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宿城区委书记陈伟:锚定农业强区目标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时事   2024-08-28 11:19   江苏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强调“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为全省“三农”比例最高的主城区,宿迁市宿城区近年来深入贯彻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全面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锚定农业强区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开展和美乡村建设三年行动,高水平推进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建设,探索形成产业融合兴农、乡村建设利农、人居环境惠农、共建共享富农的乡村全面振兴“宿城路径”,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全国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获评2023年全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综合排名第一等次。



融合为题,探索形成五化提升、三产协同的农业发展路径


紧扣“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重大任务,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推动西片区建成以农文旅融合、精致农业为特色的古黄河农业公园组团,中片区建成以种源农业、果蔬种植和精深加工为主导的都市农业组团,南片区建成以生态高效农业、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核心的生态田园乡村示范带,构建“三大片区”错位发展、“一二三产”融合并进的生动格局,今年2月高分通过全国首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中期评审。


以产业化路径做好“土特产”文章。更加突出农业园区化、设施化、绿色化、数字化、融合化“五化”带动作用,以全省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宿城现代农业产业园为龙头布局“1+8+N”园区发展体系,以食品产业园为载体大力发展预制菜、休闲食品等精深加工产业,沿黄河故道串联唐圩三产融合产业园、田洼智慧农业产业园等40余个项目带动高效特色农业连片发展,在稳产保供基础上“一镇一品”培育陈集葡萄、花园酥梨等国家地理标志5个、“两品一标”87个、建成高标准农田43.7万亩,粮食产量实现“二十连丰”,农业产业链综合产值年均增长12%以上,获评“中国农业公园”、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区。


以大农业思维聚力“农文旅”融合。作为全国唯一拥有“两湖两河”特定地理标志的设区市主城区,宿城充分运用水环境综合整治成果,深挖水韵禀赋、近郊优势、文化底蕴,打造“牛文化”与“水资源”融合、城市近郊“观光游”与“亲子游”一体、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的牛角村欢乐田园度假区,塑造以黄河文化与渔耕文化为根脉、休闲运动与康养游乐为定位、入选全省重点文化和旅游产业项目名录的朱海休闲运动小镇,建成拥有全国最大的蝴蝶兰组培中心、获评省乡村旅游业态创新示范项目的“蝴蝶兰大世界”,串珠成链培育“自在天成·水韵宿城”品牌,荣获省乡村旅游创新发展先行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以产学研融通打造“种业芯”高地。坚持把种业振兴作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集聚、培育绿港、中江、瑞华3家全国种业龙头企业,建成库容规模全省最大、科研水平全国领先的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心,逐步构建“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日益成为全省有影响、全国叫得响的种源高地,2023年全区种业净资产6.6亿元、销售额4.2亿元、均位居全省县区前列,全国良种辐射推广面积超1360万亩。



群众为本,探索形成顺应需求、尊重规律的农房建设路径


坚持以农民意愿为主、居住条件改善为目标,结合黄河故道沿线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建设和王官集镇“三园”同创,打造省级特色田园乡村8个、农房改善省级示范项目7个,获省政府农房改善督查激励。在此坚实基础之上,确立“规划引领、群众自主、质量管控”总体思路,持续探索农房建设新路径。


突出规划先行,做到“各美其美”。坚持规划先行,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突出差异化、个性化定位,因地制宜编制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镇村联编”“多村合编”村庄规划,做好规划发展村庄动态更新,既保证宜居农房规划的严肃性,又杜绝“千村一面”、过度“城市化”。


编制多元图集,确保“群众满意”。按照“自选、自建”原则,制定农村住宅建设管理规范化指导方案,出台农村宅基地审批和自建房手续办理相关办法,编制26套契合群众需求、富有乡村元素、风格多元、造价不一的农村住房设计通用图集供群众选用,通过“统规自建”方式鼓励群众翻建、插建改善住房条件,切实让群众在农房建设中唱“主角”。


坚持全程监管,推动“住有宜居”。坚持政府监管与群众参与相结合,探索建立农村住房规划、用地、建设、使用等全过程监管制度,严格把好项目预审、规划审核、手续办理、建设质量关口,完善工匠培训和管理机制,打造“功能现代、结构安全、成本经济、绿色环保、风貌协调”的高品质农房。



绿美为底,探索形成颜值提升、生态蝶变的环境改善路径


绿色是宿城最鲜明的底色。在践行绿色发展上率先探路、作出示范,宿城既有基础和条件,也有义务和责任。


抓好人居环境改善,全面描绘“空间美”。全域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和土地综合治理,项目化推进“厕所革命”、垃圾治理、水环境整治等重点任务,梯次化推动省级和美乡村、整洁村建设,探索构建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运行管护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服务费市场化形成机制,农村生态河道长效管护工作连续2年获评全省第一等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获省评估第一等次,力争到2026年整洁村全覆盖,建成42个省级和美乡村;到2030年省级和美乡村占比50%以上、苏北领先。


补齐公共设施短板,全力书写“品质美”。坚持以城市标准提升农村公共服务配套水平,持续深化镇区“十个一”工程,大力实施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乡镇污水管网“十必接”建设,全面提升水电路讯、医教文保等基础设施配套,“四好农村路”覆盖率、农村区域供水入户率、天然气管道通达率均达100%,“15分钟生活圈”镇区实现全覆盖。


放大耿车蝶变效应,全域勾勒“生态美”。从“保护绿水青山的1.0版”到“生态与发展相融合的2.0版”,“耿车蝶变”是宿城广大干部群众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的精彩缩影和生动体现。坚持“生态文明建设永远在路上”,全力讲好“耿车蝶变”精彩故事、全域推广生态修复宝贵经验,严把生态环境保护关口,坚决遏制“散乱污”企业死灰复燃,持续推动产业结构向“新”向“绿”转变、生态禀赋向绿色财富转化,不懈推动“耿车蝶变”从“一镇之变”向“全域之变”的3.0版迭代升级。



富民为先,探索形成和谐善治、共建共享的共同富裕路径


坚持和谐善治、富民为先,打造治理有效、群众有感的乡村繁荣图景。


党建引领多元共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聚力党建网、服务网、治理网“三网融合”,完善信访诉求分级负责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深入实施“精网微格”工程,持续擦亮“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品牌,人民群众安全感测评满意率连续6年全市第一。


权责清单试点先行。系统梳理、科学论证、编制形成“两清单一事项”,进一步明晰镇街权责边界,实现职能任务条目化、权责运行规范化、保障措施具体化,为构建权责清晰、运行顺畅、充满活力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提供坚实支撑。


联农带农富民增收。扎实推进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深入推动产业、就业、创业、物业“四业”富民,拓展租金、股金、薪金、奖金“四金”模式,支持村集体经济通过资产盘活、“飞地”经济等路径拓展增收渠道,2023年涉农村(社区)集体经营性收入同比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年均7.5%以上的较高增速。



来源:《群众》杂志2024年第16期
作者:陈伟(作者系中共宿迁市宿城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张宁

群众杂志
中共江苏省委机关刊《群众》杂志主办的理论宣传和决策服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