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石,与社会繁荣息息相关。
创新是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和未来经济增长的内核和源动力,是国家强盛的关键,也是当今世界各大强国竞争最激烈的领域。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亟须构建一个高效的创新体系与生态。
创新这个概念对不同的人意义不同。
对一个科学家来说,创新意味着进行实验探索以找到对客观现象的科学解释;对一个工程师来说,创新意味着提高现有产品的性能、成品率或可靠性;对一个金融家来说,它意味着新的商机;对一个国家的领导者来说,创新意味着探索一条新的、带领国家走上更加高产更加繁荣的道路。
这个问题的核心是,创新过程事实上是由人推动的,而不是由机构推动的。
不过,即使是最优秀的创新者也无法闭门造车。他们多是在不同类型的机构中工作,比如企业、投资公司、大学、 政府机构等,每个机构都以其特定的方式为特定的活动提供支持。
许多国家政策措施旨在调整国家创新体系,以提高创新效率和产出。同时,体系内的各个利益相关方和各个实体也在做出改变,无论是为了实现相同的目标,还是为了提高各自的产出,抑或是同时为了这两个目的。
毫无疑问,每个参与者都需要很好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可能产生的结果,尤其是当创新体系处于危机之中时。
当创新体系已经脆弱到崩塌的边缘时,它不再像以前那样能够支持和产出创新,也没有演进出一种更合适的创新体系。
创新企业如何有效推进创新迭代过程以及国家如何构建创新生态体系?
在《创新的真相》中,作者以独特的创新实践者视角提出:
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和教育侧”(关注创新的起点)和“自由市场侧”(关注创新进入市场的过程)两者之间,以及创新过程的“技术要素”“市场要素”和“实施要素”三要素之间,需要以“双向奔赴”的方式协同推进,企业才能高效地实现创新的市场化成功,实现创新变现,国家才能构建起新时代所需的创新体系和生态。
一、创新过程的真相
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之一、美国政府科学研究和发展办公室主任、麻省理工学院副校长、模拟计算机的开创者范内瓦·布什(Vannevar Bush),在二战结束后向美国政府提交了一份影响极其深远的报告《科学:无尽的前沿》(Science: The Endless Frontier)。
从后来的历史发展来看,这份报告事实上定义了美国战后国家科技政策。基于这份报告的理念,美国的国家创新体系普遍采用一种先有科学发现然后才有技术开发的“线性单向”的科技创新模式。
但这样的历史叙事记录掩盖了真正创新过程中的混乱程度和错综复杂特性,没有真正揭示出创新过程中真实发生的内在机制和底层逻辑。
因此,创新的真正内在机制不是单向的(从科学到技术),更不是线性的,而是创新的三种要素之间错综复杂地(甚至混乱地)相互交织、相互制约,并且逐步交叉迭代,并最终收敛成具有市场化商业价值的最终创新形式的过程。
来源:《创新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