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瑞士、奥地利游记(21)奥地利-维也纳-漫步环城大道游览老城中心
文摘
旅游
2024-04-24 06:00
浙江
说起维也纳,就不得不说著名的“环城大道(Ringstrasse)”,这条大道两旁浓缩了奥地利十九世纪建筑艺术的精华,成为维也纳的城市象征,它是维也纳人的光荣和骄傲,现代城市规划的典范,也是令旅游者赞叹不已的文化奇迹。环城大道又叫做“戒指路”,就像个戒指似的将维也纳的中心老城圈起来。1857年弗兰茨皇帝下令拆除原中世纪的城墙,扩展城市,修建了环城大道。环城大道绿树成荫,大街两旁云集众多的各种风格的建筑物。这些建筑大都建于1861年至1888年之间,集中体现了19世纪后期城市建筑艺术的辉煌成就。
我们沿着环城大道步行,游览奥地利国会大厦、维也纳市政厅、城堡剧院、人民公园、英雄广场、霍夫堡皇宫、圣斯蒂芬大教堂、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金色大厅。
这是奥地利国会大厦。为了避开飞驶的汽车,我在那里站了好久,拍了好几张,终于拍到了一张干净的气势磅礴的全景照。这里是奥地利国民议会与奥地利联邦议会所在地,公元1874年由奥费尔·汉森(Theophil Hansen)所设计,整栋建筑仿希腊式,素有“欧洲最美的国会大厦”的美称。大厦前沿的柱子采用科林斯式的柱头,三角檐上雕刻的是弗兰茨一世皇帝向17个民族颁发宪法的场景。雅典娜女神像高达4米,雅典娜女神的手中握着智慧女神像,她脚下的雕塑象征着奥匈帝国的四大河流:多瑙河、莱茵河、易北河和摩尔多瓦河。从国会大厦到维也纳市政厅途中,我拍了一张像大鸟笼一样的照片。这是“总理的鸟笼”卡尔·雷纳塑像。第二次世界大战尾声。1945年苏联的坦克部队正向维也纳进军,4月4日那一天,一个七十四岁的奥地利老人来到占领军队伍,他向红军的前线指挥官提出请求:不要在维也纳打砸抢,给维也纳人民以人道主义的待遇。这个老人就是奥地利第一共和国总理卡尔·雷纳。1945年11月卡尔·雷纳被选为战后奥地利的第一任总统。维也纳市政厅从1872年开始建造直到1883年完成,出自建筑师冯·施密特之手。其拱廊、凉廊、阳台、尖头窗、豪华的雕刻都体现了新哥特式的典型风格。正面看去跃入眼帘的是5座尖塔,中间的一座直入云端,两翼的4座不足其半,却高出一字拉开的3、4层楼房。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显得层次十分鲜明而壮观。大厅正中的高塔98米,是维也纳的吉祥物。塔尖上又加上了一尊高达3.4米的“市政厅铁人”。相传,当时的非教堂建筑不能超过100米,市政厅塔楼的建造计划遂遭到教会的反对。于是设计者冯·施密特就将塔本身限制在98米,却在塔尖上又加上了一尊高达3.4米的“市政厅铁人”,显示了人们向旧势力的挑战,教会对此也无可奈何。城堡剧院原是特雷莎女皇于1741年所建,由哈森瑙尔(Hasenauer)和山柏(Semper)负责设计。原址在圣米歇尔广场,1888年后,改建为现在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建筑,移址环城大道。入口上方的雕塑是《太阳神阿波罗与悲剧中的缪斯》。剧院的侧门正对着人民公园的大门。穿过人民公园就是霍夫堡皇宫的英雄广场。剧院门口站着一位身着哈布斯堡王朝服装的剧院工作人员,似乎在为某个话剧作宣传。我们走到城堡剧院的侧门,马路对面就是人民公园的大门。人民公园兴建在被拿破仑摧毁的城防工事遗迹之上,1820年对公众开放。人民公园以其玫瑰园著称。公园最吸引游人的就是1907年由弗里德里希·奥曼创作的茜茜公主坐像。在公园北面树木掩映着的一个深处,僻静处,有一座茜茜公主纪念园。茜茜公主是奥地利人民爱戴的公主、皇后,人们通过电影《茜茜公主》也对这位美丽的公主有了了解和喜爱。伊丽莎白·阿马利亚·欧根妮(1837年12月24日-1898年9月10日),通常被家人与朋友昵称为茜茜,是巴伐利亚女公爵与公主,后来嫁给弗兰茨·约瑟夫一世成为奥地利皇后兼匈牙利王后,她的美貌和魅力征服了整个欧洲,被世人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皇后”。虽然伊丽莎白在奥匈帝国的政治影响上有限,但她已经俨然成为一个文化偶像。伊丽莎白被认为是一位在自由精神和传统宫廷规矩徘徊的悲剧人物。