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威海一中高一年级的同学们以采集植物标本为契机,积极投身于一场趣味盎然的地理实践活动,开启了一段探索自然奥秘的奇妙旅程。活动围绕植被相关知识展开,同学们利用周末时间,采集不同类型自然植被的标本,并对采集过程和成果进行详细记录和整理,在实践中学习地理知识,提高劳动素养。
同学们热情高涨地参与其中,依据活动要求,深入研究各类植被的特点,精心策划采集方案。在实地采集环节,大家充分发挥团结协作精神,仔细寻觅各类植被的踪迹。从荒漠植被到常绿阔叶林,从草原植被到针叶林,每一种植物都成为同学们关注的焦点。有的小组为了找到特定的植被样本,不畏艰辛,穿梭于山林之间;有的小组在采集过程中认真观察植物的形态特征,积极讨论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展现出浓厚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采集完成后,同学们巧妙地将植物叶子粘贴在A4纸上,或装入透明自封袋,并用心设计排版,附上详细的介绍,标注班级、组号和姓名,力求完美呈现采集成果。
1.同学们采集的荒漠植被标本,生动展示了植物适应干旱环境的独特形态,如肉质茎、缩小或退化的叶面等;
2. 常绿阔叶林标本,其革质光滑的叶片仿佛在诉说着它们对环境的适应策略;
3.落叶阔叶林标本种类丰富,银杏金黄的叶子和枫树火红的叶片,完美诠释了季节变化对植被的影响;
4.草原植被标本,草本植物的多样性和耐旱特征一览无余;
5. 针叶林标本,针状叶子紧密排列,充分展现了其抗旱抗寒的特性。
这些精美的标本不仅是同学们辛勤努力的结晶,更是他们对地理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实践运用的体现。
而这些在实践中获得的植物标本随后在课堂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植被一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学生亲手采集的标本展开教学,让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可感,极大地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同时也让学生对地理学科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热爱,这种实践与教学相结合的模式为教学创新提供了良好范例。
此次地理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更在实践中深化了他们对地理学科的热爱。通过亲手采集、整理和观察植物标本,同学们对植被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进一步提升了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正如一位同学所说:“这次活动让我们在自然中找到了学习的乐趣,每一片叶子都是大自然写给我们的教科书。”相信这次难忘的经历将激励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道路上不断探索,用实践去书写更多精彩篇章。
供稿:刘蕾、许丽丽
美编:于小童
一审|宋爱波
二审|王英杰
三审|徐春晓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