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爱尔兰游记(17)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大中庭-埃及馆-西亚馆

文摘   旅游   2024-06-05 06:20   浙江  

我们离开皇家格林威治天文台,前往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即英国国家博物馆(British Museum),又名不列颠博物馆,位于英国伦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大罗素广场,成立于1753年,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博物馆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许多文物和珍品,及很多伟大科学家的手稿,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英国国家博物馆拥有藏品600多万件。由于空间的限制,还有大批藏品未能公开展出。
大英博物馆是一座规模庞大的古罗马柱式建筑,十分壮观。
英国真是多雨,上午那么好的天气,这时居然下了一场阵雨。
进入博物馆,迎面就是大中庭(Great Court)。
大中庭位于大英博物馆中心,是欧洲最大的有顶广场,广场中央为大英博物馆的阅览室,对公众开放。1999年9月,大英博物馆开始改造大中庭的玻璃屋顶,用电脑设计并制作出大中庭的顶部。大中庭的顶部由3312块钢化玻璃片组成,每块玻璃都各具特色,宏伟壮丽。2000年12月6日,英国女王陛下正式宣布开放中大厅。
这是大中庭宏伟壮丽的钢化玻璃屋顶。
在大中庭的正中间立着一座雕塑。
看了旁边的说明,才知道博物馆正在举办一个展览“生与死,庞贝城和赫库兰尼姆城”。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猛烈喷发,摧毁了意大利南部的庞贝城和赫库兰尼姆城。1700年后,考古学家才将庞贝古城从数米厚的火山灰中发掘出来。展览“生与死”将把你带到生活在庞贝古城的人们的心中。
大中庭的左侧是埃及馆,入口左右两侧有两个巨大的石雕头像。
这是左侧的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的石英岩头像,约公元前1400年,来自上埃及古城底比斯。
底比斯濒临尼罗河,位于今埃及中部,即今天的卢克索附近。作为皇室居地和宗教膜拜的宗教中心,它从公元前22世纪中期到公元前18世纪曾繁荣一时。根据历史年表,底比斯可以算是埃及的九朝古都,它的建筑遗迹包括许多辉煌的庙宇和帝王谷附近的法老陵墓。
入口右侧的头像。
这个戴着下埃及红色皇冠的国王头像和阿蒙霍特普三世的石英岩头像配对。是典型的阿蒙霍特普三世时的雕塑风格,特别是眼睛的处理,并且预示着第十八王朝末阿玛纳Armana)时期的艺术风格。阿玛纳,系现代考古遗址名泰尔·埃勒-阿玛纳的简写,位于今埃及中部尼罗河东岸,是古埃及新王国时代第十八王朝法老埃赫那吞的都城埃赫塔吞的所在地。
走进埃及馆。埃及馆的中间是拉美西斯二世雕像。

拉美西斯二世是古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约公元前1279531-约公元前12137月或8月在位),其执政时期是埃及新王国最后的强盛年代。1818年由英国驻埃及总领事捐献,是割地赔款时拿的。
这是阿蒙霍特普三世雕像,来自公元前1370年。
阿蒙霍特普三世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在位38年(约公元前1391-1353年)。阿蒙霍特普三世在约612岁间登基,第十八王朝在他统治时达到全盛。

