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9日,中山大学陈永明教授、刘利新教授联合西湖大学工学院助理教授张越在Nature Nanotechnology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报道了针对自身免疫病的一种潜在治疗策略,即使用阳离子聚多肽清除患者体内游离的自体核酸(cell free DNA, cfDNA),从而阻断自体核酸对Toll样受体9(TLR9)的异常激活和炎症反应。
论文截图
01 起因
会后,张越与陈永明教授就其中的机制展开了讨论。张越介绍了她最近关于新冠病毒炎症反应的一个工作(Proc. Am. Acad. Arts Sci., 2024, 121 (6) e2300644120)。她发现,病毒被免疫细胞降解的碎片中,含有大量与抗菌肽类似的、阳离子、两亲性的短肽,这些短肽可以将病毒的dsRNA整合成液晶状的纳米颗粒,并且可以激活多种细胞的炎症反应。颗粒中核酸分子的间距与TLR3的尺寸非常接近(~3.5nm),因此可以引发TLR3的募集和下游炎症信号的放大。核酸分子间距若太小,则使得TLR3无法结合,从而阻断TLR3介导的炎症通路。
02 合作研究
于是,张越与刘兴亮开始着手研究聚多肽/LL37与cfDNA复合物的液晶结构。通过小角X射线散射(SAXS)技术,他们发现,两种复合物中的DNA都呈现出周期性微结构(图2)。在PEG-TK-NPArg-DNA复合物中,DNA通过自组装形成了二维六边形晶格结构,衍射峰位置分别在q = 2.33 nm−1和q = 2.93 nm−1,对应的DNA间距为d ≈ 2.67 nm和2.08 nm,远小于TLR9的尺寸。相反,LL37-DNA复合物中的DNA形成了二维方形柱状晶格结构,首峰位置在q = 1.85 nm−1,对应的是较大的DNA间距(d ≈ 3.56 nm),这一尺寸类似于TLR9的大小,可结合并招募多个TLR9,从而放大下游炎症信号。而PEG-TK-NPArg-DNA复合物则因与TLR9在空间无法匹配,阻止了TLR9的结合和激活(图1)。
图1. 阳离子多肽抑制TLR9对DNA的识别和下游炎症信号的激活。
03 展望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5-024-01759-2
来 源 | 西湖大学工学院、中山大学
供 稿 | 刘兴亮、张越
编 辑 | 彭玥
审 核 | 苏凌菲
西湖大学工学院面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大需求,着力建设交叉学科与新兴学科为特色的工程技术学科群,努力建成国家重大科学技术研究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工学院以国际高端人才为学科带头人构建科研团队,分阶段、分领域打造一流人才队伍。
工学院目前重点建设七大研究领域 (Programs)——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生物医学工程、化学与生物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科学与工程、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工程。围绕七大领域,工学院已建成一批高水平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其中已获批成立全省3D微纳加工和表征研究重点实验室、全省智能低碳生物合成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浙江省海岸带环境与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建立微纳光电系统集成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
扫描二维码 | 关注我们
西湖大学工学院
School of Engineering
Westlake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