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国自然中标项目解读→重庆医科大学、青年

文摘   2025-02-01 07:03   山东  




1

背景介绍




胆汁淤积性肝病(Cholestatic Liver Disease)是一类因胆汁流动受阻,导致胆汁在肝脏内积聚的疾病。常见症状包括黄疸、瘙痒等,长期存在可能引发肝脏损伤。

铁死亡(Ferroptosis)是一种依赖铁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形式。它主要是由于细胞内铁的过度积累导致氧化应激,破坏脂质过氧化物,从而引发细胞死亡。

去乙酰化 (Deacetylation)是指去除蛋白质(尤其是组蛋白)上的乙酰基修饰的过程,这通常会导致染色质的紧密包装,从而抑制基因的转录活性。

肝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肝癌细胞通常具有高度的增殖、耐药、迁移和侵袭能力。

RAAS(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系统,涉及血压调节和体液平衡。其主要作用是通过肾脏分泌的肾素启动一系列反应,最终产生血管紧张素II和醛固酮,调节血压和水盐代谢。

血压昼夜节律(Blood Pressure Circadian Rhythm)是指血压在24小时周期内的波动变化,通常在夜间较低,白天较高。这种变化与生物体的昼夜节律密切相关,受到神经内分泌、肾脏功能等多方面因素的调节。




2

中标题目




依托单位

中标题目

类别

重庆医科大学

肝细胞CD36调控膜磷脂酰基侧链不饱和度在胆汁淤积性肝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青年

重庆医科大学

硫酸芬替康嗪通过STEAP3/NCOA4轴促进自噬依赖性铁死亡逆转肝癌耐药的机制研究

青年

重庆医科大学

HDAC3去乙酰化POLQ促进肝癌细胞焦亡的机制研究

青年


重庆医科大学

肾小管上皮细胞CD36通过AMPK/HDAC5/Per1轴调节肾内RAAS系统影响血压昼夜节律的机制研究

青年




3

潜在作用机制




1. 肝细胞CD36调控膜磷脂酰基侧链不饱和度在胆汁淤积性肝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CD36是一种跨膜蛋白,参与脂质代谢、炎症反应及细胞膜的脂肪酸摄取等过程。

潜在机制:在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情况下,CD36的表达可能会增加,促使更多脂肪酸进入肝细胞,改变磷脂的脂肪酸侧链的不饱和度,增加膜的流动性或改变膜的稳定性,影响胆汁酸的代谢与分泌,可能诱发更严重的肝损伤、炎症反应和纤维化进程。

2. 硫酸芬替康嗪通过STEAP3/NCOA4轴促进自噬依赖性铁死亡逆转肝癌耐药的机制研究

Nuclear Coactivator 4(NCOA4)是一个调控蛋白,参与铁的转运过程。

STEAP3:STEAP3(Six Transmembrane Epithelial Antigen of Prostate 3)是一种跨膜蛋白,主要与铁离子转运和铁的代谢相关。

潜在机制:硫酸芬替康嗪激活STEAP3/NCOA4轴,导致铁的积累增加,铁的过氧化反应和氧化应激的增强,进而发生铁死亡诱导肝癌细胞死亡,逆转肝癌细胞的耐药性,使其更容易对治疗产生反应,从而提高抗癌疗效。


HDAC3去乙酰化POLQ促进肝癌细胞焦亡的机制研究

HDAC3是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家族的一员,负责去除组蛋白上的乙酰基。

POLQ是DNA聚合酶家族的一员,主要参与DNA修复过程,特别是在双链断裂修复中起着关键作用。

潜在机制:HDAC3通过去乙酰化作用激活POLQ表达,POLQ过度表达促进DNA修复与铁代谢失调,导致铁积聚和氧化应激,最终诱导肝癌细胞发生焦亡。

肾小管上皮细胞CD36通过AMPK/HDAC5/Per1轴调节肾内RAAS系统影响血压昼夜节律的机制研究

HDAC5(Histone deacetylase 5)是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家族的成员,参与调节基因转录的表观遗传修饰。

Per1(Period circadian clock 1)是与昼夜节律相关的重要基因之一。

潜在机制:激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CD36会通过影响细胞内的AMPK通路,AMKP作为能量传感器,感知细胞内的能量状态变化,进而激活HDAC5,其去乙酰化作用会影响Per1基因的表达,调节昼夜节律相关的生理活动。通过AMPK/HDAC5/Per1轴的调控,肾脏的RAAS系统会发生改变,影响体内血容量和血管收缩,从而影响血压的昼夜变化模式。

仅根据中标题目进行合理分析和阐述

2024年度国自然医学部50大科研热点中标数统计如下:

往期精彩文章

青椒医学
本团队扎根于国自然、省市级课题申报,学术代表作规划、实验方案设计、科研技能教育培训等方面,致力于提升年轻科研者科研水平,真正掌握国自然课题设计的核心要点、精妙逻辑和标书撰写技巧,提高标书水平和质量,最终中标国自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