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重要论述的理论源流之二:源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医药文化的历史传承

文摘   2024-11-01 06:49   北京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我国健康思想内容丰富,源远流长。我国古代多从健身活动、饮食、音乐陶冶等方面来保持个人健康。我国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主张“动”,即能逸而能劳,平常百姓强健的原因在于“劳动”。晋代的葛洪主张“不饮起晚,不欲多睡。”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从而保持健康。中国古代中医认为音乐对人的精神有很好的调节作用,音乐的节奏与人的生理结构密切相关。

中医药以整体观和系统论为核心,注重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强调天人合一、身心合一,从整体联系的角度、功能的角度、运动变化的角度来把握人的健康与疾病的规律,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底蕴和思维。中医药学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和同疾病作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是我国具有独特理论和技术方法的体系至今在我国现代医疗体系中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总书记指出,传统医药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促进文明互鉴、维护人民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原创的医学科学,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中医药文化绵延几千年,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深刻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生命观、健康观和方法论,兼具科学和人文的双重属性,丰富充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来源。中医药学植根于深厚中华民族哲学智慧和优秀传统文化土壤,具有深入中华民族血脉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标识。中医药文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主要体现在哲学、道德、人与自然、生命科学的有机结合,比如,强调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主张以此为基础看待人的地位和健康问题,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一体之盈虚消息,皆通于天地,应于物类”;强调和谐对人的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认为“能以中和养其身者,其寿极命”;强调生活方式和健康有着密切关系,认为“无事以当贵”、“早寝以当富”、“安步以当车”、“晚食以当肉”,“夫寝处不时,饮食不节,逸劳过度者,疾共杀之”;强调养德养生,认为“善养生者,当以德行为主,而以调养为佐”。孔子说:“仁者寿”,董仲舒说:“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净,心和平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如此等等。

中医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中药、针灸、推拿的治疗方式为中西医结合、中医药并用提供活力源泉。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且日益受到重视,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特别是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治未病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疾病预防,通过调理饮食,开展保健锻炼等来预防疾病的发生;既病防变,在已经发生病情时控制病情、积极治疗;预后防复,在治疗后及时调理,防止疾病复发。中医治未病理论与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一脉相承、交相辉映,充分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强化重点人群和重大疾病综合防控等重要论述之中,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医学理论的精神财富和重要基础,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文化为习近平总书记卫生健康重要论述注入了强大的民族基因和文化内涵。

振兴发展中医药文化,对于坚持预防为主、实现卫生健康工作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中医药宝库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坚持古为今用,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服务于人民健康。面对日益复杂的疾病挑战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形成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一体化的防治体系,诊疗效果最大化的预期,中西医优势互补、弥补不足是当前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努力方向。“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模式,指出“是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显著优势这一重要论断,既为做好新时代中医药工作指明方向,也成为习近平总书记卫生健康重要论述的重要组成部分。

(欢迎点亮在看+点赞+关注+星标)


八楼听风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的号



八楼听风
八楼徐步听风,波澜坐看思源,一体两面三层次,拨开云雾见真章,为您把脉时代,关注民生,解析政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