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词最易读错的45个字,你家孩子念对了吗?

教育   2024-11-13 21:00   江苏  


字音









《幸运52》一期节目,主持人问参赛选手李白的《将进酒》的“将”字怎样念,结果选手读成了“jiāng”,其实《将进酒》是汉乐府旧题,“将”字应念“qiāng”,是“请、请求”的意思。


不光是这个“将”字,在古诗中还有很多字也是很容易念错的。


✍  1. 扁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唐·李商隐《安定城楼》)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唐·李白《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这里的“扁”字应念“piān”,在平水韵中属下平声一先韵,是“小”的意思。不能念成“biǎn”。


✍ 2. 令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唐·李商隐《筹笔驿》)

这里的“令”字应念“líng”,在平水韵中属下平声八庚韵,是“使”的意思。不能念成“lìng”。


✍ 3. 胜


园林才有热,夏浅更胜春(南朝·陈徐陵《侍宴》)
玉山朝翠步无尘,楚腰如柳不胜春。(唐·杨炎《赠元载歌妓》)
抱琴花月不胜春,独奏相思泪满巾。(唐·赵嘏《听琴》)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霜降红梨熟,柔柯已不胜。(宋·苏轼《梨》)


这里的“胜”字应念“shēng”,在平水韵中属下平声十蒸韵。“胜”字在平水韵中分属蒸韵和去声二十五径韵,音不同意义相同。现代汉语中只有“shèng”的读音。


✍  4. 凭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阑干。(唐·杜牧《初冬夜饮》)
楼上有愁春不成,小桃风雪凭阑干。(唐·唐彦谦《春早落英》)


这里的“凭”应念“bìn”,在平水韵中属去声二十五径韵。“凭”字在平水韵中分属蒸韵和去声二十五径韵,音不同意义相同。现在汉语中只有“píng”的读音。


✍ 5. 契


契阔阻风期,荏苒成雨别。(唐·独孤及 《海上寄萧立》)

这里的“契”字念“qiè”,是“久别”的意思,不能念成“qì”。



✍  6. 阿


玉桃偷得怜方朔,金屋修成贮阿娇。(唐·李商隐《茂陵》)

这里的“阿”字念“wù”,不能念成“ā”或“ē”。


✍  7. 并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唐·刘皂《旅次朔方》一说贾岛作)

这里的“并”字念“bīng”,不能念成“bìng”。


✍  8. 跳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宋·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一笑五云溪上舟,跳丸日月十经秋。(唐·杜牧《寄浙东韩八评事》)


这里的“跳”字念“tiáo”,不能念成“tiào”。


✍  9. 潦


蝉声不断草堂静,潦水已归村路通。(南宋·陆游《龟堂》)

这里的“潦”字念“lǎo”,是“大雨水,雨后积水”的意思。不能念成“liáo”。


✍  10. 从


香云双飐玉蝉轻,侍君王苑里行。(唐·和凝《宫词百首》)

这里的“从”字念“zhòng”,不能念成“cóng”。


✍  11. 泥


愁肠泥酒人千里,泪眼倚楼天四垂。(唐·韩偓《有忆》)
失却少年无觅处,泥他湖水欲何为。(唐·白居易《湖中自照》)


这里的“泥”字念“nì”,不能念成“ní”。


✍ 12. 思


身坐众香国,蒲团诗思新。(唐·殷尧藩《过友人幽居》)
料得昔人意,平生诗思残。(唐·张祜《题王右丞山水障二首》)

这里的“思”字念“sì”,不能念成“sī”。


✍  13. 要


忆昨相逢论久要,君哂我轻常调。(唐高适《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
遗草一函归太史,旅坟三尺近要离。(唐刘禹锡《哭吕衡州,时予方谪居》)


这里的“要”字念“yāo”,不能念成“yào”。


✍ 14. 醒


表示醒了酒、清醒的意思念平声。如屈原的“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俱浊我独清”,“醒”、“清”同为平声,故可叶韵。张羽诗:晓风残月酒醒迟。这个地方的“醒”字只能念平声,否则就出律了。


✍  15. 播


播念去声,而不像今天念平声。如陈政诗:“清风久播驰”,播字位是仄声才合律。



✍  16. 数


表示动词的数,音“首”,上声,如清朝方坦庵《思归》“老妻书至劝归家,为数乡园乐事赊”。


表示屡次之意,音“硕”,入声。如《唐书•韩愈传》“既高才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喻”。


✍  17. 那


一音“挪”,阳平声,如刹那:梅兰芳《霸王别姬》唱词:“自古常言不欺我,成败兴亡一刹那”,“那”音“挪”,故与“我”字同辙,古人均念“刹挪”,因是梵语音译,今天注音“刹那”,是错误的。


又如“那堪”:柳永的“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音“耐”,通“奈”,如纳兰词:“无那尘缘容易绝”。


