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教育报》报道:宁波江北区探索以体育促心育

教育   2024-12-25 16:51   浙江  

  近日,《浙江教育报》专题报道《用好体育这剂“快乐能量”——宁波江北区探索以体育促心育》。

详细报道如下

用好体育这剂“快乐能量”

宁波江北区探索以体育促心育



  “不论是大课间还是体育拓展课,我都会找几个同学踢一场球,特别畅快!”对于宁波市洪塘中学八年级学生叶晨曦来说,在绿茵场上肆意奔跑是她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刻。


  和叶晨曦一样,宁波市江北区的中小学生发现,最近两三年校园里悄悄起了新变化:每天1小时的运动时间雷打不动,各类体育拓展课程越来越多,并且体育课到了期末也不停课。这些积极的变革,源自江北区教育局的一项新尝试:以体育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找到快乐的“密码”


  近年来,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持续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们尝试过多种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但效果不如预期。”江北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陈勇坦言。当“多巴胺”“内啡肽”等“快乐密码”成为网络热词,人们频频讨论起“运动释放多巴胺”,江北区教育局也注意到了体育这剂“快乐能量”。


  “研究表明,运动能够促进大脑分泌血清素和多巴胺等神经递质,从而激发愉悦的情绪;运动还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耐力、注意力和观察能力,同时为愤怒和郁闷等负面情绪提供释放渠道。”陈勇介绍道,基于此,2021年江北区教育局通过调研后推出《关于体育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实施方案》。该方案立足“全域体育”发展格局,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快校内外体育资源提质和互通,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培养一项伴随终身的体育爱好、掌握一门受益终身的体育技能。



  结合课程改革,在保障体育基础性课程的前提下,江北区各中小学校都开设了2~6门不等的体育拓展课程。具体到运动项目上,田径、游泳、足球、篮球等传统项目已是“标配”,近两年,轮滑、击剑、高尔夫、皮划艇等特色运动项目也先后出现在江北校园。


  每周,在宁波市水上(游泳)运动学校,都能看到宁波市江北区外国语艺术学校的学生们奋力挥动船桨,在劈波斩浪中释放青春活力。“皮划艇运动既新颖有趣,对团队合作意识与奋勇拼搏精神的培养大有裨益。”学校体育教研组组长邬丽玮表示,这两年,学校依托“家门口”的水上运动学校,开设了皮划艇课程,吸引了众多学生报名参加。



  在宁波市江北外国语学校的体育课程表上,桥牌和击剑让人眼前一亮。“击剑尤其受欢迎,学生不仅在校内认真学习,有的还会在课外自发前往击剑馆训练。”学校体育教研组组长郑佳未告诉记者,该校开设了佩剑、重剑和花剑3个剑种的教学课程,已经形成一支50余人的击剑队伍。



  除了开设丰富多彩的体育课程,充分挖掘学生的运动爱好、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在实施方案的指导下,不少学校还对运动成绩评价体系进行了改革——不再单纯依赖“跑得快、跳得远”的单一绝对值,而是将学生的运动过程表现、日常锻炼习惯及身心健康进步的相对值融入评价体系之中,以激发和维护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


  前不久,在宁波市中城小学运动会,全体学生齐上阵,环绕历史悠久的慈城古镇,进行火炬接力传递。小小火炬手们昂首挺胸,通过击掌、点赞等趣味动作来交接火炬,过程中欢声笑语不断。五年级学生余科宜曾经觉得跑步单调且枯燥,在参与了火炬接力后,他发现跑步可以很有趣,“大家一起运动的氛围让我觉得特别快乐”。校长徐扬威认为,学生在校内学到的体育技能将成为他们一生的精神财富,因此“比赛第二,乐趣第一。举办运动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中发现乐趣”。



个性化定制“体育处方”


  2021年,江北区教育局对区内40所中小学校的学生进行心理筛查。针对需要精确辅导的学生,该校的心理教师、体育教师、班主任组成了“3合1”指导跟踪团队。他们共同关注学生情况,研究矫正措施,尝试开具个性化的“体育处方”。


