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作者:赵庆华教授团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骨科赵庆华教授团队,应欧洲骨科研究学会(EORS)和AO研究院(AO Research Institute, ARI)官方期刊《European Cells & Materials》(eCM)杂志编辑部邀请,于2024年11月在“OP发病机制”专栏发表题为《Muscle-bone crosstalk: involvement of Myokines in the regulation of osteoporosis》的约稿综述文章。该文由毛广振担任第一作者,赵庆华教授担任通讯作者,陈亚楠为共同作者。
欧洲骨科研究学会作为连接欧洲各国骨科研究的平台组织,在欧洲骨科研究领域扮演着重要且权威的角色。其官方出版物包括《Bone & Joint Research》(BJR)和《eCM》杂志。2023年11月,赵庆华教授团队的研究文章“Interleukin-19 promotes bone resorption by suppressing osteoprotegerin expression in BMSCs in a 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 bone loss mouse model”在BJR(JCR 1区)杂志上发表。AO基金会是全球骨科学术领域的领先组织,致力于推动骨科研究的创新。其官方期刊《eCM》杂志以严格的同行评审和高质量内容,在国际上享有广泛的影响力。《eCM》是世界上首个开放获取的在线期刊,自1999年创立以来,连续六年稳定位于JCR骨科分类的Q1区。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受多系统调控的全身性疾病,肌肉和骨骼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这种现象被称为肌-骨串扰。它们之间的生化相互作用已成为研究焦点。肌肉质量的下降与骨质流失相关,这一现象被称为“肌骨减少症”。尽管机械相互作用对骨丢失有一定影响,但研究表明,肌骨系统还涉及重要的生物化学通讯。肌因子是肌肉组织分泌的细胞因子和多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骨骼代谢和功能,可分为骨形成、骨吸收和双效调控因子。运动、衰老和炎症是影响肌因子调节的主要生理病理因素。目前,尚需全面综述来阐明肌-骨之间的生物化学串扰,特别是肌源性因子对骨代谢的调控。
文章回顾了自2003年以来的相关文献,详细阐述了肌肉因子在骨代谢调节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深入探讨了影响肌因子释放的关键生理病理因素。文章总结指出,肌因子在肌肉与骨骼相互作用的研究中展现出广阔前景。深入研究这些调节作用和机制,可以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全面、详实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并为OP多器官通讯研究背景下提供新的视角和策略。
作者简介
赵庆华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教授、特聘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留德博士后、留美高级访问学者,上海市浦江人才、上海市高校系统优青、上海交大医学院优秀班导师。
学术职务: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老年病与骨健康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骨质疏松学组副组长,中国骨科菁英会脊柱专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骨质疏松专科分会青委委员,上海市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学组委员,上海交通大学骨代谢-材料创新交叉学科创新基地主任等。
相关阅读
声明:此文内容及图片由供稿单位提供,仅供学习交流,不代表骨科在线观点。