✍  18. 治


动词治作平声,音“持”,如治国平天下。又如李商隐《韩碑》:“长绳百尺拽碑倒,粗砂大石相磨治。


✍ 19. 浪


连绵叠字浪浪,读阳平声。如苏轼《咏史诗》:“掩陈编吊兴,窗前山雨夜浪浪。”本人诗:宜携好枕涕浪浪。又在“”一词中也读阳平。“沧浪”亦读平声。故《沧浪诗话》不能读成沧làng诗话。


✍  20. 漫


连绵叠字漫漫,读阳平声。如“故园东望路漫漫”。


✍  21. 吹


名词作去声。如玉吹、凉吹、歌吹。如“歌吹是扬州”。如念平声,便不合律。


✍  22. 当


当作、只当,读去声。萧公权先生咏杨花词:人间不当花看。


✍  23. 看


一般读作平声。如“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看音刊,如果是去声,就不押韵了。


✍ 24. 它


音“”。第三人称代词。如王国维诗:“高岸为谷谷为阿,将由人事匪有它。”“阿音ē,是山阿之意,与它叶韵。


✍ 25. 教


表示使令之意只读平声。



✍ 26. 反


平反,读平声,翻案纠正。如陆游《书戒》诗:“有过尚当贳,况可使烦冤。出仕推此心,所乐在平反。”“冤”、“反”同是平声,故可叶韵。


✍ 27. 迟


等待之意,去声。如严维《九日登高》诗:迟客高斋瞰浙江。我在高斋中等待客人,闲得无聊,所以下瞰浙江。


✍ 28. 烧


名词读去声。如野烧、春烧、烧痕。严维《荆溪馆》诗“野烧明山郭,寒更出县楼。”烧字位只能是仄声才合律。


✍ 29. 尚


尚书之尚,阳平声。音裳。


✍ 30. 疏


词,奏疏,读去声,如老杜:匡衡抗疏功名薄。



✍ 31. 拚


动词,舍弃,音“潘”。如“愿作一生拚,尽君今日欢”。如按今音,就不押韵了。


✍ 31. 准


名字音拙,入声。如老杜诗:高帝子孙尽龙准。


✍ 32. 使


名词,使者,念去声。


✍ 33. 比


皋比之比,应读平声。岑安卿诗“晓日皋比暖,薰风绛帐凉”。比字位只能是平声。


✍ 34. 谜


谜,诗中念去声。张籍诗:“古镜铭文浅,神方谜语多”,黄滔诗:“古器岩耕得,神方客谜留”,这两联诗中,谜字位按格律都得是仄声。


✍ 35. 思


思在古诗文中,只要是名字或状词,都念去声,如情思、意思、弦弦掩抑声声思、春女思。



✍ 36. 雍


表示地名的雍州、雍门,均读上声。


✍ 37. 从


从表示由、自之义念平声,仄声有三个意思,读音各不相同。一音总,意为发髻很高的样子,《礼记•檀弓》有“尔无从从尔”;二音众,表示随行之义,如宾从、《诗经•齐风》“其从如云”,《论语》“从我者其由与”;三音颂,表示同宗,如从祖从父从兄之类。


✍ 38. 判


念平声其实是拚的通假字,如杜甫《曲江对酒》诗“纵饮久判人共弃”。


✍ 39. 翰


羽翰之翰念平声。如孟郊 《出门行》之二:“参辰出没不相待,我欲横天无羽翰。


✍ 40. 便


作“安静”解念平声。如刘长卿《卧病喜田九见寄》:“不解谢公意,翻令静者便。



✍ 41. 不


用在句末表示“否”之义,应念平声,音浮。如乐府《陌上桑》:“宁肯共载不”,刘过《唐多令》:“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不”。顺便说一下,今音浮念扶,古音浮归入下平声十一尤韵。


✍ 42. 任


表示担当之义,如堪任、难任、力任,念平声。如贾岛《送僧》:“晓了莲经义,堪任宝盖迎。


✍ 43. 纵


纵横之纵,今音去声,古音平声。纵横二字平声且叠韵。


✍ 44. 振


表示整、举、救之义念平声。如《诗经》中“振振公族”,又如凤振、麟振、金声玉振、蛰虫始振,白居易《轻肥》:“会n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史记•秦始皇本纪》:“振救黔首”,亦是平声。


✍ 45. 莹


今音仅有平声,古音平仄两读,而多作上声。如李绅《望鹤林寺》:“红照日高殷夺火,紫凝霞曙莹销尘。”韦应物《答徐秀才》:“清诗舞艳雪,孤抱莹玄冰。


▍文字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千库网

▍综合整理:七彩凤凰教育在线   ▍编辑:殷悦











走之前记得点个“在看
”哟


七彩凤凰教育在线
我们是学习资料生产者,我们提供专业、实用的知识内容,服务于全国的学生、老师和家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