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多年的光辉历史和灿烂文化,中华民族浩瀚的历史文化,是由国史,地志和家谱三部分组成,家谱文化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参天大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中国家谱源远流长,据考证家谱起源于远古时代,诞生于周代,兴盛转型于唐宋,完善普及于明清,历经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过程,特别是明清,民国时期乃至今日编修的家谱,印制装订成册,十分精致完整,它从家族史的角度印证,诠释了中华民族历史的进程,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见证。虽然历经数次时代的更替,族居的变迁,战乱的毁坏,“文革”的清扫,但仍有无数内容丰富,谱版各异,价值极高的各族家谱保存流传至今,这是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毛泽东主席曾在一九五七年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对家谱文化的研究给予了肯定:“搜集家谱,族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也可以为人文地理聚落地理提供宝贵的资料”。由于家谱中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民族学,教育学,人物传记以及地方史录相关资料,内容丰富,覆盖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因此,对家谱文化学术研究具有一定的文学,社会和史料价值。
家谱是记载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情况的历史图籍,是一个家族最完整的人事户籍档案库,通过家谱可以了解该家族姓氏的起源,历史的延革,土地的变迁,人口的繁衍,以及家族人员在社会生活的地位,作用和事迹,是家族历史的百科全书。
周恩来总理曾说过:“我们任何人都有自己的根,都不能忘记祖宗,一个中国人,不论他在什么地方,不管漂泊多远,编入宗谱,列入门墙,祭祀祖先,托庇于列祖,列宗福荫下总是最大的意愿,这种生生不息的意识是这个民族具有强大的凝结力,同化力和认同感”。自古以来尊祖敬宗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家谱作为家族血缘关系的纽带,把海内外,同宗共祖华人紧紧连在一起,为中华炎黄子孙,寻根问祖,凝聚血亲,曾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呈现出国家兴旺发达,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经济稳步上升的局面,盛世修谱,已成为一项全民性的文化活动,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展开,传承和发展家谱文化,对传播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强民族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复杂繁琐的传统家谱编修方法已不适应家谱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同时纸质家谱在信息含量,管理和应用等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为了顺应时代的潮流,研发以数据位中心的家谱网络体系,是家谱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互联网异军突起的今天,家谱网络化,信息化以及互联网和大数据云技术的应用,是家谱文化发展的改革与创新,因为它具有很高的便利快捷性和经济实用性应大力推广,使传统的家谱化得到进一步的传承和发展。(文/余嗣之 民间家谱文化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