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前,零售巨头沃尔玛为全球气候变暖送上一份红色圣诞大礼。
沃尔玛宣布,可能无法实现其承诺的减排目标。
作为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曾承诺在2015年的基础上,到2025年将自身运营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35%,到2030年减少65%。然而,由于能源政策、基础设施以及低碳技术可用性方面的挑战,沃尔玛失约了。
沃尔玛的业务持续扩展,新开门店和商品运输量增加,使得减少排放任务异常艰巨。2023年,沃尔玛的运营排放量增长了3.9%,达到1510万吨。其中,美国和墨西哥老旧制冷设备的污染增加了5.3%;美国卡车车队的扩张导致运输燃料排放增长了10%。尽管沃尔玛在2023年实现了全球电力需求中48%来自可再生能源的目标,但这未能抵消业务增长带来的排放增加。
今年以来,能源、消费、金融、航空行业的巨头纷纷跳船,自愿减排进程进入了乱世纪。
能源行业:壳牌放弃气候承诺
壳牌公司曾在2021年承诺,到2030年将其石油产量减少20%,以应对气候变化。
2024年6月,壳牌新任首席执行官宣布,公司将放弃这一计划,转而专注于提高股东回报和确保能源供应的稳定性。
消费行业:联合利华推迟可持续发展目标
联合利华一直以其可持续发展承诺而闻名,曾设定到203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
2024年,联合利华表示,由于监管障碍和技术延迟,可能无法按期实现这一目标。
金融行业:摩根斯坦利
2024年10月,摩根士丹利调整公司的气候目标,降低了对公司贷款组合中碳排放削减的预期。摩根斯坦利表示,全球向绿色经济转型的进展缓慢,导致其难以实现先前设定的减排目标。具体因素包括电动汽车销售放缓、航空业生物燃料采用迟滞,以及电力行业面临的挑战等。摩根士丹利将其全球变暖控制目标从1.5摄氏度调整至1.5至1.7摄氏度之间,以适应当前的技术和政策限制,同时仍与《巴黎协定》保持一致。
航空:新西兰航空公司放弃减排目标
新西兰航空公司于2024年7月宣布,因燃油效率更高的飞机交付延迟、绿色燃料价格高企,放弃其2030年的碳减排目标。公司仍承诺在205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
新西兰航空公司此前曾计划到2030年将碳强度降低28.9%,这一目标已获得SBTi的认可。然而,新飞机交付的延迟使其决定立即退出SBTi。该公司计划延长现有机队的使用寿命,并探索电动飞机等可持续发展途径。
汽车行业:丰田汽车减排不足
根据2024年的企业气候责任监测报告,丰田公司的减排力度被认为严重不足,未达到《巴黎协定》设定的控温目标所需要的水平。
银行:巴克莱未能调整在化石燃料行业的融资规模
尽管巴克莱承诺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但其对化石燃料行业的融资支持引发质疑。自2016年《巴黎协定》签署以来,巴克莱被指继续为化石燃料项目提供资金,成为欧洲最大的化石燃料融资提供者之一。
银行:汇丰和渣打退出SBTi
SBTi组织预计将推出一项新标准来评估金融机构的净零目标,标准包括对化石燃料融资的严格限制。退出SBTi验证程序的银行包括HSBC、渣打、法兴和ABN AMRO行。
企业自愿减排承诺的反思
这些跨国公司的声明引发了人们对企业减排承诺的广泛批评和反思。
《巴黎协定》签署后,许多公司纷纷设定了雄心勃勃的减排目标,但实现这些目标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特别是这些头部企业的气候政策调整会削弱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
技术挑战是企业实现减排目标的主要障碍。许多低碳技术尚未成熟,或者成本过高,难以大规模应用。
政策和监管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减排计划产生了重大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策差异,一些保守派政府气候政策的倒退,使得跨国企业在制定和实施全球减排战略时面临困难。今天有消息指出,川普上台后有可能再次退出《巴黎协定》,甚至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协定。
市场和经济因素严重影响企业决策。能源价格的波动、市场需求的变化,供应链的复杂性以及股东对短期回报的期望,导致企业在环境承诺和经济利益之间进行权衡。
减排雄心和减排信心是影响企业气候政策的底层因素。雄心退缩、担心洗绿影射,造成企业丧失减排信心。
未来怎么办?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跨国企业在全球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中仍扮演着关键角色。
1. 加强技术创新:投资研发和采用新的低碳技术,以提高能源效率和减少排放。比如,微软承诺到2030年实现“碳负排放”,并到2050年移除其历史排放的所有碳足迹。微软通过气候创新基金投资碳捕获初创企业Climeworks和Heirloom。这些公司致力于开发直接空气捕获技术。亚马逊公司承诺到204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亚马逊资助了多个利用生物技术和工业设施碳捕获的项目,特别是在供应链和物流方面。与碳封存公司CarbonCure合作,推动碳捕获技术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
2. 积极参与政策制定:与政府和监管机构合作,推动制定有利于减排的政策和法规。比如,苹果、谷歌等科技巨头是RE100倡议的成员,承诺使用100%可再生能源,并通过该平台影响全球能源政策走向。特斯拉积极参与电动汽车充电网络的国际技术标准制定,从而间接推动各国电动化政策落地
3. ESG透明披露进展:定期向公众和股东报告减排进展,保持透明度和责任感。比如,可口可乐承诺到2030年回收相当于其全球包装总量的塑料瓶,同时投资水资源管理项目。亚马逊承诺投资超过200个风能和太阳能项目。
4. 平衡经济与环境利益: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增长。比如,雀巢通过开发以植物为基础的食品,推动消费者向更环保的饮食方式转型,同时也迎合了市场对健康和环保产品的需求。
无论如何,也不需要过于担心。
这个世界上,还是有知行合一,刚坚不可夺其志的人。
各位,中国承诺力争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