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友新报·老兵新传】贺永刚|转业圆我记者梦 

文摘   2025-01-05 06:57   北京  
     

转业圆我记者梦 


文/贺永刚



1988年,我结束了19年的军旅生涯,转业来到了安阳。军转办的同志看着我的一摞见报稿件剪贴本对我说:“根据你的职务和专业特长,我们会认真考虑的。”过了一段时间,军转办通知我有两个地方供我选择,其中一个是安阳日报社。我当即表示,进安阳日报社。从此,我成了一名真正的记者。




在部队,我是土记者。我当了一年兵就调到团政治处当专职报道员,后来又当新闻干事。其间,我下连队采访时和战士们一样摸爬滚打,钻到坦克里体验连进攻,坐到大卡车上边参加野营拉练,跑到山沟里和战士们一起挥镐挖洞,下到冰冷的水里插稻秧。我把看到的、听到的、体验到的及时写成稿件,发表在军内外的报刊上,在部队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1977年2月的一天,我接到通知,坦克二连副连长的爱人在山西阳高车站生了孩子。她在唐山工作,怎么会在阳高生孩子?我和群众干事还有王副连长赶到阳高车站才知道,副连长爱人是准备从唐山来部队生孩子,没想到在火车上生产。列车长命令临时停车,把产妇用毛毡抬到了阳高车站,车站广播找到了旅客中的医生接生,车站服务员无私拿出很多妇幼用品,有一个服务员把自己刚买的秋衣秋裤撕开包小孩。感人的事情一幕接着一幕。我对站长说,你亲自熬小米粥,亲自递给产妇,还希望你给小孩起个名字。我在采访中谈到还有十来天就是3月5日全国学雷锋纪念日了,站长激动地说:“这件事就体现了人人都在学雷锋,就叫学锋吧。”我带着这些素材回到部队,连夜赶出了长篇通讯《祖国处处有雷锋》,在军内外多家报刊发表。如今的王学锋是唐山市一名人民警察。1977年,我在新华社、军报、《战友报》、《山西日报》等省以上报刊发表稿件47篇,部队给我记了三等功。



转业到安阳日报社,我成了名副其实的记者,真是如鱼得水。我除协调工作外,还给自己定了个规矩,每月至少一周到农村采访,我真的做到了。我下乡采访坐公交、坐拖拉机、坐毛驴车,我住农家、吃派饭,给农民锄地、砍树枝、刨红薯,在县委机关食堂排队买饭。我采写和拍摄了很多反映农民、农村、农业的稿件和照片。1994年,我到滑县老爷庙乡搞农村党建。半年的时间里,我除去正常工作外还坚持采写稿件,其中在本报发表40余篇,在《河南日报》发表6篇。


1995年2月,我听说滑县的计划生育工作要打翻身仗,就到滑县住了一个星期。1994年3月4日,省委、省政府宣布滑县成为计划生育后进县,被出示黄牌警告。县委、县政府认真反思,痛定思痛,总结教训,甩黄牌、争先进,取得了新的突破。我深入到乡镇、村、户,详细了解情况,又跟计生委的同志座谈,让他们说说一年的酸甜苦辣。经过一年的努力,1995年2月28日,省委、省政府授予滑县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县称号,奖金6万元,黄牌变金牌。我写了长篇通讯《征服“天下第一难”——滑县计生工作黄牌变金牌纪实》,除本报刊登外,省内有几家报刊也进行了刊登。



我的工作变动后,不用写稿了,但是我还是手痒。有一年春节,我去郑州哥哥家里串门,无意中谈到了清丰老乡、国家一级演员、豫剧表演艺术家王善朴。哥哥说:“我们住得很近,又是老朋友,经常见面。”我说:“你能不能给我引荐一下?”经过联系,王善朴说下午去他家。在他家里,王善朴和夫人杨华瑞(豫剧表演艺术家)已经给我们沏上茶。在拉家常的过程中,我完成了采访任务,达到了我的目的。回来后,我写了篇专访《拴保和他的丈母娘》并在本报发出。王善朴见到报纸高兴地说,夫妻变成娘儿俩了。后来,《中国文艺报》和省内几家报刊采用了这篇专访。


转眼间我来到安阳日报社26年了,我采访过工人、农民、学生、警察、军人,采访过一般干部、县处级干部、厅级干部,也采访过国务委员李铁映。我写过消息、通讯、专访、报告文学、散文、内参,唯独没有写过诗歌。说没写过是假的,我怕拿不出手,别人笑话,还是藏拙吧。


脱下军装时我37岁,如今已年过花甲了,没出息,还是两个毛病,一是爱写点东西,二是爱喝二两,真难改啊!     

      

 (刊登于2014年11月11日《安阳日报》)


战友新报
有情怀的战友文苑 有温度的战友之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