批江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令人高兴的是,2018年,我们成功获批江西省首个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点(至今也是唯一一个),并在2022年通过线上评估;随后获批中国史博士后流动站。中国史学科建设取得成功,完成了五代师大史学人的夙愿,中国史学科成为学院行稳致远的加速器和压舱石,秦汉史研究、明史研究、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研究等,成为学院、专业、学科的鲜明特色,成为继续奋发作为的坚实基础。

十年来,我们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学科建设,围绕人才队伍建设,营造干事创业的人才环境,尊重人,尊重老师和学生,激发老师和学生的人文精神,特别是重视和尊重人才。因为我们知道,专业改革、学科建设和质量提升,说一千,道一万,归根到底靠人才。有人就有一切,有人才就有事业,有人才就有发展前途。十年来,我们尊重黄今言教授、方志远教授等老专家,发挥“老马识途”的引领作用;我们依靠万振凡、陈晓鸣、李平亮、陈金凤、谢宏维、游欢孙、吴小红、刘劲松教授等中年专家,他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励精图治,发愤图强,做出了突出贡献;我们重视引进和培养青年人才,石嘉、刘爱华、吴方浪、温海波、朱忠文、郭淇斌、周永生博士等二十多名青年才俊加入团队,他们是明日之星,极大地增强了学科、专业的活力和战斗力。拥有青年人才,就拥有事业希望,也就拥有发展前途。发展是硬道理,拥有人才,特别是培养、提升青年人才是硬道理!











经历十年之路,总结成功的经验,坚守致胜之理,保持发展的清醒,十分必要,也非常重要。经过十年奋进,我们有更加自觉的发展自信,更加主动的发展力量,更加成熟的发展谋划,向着质量提升计划、学科攀登计划前进,不动摇、不彷徨、不落后,把学科专业建设得更强更好!现在,国家正在开展学科学位点自评、评审工作,学校正在进行新一轮学科带头人遴选工作,学院领导班子正在进行优化调整,发展的事业正在期待我们做更加有力、更加扎实、更有创意的工作。从新的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产生开始,我就圆满交班了,但我心系我倾力陪伴了十五年的江西师大历史学专业、学科建设,希望交棒后接力赛跑得更好,跑得更远,跑得更精彩!古人说,“气可鼓而不可泄”;又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保持团结向上的姿态,保持克难奋进的常态,保持争创一流的状态是十分重要的。凡事咬紧牙关就过去了,稍一松懈就错失了。牢记章开沅老师的教导,“一定要建强办好江西师大中国史学科”,就是要有那么一股子劲呀,那么一股子气呀,把质量建设进行到底!

我希望学校一如既往更加重视学院、学科、专业发展。历史学科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科学的重要论述充分揭示了历史学是一切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历史研究切关中国道路的探索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历史经验是我们驾驭发展航船的重要依据等深厚道理、精深哲理和闪光真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自主知识体系,一刻也离不开历史学。我相信,学校在专业改革、学科建设的人、财、物配置中,特别是在院级领导班子建设中,一定会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既重视支持,又扬鞭加压,使学校这个有深厚历史底蕴、名家辈出的学院发展得更好。

我希望学院领导班子一如既往成为聚人心、强合力、促发展的坚强堡垒。学院党委书记政治强,思想强,作风强;院长业务强,能力强,统筹强,坚持党政联席会议基本制度,遇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凡事都商量,把政治思想维度与业务主业维度有机结合起来,像古人所说的“先之,劳之”,身先士卒,率先垂范,见难事就上,遇荣誉就让,宽容包容不同个性特点的同事,支持乐见同事取得成绩成就,就能建强班子,带好队伍,建成事业,就有威信,就有好评。

我希望学院的专业、学科队伍永葆团结向上的朝气、昂扬奋进的锐气、攻坚克难的勇气,形成一流、优质的人才团队。团结比黄金还重要。古人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凡事都是从内部搞垮的。团结出和气,团结有朝气,团结形成喜气和吉祥气。多想事业,多想集体,多想别人,就会有团结的意识和团结的愿望;多贡献,多出力,多想办法,就会形成战斗力,就有合力,就会涌流活力。在荣誉、待遇、利益面前,多看看前人的奉献和付出,多想想自己来时的路和起点,心态就平复了,人的关系就和谐了。团结加上理想,所向无敌;有理想而没有团结,万事不成。不团结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就谈不上队伍合力;团结才能建成“狼队”,才能发挥惊天伟力,团结才能创造辉煌的学科、专业业绩。

牢记章老师的教诲,“一定要建强办好江西师大中国史学科”。我祝愿江西师大中国史学科在下一个十年,在以后的更多年,取得更多令人赞美的骄人业绩!



END

作者简介:张艳国,男,1964年生,湖北仙桃人,中共党员。历史学博士、博士后,研究员、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我国当代知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历史学家、教育家。获得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荣誉称号。曾长期在湖北省社会科学院(1985.06—2008.12)、江西省高校领导岗位工作,曾任江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党委副书记(2008.12—2021.03),南昌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2021.03—2024.01),现任华中师范大学博雅学者特聘教授,中国政治文化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兼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评审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会评专家,第四、五届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历史学类委员,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暨教育部职业院校教学(教育)指导委员会文化艺术类委员,民政部第二届全国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人才项目评审专家、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专家、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家、研究生教育与学位论文评审专家,中国史学理论研究会副会长。


来源:社会历史与文化

近现代史研究资讯
学界知名公益平台,学术前沿发布地。每天坚持更新全球范围内历史学新书、新刊、会议资讯、经典论文、人才招聘等学界动态;偶尔分享文献资源,以及很少有我们找不到的电子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