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博会上的宝岛之约,不只是一盏茶香……

民生   2024-11-17 11:45   福建  

 
以茶会友,共赴一场“茶之约”
16日,在第十六届
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上
台湾馆以其浓郁特色
积攒了满满人气

与会嘉宾以及市民朋友逛台湾馆(黄杰敏 摄)

采购商在台湾馆选购商品(邱汝泉 摄)



  “这是产自台湾南投的红茶,您试试看。”在两岸茶产业融合馆展区内,台商吴晓东给客人递上热茶,“这款茶是我自制的,有传统台湾红茶的口感。”

  吴晓东今年24岁,祖辈、父辈都从事着与茶相关的工作,是名副其实的“茶三代”。今年8月,“武夷之友”南台青年茶业发展交流活动期间,吴晓东与同样来自台湾南投的谢育廷一起走访了闽北的主要产茶区,了解了武夷岩茶、政和白茶的传统制作工艺。

  “茶是一个很好的桥梁与纽带。”在他们看来,参加茶博会不仅能展示自家好茶,更重要的是有机会与各地茶人相互学习、借鉴和提升。



游客在台湾馆茶食品文化展区品茶(何丹烨 摄)



  为长见识、交朋友而来的,还有来自台湾坪林世芳有机茗茶园的陈锭鋐。“这是我们第一次参加茶博会,感觉这里的氛围很好,认识了好多新朋友,希望接下来有时间到当地的茶园走走看看。”陈锭鋐说,因为不太了解当地茶饮消费习惯,所以这次他带来了蜜香红茶、白茶、东方美人茶等三种自家茶园生产的有机茶。“现场冲泡的东方美人茶,赢得了不少品茶客的赞誉。”

  “我们在台湾也算小有名气,特别是开展了‘食农教育’,就是希望通过在茶园开展采茶、制茶、茶食等体验项目,让更多青年了解茶叶及其背后的文化。”陈锭鋐说。



台湾的参展商李国平(左)向游客介绍宋代点茶法冲泡技巧(罗光耀 摄)



  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茶,连接着彼此,也见证了许多美好的“遇见”。“我来这里,就是为了来找茶的知音。”台湾馆内,发须皆白、戴着帽子的蔡本烈与大家分享茶故事、茶文化。

  “这是我第三次参加茶博会,每一次都有不一样的收获。”已到耄耋之年的蔡本烈拿出手机,指着刚刚加上的微信好友,“你看,因为茶,也因为茶博会,我结交了这位爱茶的年轻朋友。”

  蔡本烈刚交的年轻朋友是来自安徽马鞍山的客商陆桐。“这次来,主要是来找合作伙伴的,但一进台湾馆,就被这位老爷爷吸引了。”陆桐说,他们从武夷岩茶,聊到了老茶收藏,又聊到了古琴、诗书等。

  “在台湾,我也从事茶学、古琴相关的教育培训,看到大陆和台湾都有这么多热爱茶文化、古琴文化的年轻人,真的很开心。”蔡本烈说,“我很珍惜这样的平台,它让我接触到了更多客商,也结交到了更多不同年龄的朋友。”



台湾馆内,一家卖高山茶的客商正借助网络直播平台推荐台湾高山茶(罗光耀 摄)



  来到武夷山,留在武夷山。“可能这就是缘分吧,两年前我到武夷山,就留在了这里,在五夫镇开了植物转印染的个人工作室,希望更多的人可以了解和喜欢这项传统的印染技艺。”台湾程果生活文化创意艺术协会负责人赖絮朎在展位上,耐心地向大家介绍植物转印染的物品。

  “这是武夷岩茶的茶汤印染的茶席”“这茶杯垫上的颜色是洋葱印染的”“当地蕨草类植物的形状可以印在羊毛衣上”……“棉布、纸、真丝、皮革,都可以印染,不同花草也有不同的颜色和纹理,所以每一件作品都是独特的。”赖絮朎说。



朋友们结伴来台湾馆了解台湾茶文化(何丹烨 摄)

生态好茶觅知音,
传统技艺创意新。
在台湾馆里,还有许多特色美食。
凤梨酥、牛轧糖、榴莲酥、柚子参……

市民在台湾馆食品区的展位前品尝特色零食(黄杰敏 摄)

台湾馆参展商向游客介绍茶仙果(何丹烨 摄)

游客们在台湾馆被精美的工艺品吸引视线(何丹烨 摄)

在台湾茶工艺精品馆,游客正在挑选各类精美首饰(罗光耀 摄)



  “我们公司在花莲,制作传统的台湾糕点。大家来尝尝台湾卖得最好的土凤梨酥,酸酸甜甜的,还能吃到凤梨果肉。”乡谊食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营业部负责人颜广驹一边推介自己的凤梨酥,一边说,“作为一家在台湾经营超过30年的中小型企业,我们希望借茶博会的影响力,对接到更多的合作伙伴。”



有期待,有交流,更有合作
茶博会已成为两岸茶产业
互动与发展的重要平台,
见证了海峡两岸茶文化的深度交融,
更将助力两岸携手同行,
共创美好未来。

来源:闽北日报(吴建琼 文/摄

编辑:郭婷婷
责编:张旭东
编审:罗勇安

版权声明:欢迎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闽北日报
关注闽北日报,知晓闽北资讯,让我们共同把家乡的美丽传播得更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