茜茜公主的坐像是弗兰茨·约瑟夫皇帝亲自选定安放在这里的。白色的坐像如阿尔卑斯山上的冰雪一样洁白无瑕。茜茜公主身着长衣、长裙,双手轻轻叠放在膝上,座椅后边是一排绿树,她端庄典雅,表情安宁圣洁。穿过人民公园另一边的大门就是霍夫堡皇宫的英雄广场。霍夫堡皇宫曾经是哈布斯堡王朝奥匈帝国皇帝的冬宫(夏宫是美泉宫)。今日的霍夫堡皇宫是奥地利的总统官邸所在地。霍夫堡皇宫的历史一直可以追溯到1279年,每一代皇帝几乎都对自己的宫殿做了改建或扩建。因此,霍夫堡皇宫是欧洲各种建筑风格的见证人。无论是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还是上纪末的仿古典式风格,霍夫堡皇宫都把它们汇集在一起。卡尔大公(1771年9月5日-1847年4月30日),奥地利帝国皇子,元帅,军事理论家,切申大公爵。史称卡尔大公或卡尔大元帅。卡尔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二世第三子。出生在父亲任大公的意大利托斯卡纳大公国(现佛罗伦萨),年轻时就过继给了姨父切申公爵阿尔贝特·卡西米尔,1790年进入军队,在战事频繁的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作为奥地利的军事统帅而活跃于欧洲战场,并曾成为使拿破仑一世首次受挫的抗法名将。新霍夫堡皇宫是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皇帝于1881年责成卡尔·冯·哈森瑙尔(KarlvonHasenauer)和高特弗里特·森佩尔(Gottfried Semper)建造的。1926年,新霍夫堡皇宫建成时,哈布斯堡王朝最后一位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已经退位8年了。1938年3月15日,希特勒在新霍夫堡皇宫的阳台上宣布奥地利从此与德国合并。当英雄广场上的人群向希特勒欢呼致意的时候,纳粹已经开始了血腥恐怖的屠杀……如今,新霍夫堡皇宫里面有一座新堡博物馆。博物馆里有具有世界声望的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时期乐器的杰出收藏品。您还可以观赏到著名音乐家的乐器,如莫扎特的小提琴、舒曼的钢琴。新霍夫堡皇宫里面还有一个纸莎草纸博物馆(Papyrus Museum)隶属于奥地利国家图书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代手稿收藏之一。馆藏数量约18万件,主要是纸莎草纸、羊皮纸、陶片、木板等材质的手稿,年代从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1600年。奥地利大公 Rainer Ferdinand 曾于1883年购得一大批纸莎草纸手稿,并在1899年作为礼物赠予奥地利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使其成为宫廷图书馆的收藏之一。萨伏依的欧根亲王(1663.10.18巴黎-1736.4.24维也纳),神圣罗马帝国元帅、军事委员会主席。他的军事天才、殊死精神和战斗激情使他扶摇直上,29岁便成为帝国陆军元帅。大土耳其战争期间,在中欧和巴尔干三度击溃土军,大同盟战争和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时期,两度与法军交战。并将法国逐出意大利。1718年他大胜土耳其,拿下贝尔格莱德。他是出色的战略家,也是懂得激励人心的领袖,被认为是当代最伟大军人之一。穿过礼仪大厅的走廊,就来到了老霍夫堡皇宫的弗兰茨皇帝广场。广场中间是弗兰茨二世皇帝雕塑。手握权杖的皇帝高高站立在六面基柱上,基柱上的浮雕表示帝国的基础:矿业,农业,牧业,科学,艺术和国防。八角底座上的四个雕像分别表示皇帝讲信誉,爱和平,坚强,公平的美德。这位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弗兰茨二世皇帝为了破灭自称为法国皇帝的拿破仑想当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梦想,于1806年主动解散了这个帝国,并同时成立了奥地利帝国,弗兰茨二世皇帝也就因此变成了奥地利帝国的弗兰茨一世皇帝。