  中城小学四年级学生小段存在人际交往上的困扰:他比较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和合作,还经常和同学爆发肢体冲突,因此逐渐被同学疏远。经过团队教师的共同分析,体育教师吕珊珊决定在体育课上增加羽毛球项目的学习,并特意安排了一名性格开朗的学生与小段做搭档。在共同学习羽毛球技术的过程中,小段逐渐受到同伴热情性格的影响,开始友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之后,吕珊珊又在课上加入了排球、篮球等团体运动,意在引导小段学习与多人和谐相处。与此同时,小段对篮球的兴趣也被吕珊珊捕捉到。在吕珊珊的鼓励下,小段加入了篮球社团,身边逐渐聚集起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针对有轻微人际交往问题的学生,我们会推荐篮球、排球、足球等团体运动项目,以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而针对有情绪焦虑问题的学生,我们则推荐跑步、跳绳等项目,通过运动能力的逐步提升,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陈勇表示。此外,指导跟踪团队还会为每个接受体育干预的学生建立个人档案,详细记录体育干预的成效,定期更新,以便及时反思和调整策略。



  开具“体育处方”是以体育促心育中最核心的一步,但不是最难的一步。江北区教育局教研室体育教研员裘飞龙认为,最大的难点是不让有心理危机的学生感觉到自己被特殊对待了,而是润物无声地帮助他们重拾阳光心态。为了给学生以自然无形的引导和抚慰,教师们各出奇招:设计既生动有趣又具有针对性的体育游戏,以游戏育人;体育教师与学生“隐形”结对,进行一对一的精准帮扶……


健全机制,保障体育促心育


  根据实施方案,江北区明确了以校为单位,将心理健康工作纳入学校体育教学组工作职责,要求由各中小学校长担任“体育处方”工作第一责任人,牵头抓好学校方案、组织、保障和落实工作。在此基础上,教育局积极完善专业力量的支撑,鼓励和指导体育教师提升心育理论和实践水平。目前,江北区已经将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和技能纳入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内容,引导全区体育教师积极参加心理健康专业技能培训,以提高体育教师开展心理健康干预工作的能力。据统计,区域内体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C证持证率已达100%。



  洪塘中学地处城郊,生源构成较为多元,加上学生们正处在青春期,容易产生心理情绪上的波动。对于以体育促心育,校长胡龙华充分肯定道:“我校的工作围绕四个‘健’字展开:健身、健心、健脑,最终达成健康成长。这是我校领导班子的育人共识。”刘敏是最早加入该校“3合1”指导跟踪团队的体育教师,一直持续参与多名学生的心理健康跟踪指导工作。这些年,他参加了不少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也考出了心理健康教育C证。他表示,以往自己在教学中总是不苟言笑,在参与以体育促心育项目的过程中,他逐渐调整了教学风格,“学生们的性格差异很大,‘严厉’‘粗放’并不适用于所有学生,面对一些性格敏感的学生,应该给予他们鼓励,关注他们的进步,引导他们逐步提高体育水平”。



  除此之外,江北区还不断强化体育教师与心理指导中心的合作。在部分体育课堂教学中,实施了双师制教学模式,即由体育教师负责授课,心理教师旁听并负责观察、记录和分析“体育处方”的实施情况。课后,体育教师与心理教师共同讨论课堂效果、目标实现情况,以及特殊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反馈。这些讨论成果将作为下次课程设计的参考。江北区每年开展4次以上聚焦以体育促心育的区级课堂教学研讨会,旨在通过教学研究来提升体育干预水平。



  经过种种努力,目前,江北区以体育促心育项目已见成效:2021年至今,江北区专项建档的心理危机学生中,未发生一起极端事件;与2021年相比,目前心理危机二类学生人数下降了54.8%,三类学生人数下降了45.2%。


  江北区教育局副局长陈冬冬表示,未来,江北区还将继续探索“音乐处方”“劳动处方”等多元化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情绪纾解的途径,“让阳光照进学生心灵的裂缝,驱散他们的黑暗和孤独,赋予他们力量和勇气,去探索无限可能的未来”。


来源|《浙江教育报》

记者|廖钗勤


江北教育
宁波市江北区教育局信息发布,江北区校(园)务信息公开,江北教育各类咨询投诉互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