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 文 I 郑凌云:《夏日寺桥》

文摘   2024-09-02 00:00   湖北  

夏日寺桥

郑凌云

寺桥,是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石梁镇双溪村的一座古桥,许多年了,一直在各种媒体上见到它的美丽身姿,春夏秋冬都有,美仑美奂,令人心往之。由于一直以为它在山的深处,是另一方向,所以虽然多次到七里路过双溪,却没有作过停留,每次都与它擦肩而过,未能一睹它的倩影。

终于,在一个周末,一个会摄影的朋友说约上几个人去七里打卡拍照,我说要么到寺桥好了,然后我们定好时间,驱车直奔双溪村,到了地点才发现原来就在往七里大头村的路边,心中大呼遗憾。

寺桥,为石拱桥,位于石梁镇双溪村寺桥自然村,因此桥地处寺桥村原资忠寺前而得名,历史悠久,饱经沧桑。它始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由大邱(今柯城区七里乡大头村)财主王丕承出资建造。寺桥东西横大头源溪流之上,为麻石垒砌券拱。桥长22米,宽4.3米,桥两侧分别用卵石及麻石构石阶七步,桥面以麻石铺面,中心成回字型,千斤石居中。桥拱呈半圆型,整座桥梁在两岸古樟树的衬托下,格外秀美。古桥做工精致,用料讲究。是目前衢州市保存最为完好、年代较长的石拱桥之一,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于在200912月被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漫步在这座历经两百年风雨的古桥上,与古道、古樟、山溪相映,构成一幅既沧桑隽永又清新自然的田园山水画卷,那种梦里乡愁的感觉,令人久久驻足、留连忘返。桥下,水清透明,手指长的石斑鱼在卵石和细砂间灵动地游弋,鱼身花纹清晰可见,石头上附着一颗颗小螺蛳,捡一盘就可当下酒菜。好多的人带着孩子,泡在澄澈的溪水里,顽童一般扑腾起一串串水花,激起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

寺桥,还是个红色教育基地,在村里,一排毛竹搭建的小房子里挂着一些红军衣帽,靠墙立着斗笠和道具枪。这一带当年曾留下红军足迹。1934,方志敏部队掩护红军主力反围剿撤退时,一支小部队途经寺桥附近的杨坞村,遭当地地主武装攻击,牺牲了两名红军战士,当地村民冒险安葬了他们并立碑纪念。

双溪村赖姓名人——赖德生曾作诗描绘家乡美景:“寺据山麓挽林坞,林蹲樟荫扼通衙。密峯酷似飞天去,石龟宛如匍地来。蛙鸣深涧农幽谷,鱼嬉飞流跃龙门。鹰旋峯腰窥山廓,鸡啼村口报黎明。”他老人家一生为革命事业奔走,没有时间回乡探望,只能以写诗来怀念家乡,诗中的浓浓乡愁,令人唏嘘。

走进寺桥,有一种回乡的感觉,青山、绿水、古桥、老樟树,在这酷热的夏天中,有一份独特的静谧与清凉。我想,这也是这么多人喜欢来到这里的原因吧,所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寺桥,它满足了人们对乡愁的依恋,走近寺桥,是一种心灵的归宿、精神的寄托、灵魂的安放。


 编审:周国英

作 者 简 介

郑凌云,笔名林间看云,浙江衢州人,金融职员。自高中时代起至今、陆续发表各类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浙江日报》、衢州日报》等国家、省、市级报刊网站,近年以网络发表为主,累计有各类体裁作品千余件。


关注投稿

黄石文学
湖北省黄石市文联主管,黄石市作家协会主办的网络文学微刊。《黄石文学》立足黄石,面向全省,辐射全国。微刊不厚名家,不薄新人。 打造鄂东最具影响力的文学网络平台,是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