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做过的无用之事

旅行   2023-12-12 12:51   云南  

我书房的名字是无用斋,我自称是无用斋主人。无用,指的是非功利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如果说我这个年龄的男人有什么生命感悟的话,那就是只有简单而又不功利的生活才能带来真正的快乐。回想了一下,这些年做了太多简单不功利的无用之事,就挑两三个怀旧一下吧。


一:交大校友会

大学毕业去上海,刚开始的时候也不是很忙。周末的时候经常跟校友聚会,打牌喝茶聊天。那时候西安交大在上海有一个浦东校友会,其实就是年轻人为主的交大校友组织。我参加了几次活动,正好秘书长胡金良要退役,于是感觉热情很饱满的我就成了接班人。那时候真的是有一股雄心,想把校友会做的持久有价值。这里面没有一点功利的想法,只是因为热爱和激情。我专门拜访了所有对校友会有想法和热情的校友,然后组织了一个小团队,还像模像样的做了PPT和组织架构图。分工很细致,基本就是有限公司的结构了,忙了我几个通宵。接下来就是组织活动,那几年我们可是没少组织活动。一开始只是二、三十个校友参加,后来到了七、八十,然后再到一、两百。最初我们只是找一些咖啡屋或者会议室搞活动,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绍,然后找人做个主题分享。分享之后聚个餐,然后有兴趣的校友留下来再玩杀人游戏之类的,最后整个宵夜结束。我们有个小圈子,都是热心组织校友活动的一帮子人。大家几乎每周都聚,除了聊天玩游戏以外,运动也是每次的主题。那时候我们喜欢去浦东的源深体育中心,网球或者壁球一打就是一下午。后来校友越来越多,活动形式也越来越高大上了。我们用五星级酒店的宴会厅,有正式的主持人和活动流程,也会请一些商业大咖来做演讲。校友们都是盛装出席,论坛之后的宴会还有各种节目表演。大家在红酒的碰撞中叙旧,也洽谈商业合作。母校也很重视上海的成功模式,西安交大专门派老师前来考察,还把上海校友会的模式推广到全国。那之后,全国各地的校友会都如火如荼的搞起来了,我也到了卸任的时候。

多年以后,在一次校友聚会上,我才知道当年搞的校友会影响了很多人。有人在这里找到了多年不见的同学、有人在这里遇到了长期事业的合作伙伴,还有人在这里找到了结婚的另一半。虽然我从来没有想过意义这个话题,因为本就是无用之事,但那个时刻我还是蛮骄傲的。

今天的交大校友,已经没人知道全国校友聚会的源头,是我们几个年轻人在上海折腾出来的了。可这又怎么样哪,我还是很开心。组织活动的时候很开心,现在回想起来也还是很开心,这就足够了。

二:戈壁铁三角

07年读的长江,学的什么课程已经不记得了,但戈壁对我的影响几乎充满了整个记忆。戈三我们夺冠之后开始组织活动,五指山和尖峰岭都有上百校友参加。那个年代,商学院的文化还是高尔夫和夜总会,像我们这样组织大家去户外跑步的,基本属于异类。那时候长江商学院也不太支持去戈壁,因为毕竟户外活动还是有一定的危险性,不像高尔夫那么安全。戈五到戈七那几年,整个长江的戈壁活动都是由卢均、平刚和我组织的,传说中的铁三角。因为学校不是很支持,再加上户外跑步也不是主流,因此那几年找到足够的队员参加戈壁是一件很让人头疼的事情。A队要求是十人,但就是这十人可是让我们三个大伤脑筋的。人群中有一定比例的人是有户外特质的,但很少,大概2%左右。这类人一听到我们对于戈壁的宣讲,参加过一两次活动就基本会确认参加。这样的人每期同学里面也就五、六个,还包括体力无论如何进不了A队的。剩下的,就需要我们三个卖力的说服了。还好户外活动有它特殊的魅力,多参加几次活动的校友,经过我们的忽悠,基本也就慢慢上了贼船。无论戈5、戈6还是戈7,选够十名A队队员,都是煞费苦心的。那几年长江基本能保持第二的成绩,真的很不容易了。长江A队B队加在一起也就三、四十人,中欧动辄上百。在戈壁终点迎接队员的时候,长江三、五个人的队伍和友校震耳欲聋的呐喊声形成鲜明的对比。到了戈8的时候,学校正式开始重视戈壁活动。有了学校的支持和宣传,瞬间人员就挤爆了队伍。别说十个人的A队了,就是进B 队也必须削尖了脑袋才进的去。训练方式也是鸟枪换炮,训练师基本都是国家队标准,装备和训练方法也日渐科学。从戈8开始,运动跑步成了商学院的主流,而我们铁三角也在那一年正式淡出。