在中世纪的时候,许多皇宫喜欢让彪悍而诚实的瑞士人把守城门,哈布斯堡王朝也不例外,这个最古老的城门因此而得名。1547年至1552年,费迪南一世皇帝把古老的城堡改建成文艺复兴式的宫殿。瑞士人大门也是这个时代的产物。穿过霍夫堡皇宫的后门,是一座小巧玲珑的广场,她就是著名的米歇尔广场。广场上陈列着两千年以前罗马人遗留下来的建筑痕迹。这是人们在修缮霍夫堡皇宫时挖掘出来的,1991年,这块罗马建筑废墟的陈列地正式与观众见面了。在霍夫堡皇宫的斜对面,是圣米歇尔教堂。圣米歇尔教堂早年是哈布斯堡王朝的宫廷教堂。教堂的地下墓穴中是二百五十多名奥地利名人的棺木。离开米歇尔广场,我们走到维也纳最繁华的格拉本大街。街上世界名品商店林立,游人如织。走了没多远,看到街道中间有大幅的茜茜公主博物馆的宣传画。博物馆位于霍夫堡宫内,是奥地利政府为纪念和庆祝国王约瑟夫一世和王后伊丽莎白结婚150年而建造的,里面展示了很多茜茜公主生前的私人物品,还有一些著名的茜茜公主的肖像画。参观博物馆时让人能够近距离地看到这位世间少有的皇后的生活,你可以感受到她对宫廷规矩的抗拒,对运动的极度热爱,对艺术的痴迷和追求,还有人之常情--对美丽的疯狂追求。1679年的维也纳黑死病(鼠疫)肆虐,几乎夺走了三分之二维也纳人的生命。后来为了纪念死于黑死病(鼠疫)的受难者,奥地利皇帝利奥波特一世下令建造了这尊黑死病(鼠疫)纪念柱。在这根纪念柱的外型台座上描绘着神创天地、黑死病(鼠疫)流行、最后的晚餐等浮雕。柱身表现了皇帝摘下皇冠,半跪在地上祈求上帝保佑自己的臣民。在如此繁华的商业街上有这么一座雕塑,似乎有些不太和谐。但是这也反映了奥地利人对生命的尊重,对逝者的怀念。沿着大街步行到斯蒂芬广场后,大家自由活动。有旅友去购物,我去看圣斯蒂芬大教堂。圣斯蒂芬大教堂是罗马天主教大主教的所在地,是维也纳的象征,有“维也纳心脏”之称,教堂塔高136.7米,仅次于德国的科隆大教堂和乌尔姆敏斯特大教堂,居世界第三。圣斯蒂芬大教堂始建于1137年,巴奔堡王朝的利奥波德四世(1136-1141)与帕绍的主教管区商定,在维也纳城界外面建造一座新的教堂。10年后,这座巴奔堡的戍边伯爵们建造的一座方殿式罗曼风格的教堂竣工了。如今我们见到的西门正是那个时候的产物。教堂对面是一条小街,我站在小街边的行人道上,拍了一张教堂的正面照。集合时间到了,大家继续沿着格拉本大街往前走。到一个街口右拐弯,我们走到了克恩顿大街。这是维也纳最著名的步行街,拥有53400平方米购物面积,年销售额40亿欧元。再往前走,不多远就到了环城大道的路口。在路口的右侧就是著名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歌剧院之一,素有“世界歌剧中心”之称,也是维也纳的主要象征。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是世界四大歌剧院之一(另外三个是:意大利米兰斯卡拉歌剧院、伦敦皇家歌剧院、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歌剧院始建于1861年,历时8年完工,坐落在维也纳老城环行大道上,原是皇家宫廷剧院。国家歌剧院是一座高大的方形罗马式建筑,是仿照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大剧院的式样,全部采用意大利生产的浅黄色大理石修成的。正面高大的门楼有5个拱形大门,楼上有5 个拱形窗户,窗口上立着5 尊歌剧女神的青铜雕像,分别代表歌剧中的英雄主义、戏剧、想象、艺术和爱情。歌剧院的大门关着。我绕着歌剧院转,突然看到有人从一个侧门进去,我也跟进去了,原来里面是剧院的售票处。走过售票处还能走一段,可以看到进出剧场的大厅。真是富丽堂皇!维也纳国家歌剧院自从建院以来,一直聘用那些德高望重、技艺超群的音乐大师作为剧院经理,又以乐坛称雄的维也纳爱乐乐团作为常任歌剧乐队,并不惜重金聘请世界著名歌唱家担任歌剧主角。剧院规定,不准上演不出名的作品或处女作,只能演出那些早已被肯定的名作。这些规定和措施使它赢得了国际声望。我什么时候能够买一张票,进去听一场歌剧,譬如“茶花女”呢?昨晚我在金色大厅里听了一场莫扎特宫殿音乐会,今天天气很好,再拍一下它的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