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渐凉,不少人开始倒腾起了取暖装备,买起了暖手宝、囤起了暖宝宝。除了这些小件好物,我们还有暖气、空调等实力装备,那古人又是怎么御寒取暖的呢?
在许多古诗文中,就透露了古人的御寒“妙招”——使用暖炉。
白居易有诗云:“闲倾残酒后,暖拥小炉时。”孟浩然感怀:“香炭金炉暖,娇弦玉指清。”苏轼也曾写:“金炉犹暖麝煤残。惜香更把宝钗翻。”
可以说,品种繁多的暖炉就是古代版“暖宝宝”。在河山镇堰头村,就有这么一个地方,展出了形态各异的近300件暖炉藏品。
“这是我今年刚收来的一件明代的紫铜暖手炉,你看这上面的海棠花纹,十分精美。”这些藏品的主人,也是堰头暖炉文化博物馆馆长归建洪,与记者一见面,他便迫不及待地说起手中这件藏品的故事。
暖手炉、脚暖炉、汤婆子、袖炉、火笼、香熏炉、行暖炉……在占地约250平方米的展馆内,大大小小的各类暖炉,无不展现着古代工匠的智慧与巧思。
暖炉是由火盆逐渐发展演变而来,自唐朝始创,到明清时期尤为盛行。明清时期手炉制作的巧匠,又以张鸣岐为代表。张鸣岐是明末嘉兴人,他制作的手炉选用精炼红铜,锻打却不加雕凿,炉壁厚薄均匀,纹饰精美,人称“张炉”。
馆内就有一件张鸣岐的作品——太平有象鎏金铜钱纹暖手炉。“顶盖上的镂空纹饰依旧很明显,比较遗憾的是,此手炉原本是有提梁的,我收来的时候已经是缺失的状态了。”
除了能看到古代工匠卓越的制造技艺,暖炉艺术的造型及实用有效的功能,更折射出古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智慧。
“这件龙头铜烫斗,是古人用于熨衣的,手柄为空心设计,便于插接木把,防止烫手。柄上还精心雕琢了龙的造型,看起来栩栩如生。整个烫斗不仅有实用性,也具观赏性。”归建洪举例,这件香薰炉的造型是小猴子捧着桃子,形象同样生动;还有这件白铜双节暖酒炉,上面既有精美的纹饰,还配有诗词。
如今,人们有了更多的取暖手段,暖炉自然弃之不用,这些精美的器物也在时光斑驳中锈蚀。谈到收藏的起点,归建洪说起了一个小故事:“小时候,家里有一个铁制脚炉,因为材质的关系,经年累月后就腐烂了。但奶奶给姑姑的嫁妆,一个铜制脚炉,就被很好地保留了下来。”
就像他说的,这都是老祖宗传承下来的文化,如果可以继续留存下去,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凭着对民俗文化的热爱,归建洪开始了收藏之路。只是,这条路并不好走。
有一次,归建洪在绍兴看中几个手炉,结果被卖家给出的价格打了个措手不及,“没办法,实在很喜欢,我就在那儿跟对方磨了一整天的时间。”虽然饿着肚子,但总归是打动了卖家,手炉成交了。
对于归建洪来说,这样的“讨价还价”是家常便饭。更多的时候,是无功而返。“有一次为了一个暖炉,我开了几百公里的车赶到福建,结果发现东西和照片上不符,只能悻悻而归。”说起这些“失败案例”,归建洪却很平静。因为他知道,收藏不仅是私人的爱好,更是在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作为全国首个“学习强国”主题乡村,暖炉文化博物馆落地在堰头村,也丰富了该村“学习强国”主题乡村建设内涵。同时,这里也是桐乡市红色教育现场研学点之一。“作为一名民间收藏爱好者,我把自己收藏了30年的暖炉展陈出来,希望更多人能够通过这些旧物,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归建洪表示。
投稿方式
即日起,您可以通过进入爱桐乡APP的“社区”版块,分享您的图文或短视频,作品还有机会登上桐乡发布哦!
最新动态:
温馨提示: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没有经常点“在看”的,会慢慢收不到推送。如果你还想看到我们发布的权威信息,请将“桐乡发布”加为星标,每次看完后别忘记点下“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