还是那个意义的问题,我有时候也会问自己。那四、五年的时间,我们在滴水湖一圈一圈的奔跑、在三亚的沙滩上累得满身大汗,意义到底在哪里。如果一定要找一个答案的话,那就是生活本身。那几年我们去了无数的地方玩户外,自驾西藏、穿越雅鲁藏布江、还有雅拉神山、新疆塔河、新西兰、澳洲塔斯马尼亚等等。每一个当下的生活本身,就是全部的意义。

三:中国间隔年公益基金

2014年转山的时候,我发愿要做一个公益基金,在国内推广间隔年的概念。那之后的五年时间里,我在上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刚开始我们公益基金注册在中国青少年教育发展基金会,合作的也很愉快。后来青基会换了秘书长,我们转到了戈友公益基金会。基金支持有间隔年想法,并且有完整可实施计划的大学生去世界各地完成自己的间隔年梦想。选拔分为材料初筛、电话沟通,还有现场面试。第一期选拔的嘉宾评委都是我们内部的发起人;第二期开始引入教育和户外领域的专家学者;第三期我们又引入了长江商学院的导师计划。到了第四期,已经日臻完善了。现场选拔那天同时举行青年教育论坛,规模越来越大。第四年我们开始走进校园,在大学里说推广间隔年概念(少年中国说),我们的项目也入选了长江商学院的十大公益项目。第五年我们出了一本关于间隔年的书《间隔年,给青春一场壮行》,在我们支持的38个梦想中精选了10个发表。我们支持的间隔年项目几乎遍布全世界,有去非洲支教的、有在澳洲当魔术师的、有骑行北美的、有去印度特蕾莎修女院当义工的、也有在中国支教和考察运河生态的。之后遇到了疫情,公益项目也一直处于停止的状态。

又是五年的时间,用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做的无用之事。前几天和一个间隔年的小伙伴聊天,她过去两年处于人生的低谷。谈到走出低谷的过程,她说脑子里一直出现八个字:“探索世界,认识自己”,这八个字一直激励着她。我说这不就是我们间隔年基金的口号吗?!她愣了一下,说原来如此啊,难怪老觉得这句话这么熟悉。对于当下的中国来说,大学毕业后的工作和事业发展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在内卷严重的当下,间隔年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奢侈品。无论如何,在漫漫人生路上,如果我们做的事情曾经对某些年轻人的成长起到过一点作用,那就足够了。

这些年做的无用之事还有很多,比如三次去贵州支教,比如在澳洲全日制学了一年的户外领队课程。2016年,和一群18岁的澳洲少年徒步露营一整年。那一年我对西方文化的理解,超过过往十年。人生的终局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名利都无法带着。因此只有两件事值得去做,第一是在每个当下都尽兴的享受生活;第二是灵魂回归本心,回归那个亘古不变的永恒。我之后的人生,会继续践行自己的无用理论,体验每个当下的喜悦。

间隔年GapYear
历经世事背包走过100+国家的老男孩,了悟只有简单而又不功利的生活才能带来快乐,于是人生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和。修心、修行、公益,行走天涯,感悟人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