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 上海建工二建集团:用新技术赋予百年老建筑新生命

楼市   2024-10-31 16:34   北京  

2024上海建工城市更新论坛精彩演讲



    “新科技的力量可以让老建筑在新世纪中焕发出属于他们的典雅光彩。”来自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的黄浦区160街坊保护性综合改造项目总工程师董奕煊在论坛上做交流时表示。董奕煊以黄浦区160街坊保护性综合改造项目(上海老市府大楼)、张园保护性更新项目等为案例,分享了上海建工二建在城市更新尤其是在历史保护建筑修缮改造中的探索与实践。


视频制作:建筑时报社影像工作室

为老市府大楼“修旧如旧”

     “今天我们在这里开会的这栋建筑——黄浦区160街坊保护性综合改造项目,它更为人熟知的名字是叫上海老市府大楼。这栋建于1914年的悠久建筑,曾是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大楼,1949年解放后成为新中国上海市政府大楼。”董奕煊介绍。

老市府大楼

    作为上海市城市更新示范项目和外滩“第二立面”更新改造率先启动的“零号工程”,在老市府大楼的更新改造中,上海建工二建依托在深基坑、逆作法方面的技术优势,以“既有建筑地下空间开发”的城市更新核心技术攻坚克难。为了给地下开发腾出空间,对场地上重达3800吨的砌体建筑“小红楼”进行了两次平移,克服了建筑基础埋深浅、墙体厚、外立面保护部位多等施工难题,实现了当时上海面积最大、重量最重的砌体结构平移创举;在修缮历保建筑中秉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将原来铺设在中央广场上可利旧的800多块石砖小心挖出,犹如宝贝般精细挑选,再用专门的溶剂清洗、编号,花费了整整1个月的时间,最终选型保存了可使用的360块砖石……用新技术和“绣花”精神赋予百年老建筑新的生命。

让“海上第一名园”重焕光彩

    拥有140余年历史的张园,是上海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建筑风格最丰富的石库门建筑群之一,被誉为“海上第一名园”。

     “在张园的保护性更新中,我们应用了很多创新技术。”董奕煊介绍。

海上第一名园——张园

    针对石库门里弄建筑内空间狭小、净空受限的问题,上海建工二建研发并迭代更新了钻孔灌注桩系列设备,其中最新的第四代履带式超低净空钻孔灌注桩设备折叠高度仅为1.5米;在低净空施工环境中,常规的一柱一桩体系不再适用,为此上海建工二建专门开发出新型桩柱一体结构体系;为适应现场复杂路线、大高差场地条件的建筑移位,又创新运用了步履式移位设备及工艺,可实现超大数量步履式行走器的精准化控制,提高移位效率和自动化程度;针对低矮狭窄空间的长距离运土需求,研发出了增强型皮带式挖运一体机设备……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工艺、新装备、新结构的应用,为再现张园“海上第一名园”风采提供了强大支撑。

 “六大核心技术”助力城市更新

    “早在1998年,我们就参与了中共一大纪念馆改扩建工程建设,进入城市更新领域。以此为开端,在20多年的不断探索和积累中,上海建工二建走出了一条以‘六大核心技术’‘八大业务板块’为特色的城市更新之路。”董奕煊说。

外滩源33号

    六大核心技术包括既有建筑结构更新和外墙保护技术、既有建筑地下空间开发技术、大型公共建筑不停业改造技术、市政基础设施改造技术、老旧工业建筑改造赋能技术、超高层建筑的结构改造技术。在外滩源33号,使用逆作法进行地下扩容,这是上海建工二建参与外滩历保建筑更新的开山之作;在爱马仕之家旗舰店,采用“热水瓶换胆”技术,更新内部结构的同时保留了古典的红砖外墙;在外滩中央商场,在既有历史建筑群中实施原位逆作法拓建,完成了5层地下空间的开发;在江苏省财政厅,向历史建筑“借地”,采用平推式逆作法,于原址拓展出8层地下停车库……“我们持续科研攻关,共获得授权专利106项,其中发明专利45项;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9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了《城市更新之既有建筑地下空间开发》《商业综合体不停业改造》等系列专著。”董奕煊介绍。

爱马仕之家

    “如今,上海建工二建的城市更新业务覆盖历史建筑及风貌区更新保护、商业综合体优化、医疗空间扩容升级、工业遗产改造赋能、超高层建筑改造、住宅及社区更新、城市景观美化、交通基础设施提升等八大领域,已逐渐在行业中树立起属于二建特色的品牌与口碑。”董奕煊不无自豪地说。

编辑|谢   盼

审核|王 菲

来源 | 建筑时报

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内容来源均已标明出处,仅作知识传播分享之用,无其他任何商业性盈利作用,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基础工程网
基础工程网主要发布国内外地基基础工程的行业新闻和咨询,隶属于中国建筑业协会深基础与地下空间工程分会及中国工程机械学会桩工机械分会主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