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IPO知识产权问答系列
以专利布局为视角
——企业核心技术先进性如何证明?
一、
企业在“核心技术先进性”证明中面对的具体问题
前面文章有说到,随着《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的修改,对于企业科创属性评价的标准也随之提高,研发投入的金额、应用于公司主营业务的发明专利数量等量化指标的提高是提高了“合格的底线”,而审核机构所关注重点当然并不满足于此。
掌握先进的核心技术,是科创企业的基本特征之一。核心技术先进性一直都是发行人需要重点阐述、充分披露的关键部分,也是科创属性判断的要点,从科创板开板至今,不乏有发行人折戟在“核心技术先进性”问题上,比如“未能准确披露核心技术及先进性”、“核心技术及技术先进性披露不充分、不准确”等等。
在近期强调“科创属性”的背景下,能够证明企业的核心技术具有先进性或明显的技术优势,对于发行人来说越来越重要。
上交所围绕发行人“核心技术先进性”的进一步问询问题包括:
行业中是否有能够衡量技术先进性的关键指标?与竞争对手的比较情况?
发行人的技术平台是否为相关产品研发的基础技术或行业通用技术平台,技术先进性的体现?
企业技术的技术难点及技术壁垒,是否存在可替代性?
在技术水平方面是否具有竞争优势等等。
例如海博思创在第二轮问询中被问及:“(1)精炼概括公司电化学储能系统产品及核心技术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实现的技术效果和价值;说明电化学储能领域的市场竞争情况及公司的市场份额及地位,区分不同类型参与主体,比较说明公司在产品技术水平、经营规模、盈利能力等方面是否具有竞争优势,公司产品技术是否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并明确比较对象及竞品的具体情况。”
根据前述的问询来看,发行人要证明自己的核心技术具有先进性,多多少少都要面对技术壁垒、竞争优势、与行业内其他企业技术的对比等问题。
二、
发明专利在“核心技术先进性”中的证明角度
核心技术先进性可以通过获得技术奖项,例如科技进步奖,或者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经历,或能够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实现国产替代等方面证明。同时,核心技术先进性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需要参照企业所处技术领域及与同行业其他可比公司比对来确定,在对比中,借助发明专利的申请数量、类型等客观量化指标进行辅助证明,也能够增加说服力。
例如CSYL就曾在首轮问询中被问及“(2)是否存在其他外部证据,包括行业技术指标、同行业排名前列企业的相关技术情况、研究报告等说明发行人核心技术先进性、发行人核心技术是否为主流技术。”CSYL的回复包括:“...因从事语言服务行业产能智能化匹配调度、垂直行业机器翻译引擎的企业较少,且相关行业技术指标、同行业企业相关技术情况等资料一般较少对外公开,与发行人业务、技术具有较强可比性的企业尚未在国内上市,目前尚难以结合同行业企业进行技术对比分析。除本题前述量化指标及实际订单测评数据外,发行人近10多年来先后承担了10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并取得丰富的技术成果,申请专利288项(在审及已授权数量),已获授权143项,其中发明专利108项,拥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20项,一定程度上也印证了技术先进性。”
此外,衡量技术先进性的关键指标因行业、技术领域而有所不同,专利申请数量有时也可作为衡量技术先进性的关键指标之一。以主营生物制品的XKSW为例,其核心技术包括菌种技术等,其在披露衡量技术先进性的关键指标时就将菌种的专利数量作为指标之一,同时,在与竞争对手进行比较时,相关发明专利数量也作为对比指标之一,专利数量越多,比对优势越大。
以SFWY为例,其除了在披露核心技术的技术难点以外,以技术取得多项发明专利保护,以证明核心技术具有技术壁垒。
发明专利的数量在科创属性证明中的重要作用已经不言而喻,与目前科创属性要求的7项发明专利比起来,要证明发行人具有核心技术先进性或者较之竞争对手而言更具有竞争优势,对于发行人所持有的发明专利数量要求更高,且标准更不确定。
回顾科创板对发行人科创属性明确的量化指标,比如专利的数量、类型、与主营业务和核心技术的对应性,以及实践中对“突击购买”、“短时间内大量申请”行为的质疑,即对发明专利申请时间的要求,以及在证明发行人具有竞争优势、能够形成技术壁垒中专利所处的技术领域、技术方向等等,可以看出科创板对发行人的专利有着多维度的要求,都说明发行人前期做好相应的专利布局的重要性。
三、
专利布局的基本介绍
专利布局,是指为获得某种竞争性优势的战略目标,在技术领域、专利申请地域、申请时机、申请类型和申请数量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策略性和前瞻性的专利谋划和部署行为。
专利布局可以有效地克服专利申请的盲目性和零散性,简言之,就是有目标、有规划的去申请专利,从而将专利的利用价值发挥到最大。
专利布局依照目标的不同而有的放矢,如企业重点在保护核心产品和关键技术,那么专利的挖掘与布局需要紧密围绕产品和关键技术;如企业目的在于应对市场竞争,以便通过专利许可、授权,甚至作为诉讼武器等方式拓展市场地位或维护市场,那么需要挖掘和培育一定数量具备高价值的核心专利;若企业意在为未来发展做准备,则需要针对产品未来应用场景或技术发展趋势做好前瞻性和储备性的申请。
同时,专利布局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过技术调查、产业调查和市场调查,对企业所面临的的产业环境、技术环境、政策环境、资源环境等进行全面的解析,厘清企业所处技术领域中技术路线分布、技术演进趋势,所在行业发展动态、竞争与合作关系等信息,明确与专利相关的技术所处的现实情况,这与发行人通过与同行业其他企业进行对比的方式证明核心技术先进性时的思路不谋而合。
因此,企业在进行专利布局时,可以前瞻性地将“证明核心技术具有先进性”这一目标纳入考量,利用专利布局做好核心技术保护和管理的同时,增强企业核心技术优势。
四、
利用专利布局帮助企业增强核心技术先进性
根据发明专利在发行人核心技术先进性证明中发挥的作用,企业在专利布局中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1. 注重技术壁垒的建立,保护核心技术,减少可替代性。
从保护核心技术的角度来说,企业应合理规划可公开技术和不可公开技术,既保护核心技术不被泄露,对关键技术也需储备足够数量的发明专利,证明在相关技术方向确实有较强的技术积累并具备较强的知识产权竞争力,又可以与主要竞争对手的专利进行直接对比,以体现在这一技术领域具备一定的技术优势。
2. 以谋取相关技术领域技术竞争优势为突破口。
专利布局的目的就是为了谋取市场竞争优势,只是在当下技术竞争愈演愈烈,科创企业的专利数量也越来越多,导致很多技术及其分支领域专利部署也越来越密集,企业为突破“专利丛林”的局面,需要根据自身的技术优势和资源,谋求在细分市场取得差异化竞争力优势。
3. 着眼未来,提前进行储备式专利布局。
企业可前瞻性的对潜在市场的需求进行分析,关注产业和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前进行专利储备和布局,对于已有技术的变化和更替保持敏感性,以便及时调整专利布局,为未来的发展占据优势地位的同时证明技术的先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