在这座雕像的背后是红色花岗岩雕成的阿蒙霍特普三世的头像。

这是阿蒙霍特普三世的坐像。将古埃及国王的经典姿势和服饰表现得淋漓尽致。
罗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圣朱利安要塞,埃及,托勒密时期,公元前196年。藏品尺寸:高112.3厘米,宽75.7厘米,厚28.4厘米,藏品来源:英王乔治三世捐赠,入藏日期:1802年,馆藏编号:EA24
罗塞塔石碑最早是在1799年时由法军上尉皮耶·佛罕索瓦·札维耶·布夏贺在一个埃及港湾城市罗塞塔el-Rashid发现,但在英法两国的战争之中辗转到英国手中。罗塞塔石碑是拿破仑在埃及溃败后英国获得的一批埃及文物中最珍贵的一个,也是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这是一块花岗闪长岩石碑的残存部分。整块石碑原刻有托勒密五世的一份诏书,现存可见碑文分别以三种不同文字记录了诏书的同一段落:埃及草书(32行)、埃及象形文字(14行)以及希腊文(54行)。
在前托勒密时期(公元前332年之前),埃及的诏书都是以象形文字(圣书体)书写并由国王颁布的。但到了公元4世纪末,这种文字已经被完全废弃,读写知识也已失传。因此罗塞塔石碑上由祭司们以三种文字书写的诏书表明了自从托勒密时期以来时局以及书写系统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国王的诏书现在变成由祭司们负责誊写和颁发,而后者也是当时唯一掌握圣书体的人群了。
这通诏书列举了当时的国王托勒密五世为神庙所作的善行,因此也间接显示出神职人员当时所获的供养。
罗塞塔石碑的发现为已失传了 1400多年的埃及古文字的解读带来了曙光。在石碑刚被发现不久后的十九世纪初,学者们就开始从碑文上已知的希腊文着手,试图解读与之相对应的埃及象形文字了。
英国的一位物理学者,汤玛斯·杨(Thomas Young),首先指出了罗塞塔碑文上有些象形文字示意了王名“托勒密”的读音。其后,法国学者商博良(Jean-François Champollion)进一步认识到象形文字其实是记录了埃及语的读音。商博良的工作为我们以后对古埃及语言和文化的认识奠定了基础。
这块石头上雕刻着五幅图画,有佩剑的武士敬酒的场面、骆驼队、奔跑的狮子和鹿...,展示了古埃及人的生活。
古埃及人雕塑像。
刻在木头和石头上的古埃及象形文字。
后来我转到了二楼的6263号展厅,据说这两个展厅属于古埃及馆。这两个展厅拥有世界上最齐全的埃及殡葬文物和埃及木乃伊。我不知道“埃及馆”和“古埃及馆”具体有什么区别?我想把它们放在这里介绍也许是合适的。
这具古埃及木乃伊干尸,来到大英博物馆之前,已经在沙土中尘封了5400多年。因其发色棕红,而被称为红毛

木乃伊外壳上的精美彩绘雕刻,想想:这些艺术品创造于30005000年前。

木乃伊的制作,非常的讲究,从鼻孔里吸出人的大脑,掏空五脏六腑等,塞上香料,绷带上千米长,所以尸体可以保存几千年。

据说这里是博物馆里最受欢迎的展厅,可是我看了有点惶恐,不太舒服。
从埃及馆拐过去就是西亚馆。
人首翼牛像Winged bull),即亚述帝国皇帝萨尔贡二世宫殿的守护神兽,属于高浮雕,亚述文明,建造时间为公元前742~前706年。

亚述(Assyria),古代西亚奴隶制国家。位于底格里斯河中游。公元前3000年代中叶,属于闪米特族的亚述人在此建立亚述尔城后逐渐形成贵族专制的奴隶制城邦。

萨尔贡王宫为亚述帝国皇帝萨尔贡二世的宫殿,位于今伊拉克尼尼微东北,建于公元前722-705年,是古代西亚两河流域的文化遗迹。古希腊称两河流域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条)河流之间的地方,这两条河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宫殿建在一个高约18、边长300的方形土坯大平台上。宫中有210个房间围绕成30多个院落。王宫规模大,造型雄壮,色彩装饰丰富,以炫耀帝国豪富威武。

人首翼牛像正面为圆雕,可看到牛两条前腿和人头的正面;像侧面为浮雕,有牛的四条腿和人头侧面像。从两面看各有完整的形象。虽然实际上总共雕刻了五条腿,但看上去却没有荒谬的感觉。它们既是不同雕刻形式的巧妙结合,又体现了建筑雕塑要考虑具体观赏条件这一重要原则。

亚述的浮雕艺术代表了美索不达米亚艺术的最高成就。浮雕之于亚述,相当于雕塑之于希腊,绘画之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
这块浮雕上刻的有点像埃及的鹰首神荷鲁斯(Horus)。

这是最后一位强大的亚述王-亚述巴尼拔猎狮场景的浮雕,它曾经装饰在国王位于尼尼微的宫殿内。
这一时期的浮雕壁画艺术突出写实的特点,呈现出动静相宜的风格。
经过西亚馆就进入希腊,罗马馆。
走进希腊馆,放眼望过去都是精雕细琢的古希腊大理石雕塑,甚至还有整个希腊神庙。细看每件藏品都非常精致,神态、动作、容貌都刻画得惟妙惟肖,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下一篇再继续给朋友们介绍吧。

老魏游记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