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生态环境部指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目前已经顺利完成两个履约周期,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经过三年的发展,市场总体运行平稳,以碳市场为核心的中国碳定价机制正在形成。但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仍存在不足,突出表现在市场当前仅覆盖了发电行业,参与主体高度同质化导致市场活跃度低,市场机制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与欧盟等覆盖多个行业的成熟碳市场差距较大。生态环境部综合考虑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产业发展情况、减污降碳贡献、数据质量基础、应对国际碳壁垒等因素,对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石化、化工、造纸和航空等重点行业纳入碳市场的成熟程度进行全面评估,确定了各行业纳入市场的时间表、路线图。根据评估结果,建材(水泥)、钢铁、有色金属(电解铝)行业基础条件成熟,可从 2024 年度起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管理,届时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比例将达到约 60%。生态环境部认为,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扩围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方案》提出启动实施(2024—2026 年)和深化完善(2027 年—)两个阶段工作目标。
在启动实施阶段,要实现平稳启动扩围,完成三个行业首次履约工作。配额采用强度控制思路,实行全部免费分配,部分先进企业获得收益,部分落后企业付出成本,大多数企业配额盈亏基本持平,盈亏金额占企业经营收益比重较小。在深化完善阶段,强化激励约束程度,促进低碳技术创新发展和碳排放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
在扩围门槛方面,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与发电行业相同,仍为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 2.6 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在管控气体种类方面,发电、水泥、钢铁的管控气体为二氧化碳,电解铝行业的管控气体为二氧化碳、四氟化碳(CF4)、六氟化二碳(C2F6)。
在排放范围方面,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均仅管控因使用化石能源等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在配额分配方面,启动实施阶段采用强度控制的思路实施配额免费分配,企业所获的配额数量与产品产量(产出)挂钩,不预设配额绝对总量,不限制企业产能,产品产量(产出)越大、配额量越多;采用绩效评价法,根据单位产出的碳排放强度进行绩效管理,碳排放强度低的企业可通过配额盈余获得收益,碳排放强度高的企业因配额短缺付出碳排放成本,整个行业配额基本盈亏平衡;充分考虑纳入初期企业不熟悉规则、数据质量基础不牢靠的现状,按照类似“体验期”式的试验期定位,单个企业的配额盈余与缺口均控制在较小范围内,缩小企业间配额“贫富差距”。深化完善阶段,配额分配方法由绩效评价法逐步转向基准法,对标行业先进水平,建立预期明确、公开透明的配额逐步适度收紧机制,推动单位产出碳排放不断下降。
《方案》规划2024 年为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首个管控年度,2025 年底前完成首次履约工作。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水泥生产国。2014年我国水泥产量达到24.9亿吨的历史高峰,当年水泥熟料产量为14.2亿吨;2020年水泥产量为23.8亿吨,水泥熟料产量达到15.8亿吨的历史高峰。2022年,我国水泥产量21.3亿吨。统计结果显示,我国水泥产能已过峰值。从碳排放量上看,自2020年水泥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12.3亿吨峰值后,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下降,累计下降幅度为13.9%,预计2023年仍将继续下降。
综合宏观环境、技术发展及市场变化等因素可以确定,我国水泥行业碳排放量或有起伏,但碳达峰已经实现。
水泥行业如何应对明年的首次履约呢?
2024年5月18日-19日,由世界水泥协会(WCA)主办、中材水泥承办的WCA 2024年度大会在中国南京召开。会议聚焦“行业大势与战略应对”主题,共同围绕全球水泥行业的机遇与挑战、精细化管理与新技术应用案例,以及碳减排和碳交易对行业影响等热点议题。中建材绿色能源有限公司在WCA会议上作了《中国碳市场扩容及对水泥行业的机遇和挑战》演讲。
华新水泥在WCA会议上作了《碳双控:促进水泥行业去产能、去产量》演讲。中材国际在WCA会议上作了《中材国际赋能水泥工业高质量发展-绿色智能系统解决方案》演讲。https://www.worldcementassociatio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