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寨的前世今生

文摘   2024-11-05 17:07   四川  

大寨,这个曾经轰动全国的名字,是伴随着我们这一代人而来的。从小我家周围的围墙上有两条最显著的标语,即使到现在还若隐若现,那就是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令人巧合的是,这两个地方,一个是农业的典型,一个是工业的典型,而且地名前面都有一个“大”字。


我从小就是在农业学大寨的口号声中逐步长大的,从读中学开始,就投入到了农业学大寨的热潮之中,作为一个学生,虽然不懂得农业学大寨的内涵,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学大寨?但大人告诉我们,要吃饱饭,要穿得暖,就要学大寨,改变家乡的自然条件,将一座座小山,变成大寨一样的梯田。

我老家村的规模其实和大寨差不多,大概也是几十户人家,200多号人,都是在大山上,平均海拔也是1000多米,只不过大寨是在北方,我老家是在四川南部的山区地方,除了气候条件比大寨好以外,其余自然条件都不如大寨。

现在老家的一片片梯田就是当初学大寨的成果,不同的季节,远远看上去,都是不同的美丽风景,这些梯田,对于水土保持,防御自然灾害的确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虽然现在有的丢荒了,水田变成了旱田,但在包产到户的过程中,这些梯田还是成了许多人家争抢的地方。

大寨这个地方其实我并不陌生,早在1979年,那时我作为一名军人,根据上级的命令,去山西介休县接兵。记得那是1979年的冬天。新兵招录的任务结束后,部队首长决定,我们参加接兵的官兵全部去大寨参观学习,这也是我这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来到大寨这个自己向往已久的神秘之地。

由于大寨离昔阳县城很近,大概只有几公里,虽然大寨的自然条件的确不好,但距离县城比较近这是大寨的优势,再加上大寨人有一个好的带头人,那就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个从村书记直接晋升的国务院副总理的陈永贵。

陈永贵出生于1915年,去世于1986年。陈永贵是中国农民的典型代表,也是新中国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探索,从支部书记直接到中央工作,成为国务院的副总理。现在看来似乎有点荒唐,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在国家百废待兴的时代,的确需要陈永贵这样的典型人物。

新中国是一个从半封建半殖民地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国家,农业是中国经济的命脉,是解决吃饭问题的根本。新中国成立以后,农业问题成了解决农民问题根本。大寨这个典型就是探索中国农业发展之路的一种尝试。从农业学大寨到今天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用了20多年的时间。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粮食产量逐年提高,到今天我国粮食产量已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随着农业现代化的逐步推进,我国的农业发展也迈上了新的台阶。

大寨在那个特殊年代,对中国农业的贡献起到了典型教育的作用,是一种中国农业在特殊发展阶段的缩影,农业学大寨的精神鼓舞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为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提供了精神食粮,农业学大寨的内涵更加丰富。

现在全国都在变,大寨作为昔日农业的典型代表也在变,今天的大寨虽然比不上后来居上的华西村,南街村等,但大寨精神仍有它的历史价值,仍然值得我们去发扬光大。大寨人也将紧跟时代的发展,续写大寨在新时期发展的传奇。

大寨经过一系列风风雨雨,大寨作为一个地名,不再是神话故事,大寨这个品牌,成了新时期大寨人实现乡村振兴重要举措。在原有大寨精神的基础上,大寨品牌也为大寨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塑造了新时期的大寨精神。

放眼现在众多品牌的各类商品中,大寨黑桃、大寨牌衬衫、大寨铝塑管、大寨醋、大寨黄金饼、大寨金鹿酒等产品纷纷走出娘子关,行销全国。来大寨旅游的客人,首先要求喝大寨酒,品尝大寨核桃露,吃大寨的压饼、窝头。大寨游,已经成了比较响亮的旅游品牌。

现在大寨已经不是过去的大寨,但大寨的知名度还存在,大寨的精神还在,大寨人的子孙还在继承他们父母的精神,书写着大寨发展的新篇章,大寨人的生活比他们的前辈更加幸福美好!



帮兄聊职场
有多年体制内工作的经验和体会,专业分享职场经验、社保、医保知识。愿做你了解相关知识、信息的良师益友,和广大粉丝朋友一起互相交流,互相学和进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