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钟,180秒,等一趟电梯的时间。如果你恰好需要面对一个外行,讲清楚手头正在研究的科研项目,该如何组织语言?既能让人想听,又能在确保听众在短时间内理解?
仔细想想,这件事情并不简单。这是一个需要兼顾趣味性、表达逻辑与思考深度的“难题”。
7月27日上午,在人来人往的学术环,20位优秀的演讲者站上讲台,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在短短180秒间,他们探讨科研的挑战与乐趣,探讨发现的欣喜与困惑,探讨创新的可能性与影响。
人类可以从动物身上学到什么?
季梦玉所在的课题组,研究高精度空中作业机器人。空中作业机器人由多旋翼和机械臂组成,其结构高度类似于鸟类。为了实现类似鸟类头部稳定的功能,他们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空中作业的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四旋翼控制,机械臂设计,以及具有两种模式的协调控制器。这种方法能够迅速校正四旋翼误差,使得末端执行器能够在跟踪各种复杂曲线时达到较高的位姿精度,并且还能够以较高精度实现末端位姿稳定化,类似鸟类头部稳定的功能。
两位同学的研究,让我们看到了从动物身上学习解决人类潜在问题的可能性,当然,能想到这样巧妙的研究内容,归功于在科研上能够“多想一步”。
多想一步,或许就能有新发现?
来自东南大学的孔令巧,思考太阳能如何高效利用?于是研究发现,一种叫ZnIn2S4的特殊材料作为光电极,可以让锌空气电池在没有辅助光的情况下也能充电。
西湖大学的魏路焓同样研究材料,但他从现实生活出发,思考为何手机的充电速率在初期较快,接近充满时则变慢?受到电池中的离子在电极表面和体相的嵌入动力学不同的启发,他们开发了一种耦合了光学与电化学的分析方法,精确定量出了与表面与体相的嵌入动力学相关的动力学参数。这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不同充电阶段的动力学行为,并实现针对性地指导新型电极材料的设计与开发。
从微观到宏观,科研既小也大
宏观微观背后,是处处留心的探索
西湖大学
这次3分钟的演讲时限需要我去凝练研究精华,突出自己研究的核心点和创新点,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讲述一个完整而有吸引力的故事。
获奖秘籍
语言表达:我自认为我的英语水平还不错,能够清晰、流利且生动地把我想表达的意思表达出来,这算是我一个小小的优势。
内容把握和定位:评委老师、选手和现场观众是来自于各个不同专业领域,因此不能直接罗列专业方法数据结果,而是要把这次的演讲和以往的学术汇报区分开来,把研究内容中比较重要的部分用有趣的语言和例子展示给观众,让他们听懂并吸引他们的兴趣。
心态好:之前参加很多学校的文艺演出有一些在舞台上的经验,让我在台上能自信地完成演讲。而且这次主要是本着和大家来交流的心态,而不是把这次“三言”当作一次比赛,这反而使我的状态更松弛。主要还是想把我们课题组的研究成果更好地展示给大家。
获奖秘籍
语言技巧:在演讲中注意语音语调,把握好节奏,让大家有足够注意力。
深入浅出:把研究成果尽量凝炼,去掉繁杂的公式和图表,类比或比喻让大家更容易理解。
循循善诱:在演讲中要设置节点,吸引大家注意,并认识到现在讲到什么环节了。
赵瑜佳
获奖秘籍
面向观众:由于此次演讲面向的观众来自不同专业背景,因此在专业性方面,认真听取了导师和课题组内部成员的建议;通俗性方面,充分吸纳了其他研究方向同学的意见。希望能给观众留下点什么;
打磨作品:根据大家的反馈,反思自己遗漏了哪个环节,不断迭代改进,这对于最终呈现效果至关重要;
独特风格:每个人性格不同,台风也不相同。不必拘泥于一种固定的舞台风格,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至此,由西湖大学工学院主办,江苏银行杭州分行公益支持的2024首届长三角工科研究生3分钟学术展示大赛在西湖大学云谷校区圆满落幕。
大赛吸引了包括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在内的多所高校学生踊跃报名,最终筛选出20名来自全国十余所顶尖高校的优秀选手参赛。经过激烈的角逐,决出三等奖8名、二等奖5名、一等奖3名。
本次大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长三角地区的工科研究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学术成果的平台,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学术热情和创新能力。同时,大赛的举办也促进了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为推动长三角地区工科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策 划 | 工学院博士生讲座委员会
编 辑 | 冯晨希
编 审 | 邬云鹏
校 对 | 彭玥、苏凌菲
审 核 | 雷亮、陆启阳
西湖大学工学院面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大需求,着力建设交叉学科与新兴学科为特色的工程技术学科群,努力建成国家重大科学技术研究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工学院以国际高端人才为学科带头人构建科研团队,分阶段、分领域打造一流人才队伍。
工学院目前重点建设七大研究领域 (Programs)——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生物医学工程、化学与生物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科学与工程、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工程。围绕七大领域,工学院已建成一批高水平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其中已获批成立浙江省3D微纳加工和表征研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浙江省海岸带环境与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建立微纳光电系统集成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
扫描二维码 | 关注我们
西湖大学工学院
School of Engineering
Westlake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